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构成与消费构成

产业构成与消费构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构成与消费构成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变化。合理的产业构成一定是处在与当期消费构成变化相互适应的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反过来,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业构成调整的引导。消费形态构成升级规律表现为劳务消费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构成与消费构成_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构成实证:基于产业市场开发的研究

产业构成与消费构成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变化。产业构成合理化实质上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互契合的问题(王小龙,1991)。历史经验证明,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必须适应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一定比例,而产业构成和社会需求构成之间的适应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自身的逻辑循环(邓向阳,1998)。合理的产业构成一定是处在与当期消费构成变化相互适应的动态的调整过程中;反过来,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产业构成调整的引导。

1.4.1 消费构成的变化规律

消费构成升级的一般规律主要细分为:消费层次构成升级、消费支出构成升级、消费形态构成升级和消费主体构成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层次构成升级的一般规律是基本性消费品比重逐步下降,享受消费品和发展消费品比重逐步上升。消费构成中项目变动的规律是新消费项目逐步加入;传统消费项目比重下降,新兴消费项目比重上升;新兴消费项目替代传统消费项目,部分传统消费项目逐步退出居民消费领域。

消费支出构成升级会出现以下规律:食物消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居民衣着消费在增加过程中会逐步追求品位化,支出总量尽管增加,但衣着支出比重总体趋于下滑,尔后再趋向平稳;住房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动车的消费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消费形态构成升级规律表现为劳务消费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主体构成升级的演变规律是:第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总量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总量差距逐步缩小;第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总量及其在全部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总量及其在全部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高收入阶层对消费支出总量中有三个特征:一是享受性消费品和发展性消费品比例较高;二是中高档的食、衣、住、行、用品消费的比例较高;三是劳务消费比例较高。与此相比,中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总量中的基本性消费品消费比例较高;中低档的食、衣、住、行、用品较高;物质消费占较大比例,劳务消费比例较低(陈启杰、曹迎泽,2005)。

1.4.2 产业构成变化的规律

按照生产要素的密集度不同,产业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等三种类型。产业构成先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然后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变为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结合三次产业划分:以农业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产业构成,都属于初级构成;以工业为主、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以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产业构成,都属于中级构成;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以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产业构成,都属于高级构成。这些产业构成演变的规律,集中表现为产业构成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规律:在三次产业变化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到一定阶段后,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则呈上升趋势。

1.4.3 消费构成与产业构成间的相互作用

对消费构成与产业构成相互关系的分析上,一般从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角度来了解。由于消费的满足是以消费资料生产的市场适应性或消费需求构成(即消费构成)的市场平衡为标志的,所以,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表现为生产构成、产业构成对消费构成的支配和决定作用;第二,消费构成影响并决定产业构成、消费构成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资料生产构成的变化,消费资料生产构成的变化会影响到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变化,从而引起两大部类生产的变化。这个分析逻辑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上的。在该理论体系中,为了实现社会简单再生产,社会生产的两部类全部产出都必须通过交换而得到实现。马克思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I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Ⅱ,社会产品从价值上分为c,v,m,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m为剩余价值,其经典表述如下式:

I(c+v+m),Ⅱ(c+v+m)      (1)

其中I生产资料的供给平衡关系为:

I(c+v+m)=Ic+Ⅱc      (2)

其中Ⅱ生产资料的供给平衡关系为:

Ⅱ(c+v+m)=I(v+m)+Ⅱ(v+m)      (3)

通过以上两个供求平衡式,可以得出:

I(v+m)=Ⅱc      (4)

等式(4)表明在第两部类之间的交换中,仅仅是价值量上相等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使用价值上达到一致,即在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市场上同时达到供求平衡,加之两个市场之间也达到平衡,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简单再生产。此外,这种供求平衡还要求在产品构成和需求构成上得到保证。在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中,需求构成对产品构成的影响巨大,需求变化成为产业构成调整的关键动因,只有立足消费构成的变动才能使生产获得持久的动力和源泉。

中国20世纪90年代有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论证,这其中包括尹世杰(1993)明确指出,一方面,需求构成变化引起产业构成变化、引起消费构成变化、引起消费需要层次上升、引起需求构成进一步变化;另一方面,产业构成变化引起消费构成改变、引起消费需要层次上升、引起需求构成变化、引起产业构成进一步变化。马伯钧(2003)认为,消费构成优化是衡量产业构成优化的标准,消费构成优化决定了产业构成优化,这在买方经济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受到消费构成的巨大作用的同时,由产业构成决定的供给构成也并不是对需求毫无“作为”,供给可以对需求施加一定的反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在“社会意识”下形成的、不完全受消费者本人所控制的需求,例如对手机、电脑、汽车以及文化创意等产品的消费。这类消费属于潜在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事先调整产业构成来引导。供给的变化在潜在需求存在的条件下,带动和决定需求范围及规模。即使是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产业构成的调整加以改变。因为,长期处于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价值标准下,人们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产生稳定的购买意识和标准,因而很难觉察到自己存在未满足的隐藏需求。由此,通过改变消费者的认知与经验,促使消费者放弃原有消费习惯,接受新的价值标准,通过学习实现需求的满足和改变。此外,产业构成的变化,特别是产业构成的升级,往往带来大幅度收入的上升,收入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会引起市场需求弹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吸纳产出的市场范围和容量的扩大,这种扩大进一步推动产业构成的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