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吹响十月革命的号角

吹响十月革命的号角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 月12日早晨,在布尔什维克党维堡区委员会和工人的会议上,工人代表苏维埃发起小组成立。第二个圈子,是苏维埃内部,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为代表的大多数人认为在短时间内进行二次革命是不可能的。9月27日,列宁要求立即进行武装起义,遭到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否决。9月29日,列宁以辞职作为最后通牒再次提请起义。布尔什维克同意退出议会,但不认为是起义的好时机,提议再次被搁置。

第十三章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吹响十月革命的号角

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美国社会主义者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在二月的那场革命中,胜者没想到胜得如此轻松,败者没想到败得如此彻底。

在双方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尼古拉二世退位了,沙皇俄国成为历史翻篇了,前后不过八天时间。

至于这个胜利的必然性和失败的非偶然性,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很多,现在我们向前看,今后怎么办?

怎么办?

我们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在推翻君主专制之后,也是得有做主的人的,革命主体工人阶级显然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首先,没有核心的领袖人物和坚实的领导集体。此时,革命领袖列宁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侨居在国外;在国内,许多布尔什维克尚被关在监狱或在远离革命中心的流放地。

其次,布尔什维克在经济上没有绝对优势,当家做主就要有柴米油盐,哪样都是钱啊,无产阶级既然无产,那肯定是没有钱的。这时候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资产阶级,除了拥有大量资本外,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组织上也得到很大发展,拥有地方自治机关、国民教育机关、各种全国性代表大会、杜马、军事工业委员会等合法阵地,并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舆论工具。简单一句话就是,这个阶级有钱、有权、有舆论阵地。

最后,问题出在胜利了的布尔什维克内部。在罢工和武装起义过程中,彼得格勒工人建立了新的政权机关——苏维埃。3 月12日早晨,在布尔什维克党维堡区委员会和工人的会议上,工人代表苏维埃发起小组成立。这个革命的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杜马中的孟什维克代表,劳动派,地方自治局、城市自治机关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律师,新闻记者,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工人小组的成员,等等。苏维埃临时执行委员会中的大多数苏维埃代表不是工人直接选举产生的,有觉悟的工人此时还在前线战斗呢,所以这些代表基本是由合法工人组织指派的,大多数是由小私有者、手工业者和小业主组成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布尔什维克只有少数代表。

突然要接手沙俄这么大的一个烫手山芋,没有准备好的工人阶级和拥有一些资源的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默契,就是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苏维埃。老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出现这个任何国家历史上都不大常见的状况的原因,恐怕真的是临时抱佛脚的做法。

因为突然,所以大家对天上掉下来的这块大馅饼有点吃不消,只好埋头苦吃,连举头望一下明月的工夫都没有,就被推上了演讲台,要进行就职演说。

经验主义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集体,做就职演说,尤其是要规划出十年、二十年,乃至无限美好未来的就职演说是很需要一番功底的。

现在,我们通常会有一个班子用几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题,有调查研究,有数据支撑,有理论推敲,有统计分析,然后还会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七嘴八舌,不断建议。显然,临时政府没有提前做好这个案头功课,馅饼吃了,但并不好消化。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仓促被推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此时显然还有点消化不良,就职演说没准备好,新官上任要烧的那三把火,不论是柴火、火柴、火把,哪怕是个点火用的玩艺啥的,都没备齐。

为了表示他们还是在干活儿的,临时政府开始隔三差五地颁布一些改革法令,但都属于那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承诺是承诺了,不过只是空头支票而已。

空头支票开多了,老百姓就失望了。

经过战争、革命、起义,很多年了,百姓已经很疲惫,他们需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哪怕这个日子很清苦,只有一点薄田,咸菜疙瘩就窝头——当然,这是中国的吃法,我们类比一下——也是甘甜的。但临时政府这个时候对于土地革命和拉动内需的兴趣远远及不上世界大战。

日子还是那么朝不保夕,老百姓更失望了。希望似火,失望如烟,此时的俄罗斯,就是七处点火、八处冒烟。

俄罗斯人民的未来何去何从?19世纪俄国历史学家索洛维约夫说:“人民已经起床了,准备上路,但在等待什么人——等待领袖,领袖出现了。”

1917年4月16日晚,列宁归来。

在彼得格勒芬兰车站,列宁被千百双热情的手簇拥到装甲车上,发表了他回到俄罗斯后的第一次演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第二天,他发表《四月提纲》,这不是临时政府那种临阵磨枪的治国方针,而是经过长期思考、考察和模拟的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在此之前,他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借鉴了巴黎公社和1905—190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武装起义理论,而且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他不止一次提到:“要像对待艺术那样对待起义。”

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其核心就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列宁的蓝图立刻引起争论,他面临大小三个圈子的禁锢。

第一个圈子,是布尔什维克内部,只有少数人支持列宁的主张,当时斯大林和加米涅夫主办的《真理报》,对临时政府的决议和苏维埃的夺取政权一直左右摇摆,这派妥协居多。

第二个圈子,是苏维埃内部,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为代表的大多数人认为在短时间内进行二次革命是不可能的。1917年6月16日,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舆论一边倒地认为没有一个政党愿意为国家命运承担责任。列宁予以反驳,说“我们的党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引起了孟什维克和社会民主党的满堂哄笑。

第三个圈子,是临时政府。7月,临时政府在“一战”的战场上打得方兴未艾,军事冒险的结果是十几天损失6万多人,忍无可忍的50万士兵、工人走上街头,高喊“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权力归苏维埃”。像沙皇一样,临时政府把他的枪口对准人民,进行了武装镇压,并悬赏重金通缉列宁,矛盾已不可调和。

毫无悬念的胜利

矛盾不可调和了,局势还在不断恶化。

1917年的秋天,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GDP(当时叫工业产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5%,国债应付的年利息额几乎等于战前国家年预算。

军队也不安宁,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叛乱,临时政府束手无策,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成功瓦解了叛军。

粮食每周都在减少,首都市民每天能分到的面包从1.5磅到1磅再到0.75磅、0.5磅、0.25磅……直到0。

为了可能发放的面包,人们必须在天寒地冻中整日整夜地排队,很多妇女还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

但是,投机商人却大发国难财,囤积粮食、燃料,秘密出口,奢华无度地举办盛宴……很是应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嗟叹。

9月27日,列宁要求立即进行武装起义,遭到了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否决。他们认为,以和为贵,还是要进行合法的斗争。

9月29日,列宁以辞职作为最后通牒再次提请起义。布哈林回忆“信写得非常坚决,我们都惊呆了,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如此严重”。布尔什维克同意退出议会,但不认为是起义的好时机,提议再次被搁置。

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召开,被通缉的列宁冒死出席,警告中央委员们:拖延等于犯罪,等待是自取灭亡。会议以10∶2通过了列宁关于武装起义的提议。

11月7日,21:40,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成千上万的士兵和群众顷刻间淹没了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此前的20个小时内,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已经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邮政总局、电话局、波罗的海火车站、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并切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胜利,一场毫无悬念的胜利,一场民心所向的胜利。

苏联解体以后,对俄罗斯历史中1917年的那个10月,开始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的评论,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但不论支持派或反对派如何斗嘴,我们应该看到,在历史上的那一刻,十月革命是一场以人民利益为终极目标的战斗。

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就占有了两个压倒多数的支持:一是苏维埃代表中有60%的席位属于布尔什维克,这是人民用选票赋予他们的信任;二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军队中,有80%的士兵力挺布尔什维克。

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仿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于列宁、托洛茨基等十月革命领导人而言,正如美国的社会主义者约翰·里德在其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所直接观察到的那样:“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img22

挺进冬宫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列宁小档案

列宁用他的强势一再地证明: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转折点,他都准确地把握住了每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除了列宁,很少有人能够从混乱的局势中看到历史的机遇。

默尔·芬索德曾提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敌人很多,但是也都很弱,组织不完善,处于分裂的状态,并且比较冷漠。列宁的策略是故意强化他们的分裂,消除他们的反对,并利用他们的冷漠。在1902年的《怎么办》一书中,列宁写道: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

这个把俄国翻转过来的历史巨人,原本的名字叫做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年出生在伏尔加河畔。

中文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俄文名: Влади́ 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 нов

别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国籍: 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信仰: 马克思主义

政党: 布尔什维克党

学历:中学时代是金质奖章获得者,喀山大学法律系毕业,用一年时间修完四年学分,获得优等生毕业证书

职业: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配偶: 克鲁普斯卡娅

出生地: 俄罗斯帝国辛比尔斯克

出生日期: 1870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 1924年1月21日

家庭成分:平民

列宁的父亲一心向学,曾被阿斯特拉罕中学校长评价为“有天分的孩子”,毕业于喀山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后成为辛比尔斯克省的国民教育总监。他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同情人民,希望为改善人民生活做些事情”。

列宁的母亲贤淑典雅,精通德语、法语、英语,弹得一手好钢琴,把家里的每一天分为德语日、法语日、英语日,到什么日子说什么话。列宁从小就受到很好的语言训练和艺术熏陶。

参加革命的简历:在喀山大学,列宁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参加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反抗斗争。1887年12月,17岁的列宁被流放,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列宁曾三次被捕入狱,两次遭到流放,两次流亡国外。直到1917年,他亲手为俄罗斯这片辽阔的土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img23

列宁1917年4月4日在塔夫利达宫作报告,阐述《四月提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