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用油消费常见问题释疑

食用油消费常见问题释疑

时间:2022-09-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不断更新品种,多种油交叉食用更能促进健康,理由如下。通常人们将动物油脂称为荤油,而将植物油脂称为素油。而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油炸、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癌症。食用油脂是人体热能的食物来源,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1) 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到底该选用哪一种?

确实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很多,就营养价值而言各有千秋,很难用哪种好或哪种不好来区分,到底选用哪一种呢?建议不断更新品种,多种油交叉食用更能促进健康,理由如下。

如第二章所述,各种植物油脂肪酸的构成不尽相同,如花生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而大豆油的主要营养特点是富含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同时大豆油锌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还含有一定的卵磷脂;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还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植物固醇;橄榄油、茶籽油、棕榈油则是油酸的较好来源,油酸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胡麻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人体吸收率高达98%以上,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于其他普通植物油。因此,各种植物油搭配食用,才能实现各种脂肪酸的平衡,不断交替食用更理想

我们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以变着花样去买,比如吃一个月的大豆油,再吃一个月的花生油,再来一个月葵花籽油等。另外家中也可备几种油,在日常烹饪中也可以几种油同时使用,如炒菜用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大宗油,凉拌菜用芝麻油或橄榄油,油炸食物用棕榈油等,或者中餐烹调用一种植物油,晚餐烹调用另一种植物油,或同一餐不同的菜肴用不同的烹调油烹调,这样混合使用,取长补短,有益健康。另外有的菜肴我们通常并不是连汤一起吃的,如酸菜鱼等,可用价格便宜的大宗食用油;而有的菜肴不会有任何丢弃,所用的烹调油会全部被摄入,如炒鸡蛋等,我们可以选用一些价格较高,有特点的食用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茶籽油等。

(2) 吃植物油也会得高血脂等疾病吗?

通常人们将动物油脂称为荤油,而将植物油脂称为素油。大多数人都知道荤油“聚脂”多吃无益,而片面认为素油多吃无妨,其实这是个大误区——食用不当,植物油也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细加分析,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植物油与动物油都是高能量食物,在体内产生的能量同荤油基本相同,都是每克释放约9千卡(kcal)的能量,素油产热并不少于荤油。摄入过多的直接后果就是能量过剩,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次,膳食中油脂的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比例为1﹕1﹕1,只有当蕴含在其中的各类脂肪达到平衡时,不饱和脂肪酸才会利于健康。大部分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因而如果植物油摄入过多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就会导致膳食脂肪酸比例失调而不利于健康。

再次,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质,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危险性增加,甚至增加患癌症的危险性。

所以植物油也不是多多益善,应遵循总量控制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25~30克/天,同时多种植物油交替食用的原则。

(3) 油炸食物的油为什么不宜反复使用?

从健康和营养方面来讲,食用油不能重复使用。油脂在高温下煎炸10分钟之后,便可发生明显的变化,颜色变深,黏度增加,产生烟雾和气泡等。这说明油已经变质,不宜再使用了。反复使用的油,其营养物质遭到破坏,脂肪酸发生热裂解、热氧化、热聚合,会产生正烷烃、单烯烃、酚类、酮类及其他有害的有机化合物。油炸出来的食品也可能含有这些物质,同时食用油在高温作用下产生的油烟中还含有3,4-苯并芘类物质。食物经油炸后,在浓油烟的环境下停留时间过久,或油炸食物所用油因长期不更换,易产生多环芳烃及杂环胺类化合物,苯并芘是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可增加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而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油炸、烧烤类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增加患恶性肿瘤的危险。

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癌症。要避免油炸类食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最重要的是改进食物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近年来,西方等发达国家已出现了减少摄入煎炸食品的趋势。但在我国,煎炸食品的品种及食用量却均有明显增加。鉴于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油炸食品还是以少吃为宜。如果要吃的话,油炸食品时要严格控制油温,最好控制在150 ℃左右,火不要烧得过旺。如油温超过200 ℃,则煎炸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同时油炸使用的油不要反复使用,勤换新油,用于炸食品的油不要用来炒菜等,最好废弃。

(4) 炒菜时等油开后再放菜好不好?

中国人做菜喜好爆炒、油炸,喜欢把锅烧红,把油烧得冒烟再炒菜,认为这样炒出来的菜更香,听到“哧啦”的声音越响觉得越好,还有很多人认为做菜时油温越热越好。其实油温高了,油中原本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脂肪酸就开始劣化,反而对健康不利,更容易生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代表就是苯并(a)芘,不仅增加动脉硬化甚至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风险,而且还会引发营养素的破坏,影响营养的摄入。另外加热过久的不饱和脂肪酸还会聚合成致癌物质。所以越是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植物油越不宜高温加热食用。“热锅冷油”才是最佳烹饪方式,就是说把锅烧热,放入油后不要等冒烟就立即炒菜,这样就减少了上述对健康不利情况的发生。

(5) 吃油越少越好吗?

一提起油,有人总会把它和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疾病联系起来,总认为油吃得越少越好。其实我们提倡少油并不等于不吃油,也不是越少越好。食用油脂是人体热能的食物来源,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适量的油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还能促进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即便在节食减肥的时候,每天也需要一定量的脂肪才能维持胆汁的正常分泌。另外,如果膳食脂肪摄入不足,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还会损害皮肤的健康,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依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每人每日摄油量为25~30克,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两勺半左右。但如果家人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等症状时,其摄油量应少于20克。

(6) 一级食用油营养最好吗?

在GB 1535-2003《大豆油》、GB 1534-2003《花生油》、GB 19111-2003《玉米油》、GB 11765-2003《油茶籽油》、GB 1536-2004《菜籽油》、GB 19112-2003《米糠油》等食用油国家标准中,成品油的质量指标分为了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级以食品油的加工工艺以及精炼程度为划分标准,其中一级油的精炼程度最高,看上去更清澈透亮,因而等级最高,从这个角度讲四级油则属于最差等级。

“一级油肯定比二级油好”是很多人的观点。现行国家标准的一级油相当于原来标准的色拉油。色拉油主要是西方人做冷餐用,西餐中的冷餐是需要冷藏的,要求油脂在低温下不能出现凝浊现象,同时无色无味,以保持凉菜固有的色泽和味道。从营养的角度讲,烹制中国菜,大可不必盲目追求一级油,因为一级油在过度的加工精炼中,将油中原有的其他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大部分丢失了,营养价值会打一些折扣。因此日常烹调中,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级、三级和四级油均可放心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