首页 百科知识 巴洛克建筑欣赏

巴洛克建筑欣赏

时间:2022-09-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英文名:S. Carlo alle Quattro Fontane (Four Fountains)

地点:Rome,意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638年开工

设计者:Francesco Borromini(波洛米尼)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拱、穹顶及木结构

风格:巴洛克艺术

圣卡罗教堂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额墙在平面上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的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光窗,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格子,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有很强的流动感和立体感。

内部空间椭圆形,不大,但是有深深的装饰,也有圆柱的壁龛和凹间,空间形式非常复杂,随着人的移动形象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非常难触摸,穹顶分格非常巧妙,分格虽然小,但是有多种形式,总体几何形式很单纯也非常明确。

穹顶的中央的天窗透射进来一条光线,带给小教堂一种幽幽的神秘感。这种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喜欢采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壁画喜欢玩弄透视法,制造空间幻觉,使用透视法延续建筑,扩大建筑空间。

色彩鲜艳明亮,采用大面积的各种颜色的对比强烈的壁画,构图动态剧烈,形象拥挤扭曲,不安地骚动着,绘画经常突破面体界限,雕刻渗透到建筑里面去,雕刻的安置和建筑没有确定的构图关系,雕刻动态很大,壁龛里面的雕像有种想要走出来的感觉,似乎突破了空间界限,扩大了内部空间,雕刻通常是自然主义的,经常渗透到绘画当中去。

这样的绘画和雕刻,让教堂空间变幻莫测,难以确定触摸,与巴洛克建筑完全合拍,纪念和装饰性的绘画雕刻在构图和处理手法上面完全从属于建筑空间形体,保持空间形体明确几何性与结构逻辑,雕刻与建筑之间有安定的关系。




罗马耶稣会教堂[Church of the Gesu](1568~1602)第一个巴洛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意大利的罗马圣卡罗教堂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


第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世俗建筑——法国拉斐特城堡(Château de Maisons,1642),位于巴黎附近、由弗朗索瓦·芒萨尔设计。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17世纪末建成。教堂是文艺复兴风格,覆有巨大穹顶,高约111米,宽约74米,纵深约157米,穹顶直径达34米。这座宏伟建筑设计优幽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莱恩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

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穹窿为文艺复兴式建筑,但紧邻其旁、具有宏伟廊柱的广场及主教堂内部精美的装饰为巴洛克风格。


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

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劳伦先图书馆意大利语: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又洛伦佐图书馆,是位于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一座历史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0份手稿,以及超过4,500册早期印刷书籍。图书馆是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建造的,并且是一座具代表性的风格主义建筑。


这个图书馆位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二层的回廊上,由门厅(两排窗户)和阅读室(一排窗户)组成(见下图)。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Michelangelo,1475-1564)设计。

按照米开朗基罗的最初设计,门厅是与里边的阅读室同高。光线从门厅的屋顶进入。但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否决了这个设计,因为安装窗户非常困难。因此,米开朗基罗将门厅提高作为了替代方案。

这个门厅的外墙上,最上层是接收日光的窗户,下层为“虚假”的窗户(像一个壁橱,但却使用人字架和半圆架作为修饰)。重叠码放的立柱主要展示一种空间感,就像雕塑那样。并不具有支撑的功能。因此门厅的建筑元素有着明显的装饰风格,可以说是典型的风格主义建筑,也可以解读为巴洛克风格最早的雏形。

门厅通过立柱、人字墙、圆形架、角落上的石砖表达了这是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建筑元素。同时空间感和活力则表达了遵循古罗马的建筑传统。

劳伦先图书馆阶梯

劳伦先图书馆阶梯厅立面

楼梯的产生是因为阅读室和门厅之间的缝隙。主楼梯扶手下方的椭圆形石头第一次展示了巴洛克的风格。这是米开朗基罗的原创。其雕刻的线条在圣洛伦佐教堂的新墓地室以及佛罗伦萨的拱桥( ponte Santa Trìnita)上可以发现。中央部分的台阶为半圆形。而两侧的台阶向中央通道转弯,转角是一个锐角。

阅读室无论是高度还是单位面积的建造成本都不如门廊。阅读室是一个长方体的空间,中间是通道,两侧是木制桌椅。基本上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包括了天花板。其设计来源于米开罗佐设计的佛罗伦萨圣马可图书馆。那个图书馆为纵向布局,两侧通过大的窗户接收外边的日光。然而洛伦佐图书馆的阅读室高度较低,无需使用大负荷的立柱,因此,其内部并没有划分通道和架设拱廊。只是加固了外墙,包括墙内增加了半露方柱。地板铺设的是大理石。由此增强了室内的采光效果。



彩色的窗户是由佛兰德斯的艺术家制作,里面有美第奇家族的标志。 同时窗户的框子放置于特定的石头镶嵌板上,下方使用栏杆减轻其压力。上层的天花板使用椴木(Tilia)制作,其雕刻由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根据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来制作。

每个座位设置了编号,人们可以通过铁链拉出书架获得它找到所需的书籍。手稿按照主题分为宗教、天文、修辞、哲学、历史、语法、诗歌、地理。这样的模式一直维持到20世纪早期。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代表作之一,罗赫尔修道院教堂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1]  。


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

奥地利卡尔教堂——18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天主教堂,是维也纳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惊人的巴洛克式建筑内Margravial歌剧院拜罗伊特,德国巴伐利亚

威尼斯大运河,安康圣母教堂,这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筑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