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介消费新人与消费新美学

媒介消费新人与消费新美学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媒介消费新人与消费新美学在媒介消费领域,进入中产阶级社会的西方消费者将是新媒介消费的最先锋、最前沿力量。消费新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媒介消费理念,可以称为媒介消费新美学。未来10年,消费新人将领跑消费。新媒介将以他们的口味与品味为圭臬,创造出媒介消费的新天地。但是,由于媒介对消费新人的无比迎合与消费主体性的无限释放,新媒介消费的危险性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第五节 媒介消费新人与消费新美学

在媒介消费领域,进入中产阶级社会的西方消费者将是新媒介消费的最先锋、最前沿力量。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在进入工业社会搭上信息社会快车之后,将是最活跃、最有潜能的媒介消费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教育受益者(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受教育者),将会是中国新媒介消费的中坚力量。在未来10年,这批20-50岁的人(跨度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出生),对新媒介的消费充满渴望和激情,具备消费的贪婪与胃口。

然而,这一消费人群是分层的。对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媒介消费经历了从饥饿型到温饱型的转折,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地慵懒起来,变得势利与盲目,变得保守与虚伪,新媒介消费让他们尴尬自身的知识贫困与脑力迟钝,他们有时对新媒介是恐惧和排斥的。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如前所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像西部老牛仔一样保持着对所有新媒介旺盛的消费火力。

同样,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见证了这一社会转型的全过程,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目前社会的领导者与意见领袖。这批人对新媒介具有前瞻性的理解,在新媒介消费中是不甘人后的,而且首先在消费中得利。他们中的另一部分人由于受教育权利的不公平境遇,从而将新媒介的持有权自动让给了年轻的一代。

在今天,我们明显地看到,已经出现了媒介消费新人。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是物质与精神资产受益者的后代,没有任何的精神重负与禁忌继承,没有权威与语录的束缚,从而成为消费新人。

消费新人有着迥然不同的媒介消费理念,可以称为媒介消费新美学。对此,我们还缺乏调查的佐证。但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他们对新媒介有天然的认同意识与亲和力,因为新媒介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支撑的,而他们对电子信息技术几乎有无师自通的能力。“这一代人是把机动灵活、双向互动、复合媒介视为理所当然的一代。这一代人的许多成员似乎决心要在电脑化,创建一个与他们更加密切、更具有活力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依赖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去为他们界定现实。”[35]

而在美国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看来,自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一代——布波族。这是一些可以把创意和情感转化成产品的人,他们一脚踏在创意的波希米亚世界,一脚踩在野心勃勃和追求世俗成功的布尔乔亚领域当中,是布尔乔亚的波希米亚人,取两者的第一个字,姑且称之为布波族(Bobos)。[36]这些人的消费更加地前卫,是消费中新人的新人,引领着消费的潮流。

他们媒介消费的美学理念之一也许是,新的是最好的、最美的、最活力的、最青春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消费美学的颠覆。新的现实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美学观。

一是过去完整是美,现在是碎片化,没有系统和总体,由一点到无数点,是链接的、网状的、线性的;

二是过去立正为美,现在是倾斜的、旋转的,甚至是一层一层的,是树型的,是星型的,没有固定的正面、立面;

三是过去意义为美,现在是无意义,往往是线条组合、色彩组合,或者中性的素描,只能感觉而难以言说;

四过去以真为美,现在虚拟人物、空间、社区、语言等等出现,米老鼠狮子王、动漫人、卡通人风行,用李普曼的话说“虚拟环境创造了新的真实。”[37]

五是过去中心为美,现在为去中心方式,网络之中已经没有了中心,每一个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仅仅是一个点而已,“以往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主体被信息方式置换成一个多重的、撒播的和去中心化的主体,并被不断地质询为一种不稳定的主体”(麦克卢汉语)[38]

六是过去以高雅为美,现在越来越平底。之所以命名为“平底”,是处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平等、民主的社会,所有的视角应当是平视的、底层化的。平底是一种原生态,是一个孕育态。如同今天的网络语言的平底化,全然的口语、民间语、状态语,却可能是最自然、最激情、最创造的语言。

以上我的描述是粗浅的,仅仅是一个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每一次新媒介的出现,都是暗合了消费者新的消费美学观点,从而具有了强大的吸附能力与青春魅力。越是崭新的媒介,普及的速度越快。从国内媒介消费者增量来看,广播发展38年达到了5000万听众,电视出现13年拥有了5000万观众,互联网诞生仅仅4年就有了5000万网民。

未来10年,消费新人将领跑消费。这批20-30岁的年轻人,是新媒介的主人。新媒介将以他们的口味与品味为圭臬,创造出媒介消费的新天地。

但是,由于媒介对消费新人的无比迎合与消费主体性的无限释放,新媒介消费的危险性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的角色,有时反而使主体消失或丧失,人们反而被媒介所操纵。今天的网络媒介犯罪已成公害,网络黑客、网上贩黄、网络诈骗、网络诽谤、手机性骚扰等等,让人防不胜防。这在单向传播、无法互动的传统媒介消费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