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种类

时间:2022-09-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二十几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金属茶具并不适合饮茶之用,尤其是金银茶具完全是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随着人们对茶艺的精研和茶性的认识,金属茶具已经逐渐被人们放弃了,现在我们使用的茶具中,只有极少的一些金属品种,如锡质茶罐等。陶器茶具自唐宋开始逐渐代替古老的金属茶具。陶器茶具中首推宜兴紫砂茶具,它在北宋初期崛起,成为独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清大为流行。

【竹木茶具】

紫砂竹编

木质器皿应该说是人类使用较早的器皿,在上古时期初有茶事的时候,竹木质器皿是作为餐饮的通用器皿出现的,所以应该算是最早的茶具品种了。在茶具规范化之后,竹木茶具也并不少见。唐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二十几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

木质茶具,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但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到了清代,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精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且泡茶后不易烫手;同时,它色调和谐,美观大方,是一种工艺品,富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金属茶具】

金、银、 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在茶具发展过程中曾经是很重要的一个种类。

最早的金属茶具应该是青铜器皿。铁器出现以前,青铜器皿是人们烹煮食物的主要用具,而当时的茶以烹煮羹饮的形式出现,必然会用到青铜的煮鼎。秦汉时期,皇宫贵族开始使用金碗、银瓶等专用金属茶具。

铁器出现之后,很快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铁器造价较青铜、金、银低廉,推广容易,于是,茶具中铁制品多起来,铁制的炉、鼎、釜等被广泛使用。

唐代宫廷中所用茶具为显示其高贵,多用金银制成。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发现了唐僖宗李儇所用的金银茶具十二件,由此可见一斑。

金属茶具并不适合饮茶之用,尤其是金银茶具完全是为了显示身份和地位。随着人们对茶艺的精研和茶性的认识,金属茶具已经逐渐被人们放弃了,现在我们使用的茶具中,只有极少的一些金属品种,如锡质茶罐等。

【陶器茶具】

陶器茶具自唐宋开始逐渐代替古老的金属茶具。陶器茶具中首推宜兴紫砂茶具,它在北宋初期崛起(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紫砂茶具则出现于明代正德年间),成为独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清大为流行。据说,北宋大诗人苏轼好饮茶,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时,为便于外出时烹茶,找人烧制了自己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以试茶审味,后人称其为“东坡壶”或“提梁壶”。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就是诗人对紫砂茶具极为赏识的表达。

紫砂茶具和一般的陶器不同,里外都不敷釉,采用特殊陶土,即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成品赤如红枫、紫如葡萄、赭如墨菊、黄如柑橙,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紫砂茶具造型数以千计,“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工艺精湛,色泽淳朴。巧匠名家在壶体上用钢刀代笔,雕刻上花鸟山水、金石书法,使紫砂壶成为一种集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金石、造型于一体的艺术品。品茗之余兼赏艺术,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于江苏宜兴,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

【瓷器茶具】

瓷器是我国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容器的种类。

瓷器指用瓷土烧制的器具。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则是指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的统称。

瓷器发明于商周时代,因其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远比金、银、铜、玉、漆器造价低廉,且原料丰富,因而发展迅速,很快代替了陶质、金属和漆制器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青花茶具、釉上彩瓷茶具。

【漆器茶具】

漆器是我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它是采割天然漆树的液汁进行炼制,再掺进所需色料,涂在器物上制成的器物。漆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其造型和纹饰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古代的漆器还只是素漆,且大多是实用之物,如日常用品、竹木家具等。

殷商时期,碗、盒、盘、豆等经过艺术加工的漆器已有很多。

汉代高档漆器被视为富贵的象征,这时的漆器器皿包括笥、碗、勺、杯、尊、壶等,其中有相当部分是被用作茶具的。

隋唐时期漆器中最常见的是贮存茶饼的漆盒。

宋代漆器茶具进一步发展,在湖北武汉附近出土的宋墓中,就发现了茶托、渣斗等漆器茶具。宋人崇尚“斗茶”,“斗茶”所用茶碗以黑色为好,所以宋代茶具中,除黑瓷器盏外,黑色漆碗也屡有发现,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江苏淮安杨庙出土的宋代黑漆花瓣形碗。

元代漆器工匠已经开始在其作品上留下名识了,如元代著名工匠杨茂所做的“剔红观瀑布图八方盘”,是用来贮存茶团的茶盘,盘上绘有侍童端茶的图案。

明清两代的漆器茶具也很多。明代永乐年间的漆器盖碗、盏托,正德年间紫砂名家时大彬的砂胎漆壶,以及清乾隆皇帝曾经赋诗吟咏过的剔红品茶盒等,都是漆器茶具中的精品。

现代茶具中仍然可以见到漆器制品,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较为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阳、宜春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别具魅力。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搪瓷是以铁质为原料,内外层涂搪釉后在高温中烧制而成。搪瓷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广泛使用的铸铁搪瓷则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

搪瓷工艺大约是在元代传入我国。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搪瓷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搪瓷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搪瓷茶具:亮洁细腻,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装饰网眼或彩色网眼,层次清晰的网眼花茶杯;轻巧精致、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以及艺术感较强的加彩搪瓷茶盘,都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甚至烫坏桌面,使用时有一定限制,一般不用于待客。

【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可塑性很大,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质地透明,光泽夺目。

玻璃茶具

制作玻璃的配方最早是古代巴比伦人研制的,距今大约四千五百年。中世纪以后,玻璃制作技术传到了欧洲。汉时,因为有了海上交通和丝绸之路,中西文化得以交融,我国的玻璃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皿的不断传入,我国唐代开始制作琉璃。宋时,我国独特的高铅琉璃器具问世。元明时,规模较大的琉璃作坊在山东、新疆等地出现。清康熙时,北京还开设了宫廷琉璃厂。自宋至清,虽有琉璃器件生产,但多以生产琉璃艺术品为主,只有少量茶具制品,始终没有形成琉璃茶具的规模生产。近代,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

玻璃茶具以茶杯最为常见,用它泡茶,茶汤的色泽,茶叶的姿色,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但是,玻璃茶杯质脆,易破碎,而且传热速度快,易烫手,不透气,保温能力差,茶香容易散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