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尺余茶盘见证时代

尺余茶盘见证时代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尺余茶盘见证时代洁白光亮的搪瓷日用品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最爱之一,放置茶壶、茶杯用的花彩搪瓷茶盘也受到大众的欢迎。品相较好的民国搪瓷茶盘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笔者见到的一款中华美术珐琅厂出品的名为“国债纪念年”的茶盘即如此。值的一提的是,搪瓷茶盘的花色面貌无可遁逃地融入到了时代的洪流中。

尺余茶盘见证时代

洁白光亮的搪瓷日用品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最爱之一,放置茶壶、茶杯用的花彩搪瓷茶盘也受到大众的欢迎。1917年,我国自办的第一家搪瓷生产厂——中华美术珐琅厂在上海投产。新中国成立之初,搪瓷业迅速发展,产品畅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对搪瓷业产生了影响,使搪瓷茶盘有了更多政治色彩和象征意义。

往事蹉跎

近代日用搪瓷制品自清光绪四年(1878)从欧洲传入我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机向中国倾销搪瓷制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近20年之久。中华美术珐琅厂也称中华制造珐琅器皿公司,创办人刘达三与商人姚慕莲曾在欧洲学习过美术珐琅技术。1918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开设珐琅科,附设的实习车间成功生产出搪瓷茶盘、口杯、面盆等产品,并定名为“双手牌”。由于技术细节掌握不成熟以及日货霸市等原因,国人自办的这些小厂、车间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五四运动开始后,在抵制洋货的大潮中,中国民族搪瓷业得以发展壮大,以上海、广州、天津为代表的南北发达城市的大小搪瓷厂纷纷开办投产,如益丰搪瓷厂、铸丰通记搪瓷公司、兆丰珐琅厂、协丰搪瓷厂、华丰搪瓷公司等。厂商不断改进技术,引进设备,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博得了市场声誉,茶盘、面盆等还出口到南洋一些国家。品相较好的民国搪瓷茶盘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笔者见到的一款中华美术珐琅厂出品的名为“国债纪念年”的茶盘即如此。署名“盛天”绘制的盘面上,一艘西洋帆船伴着白亮的太阳自天边驶来,整体淡蓝色的基调营造出了悠远与广阔的意境。

后来,抗战影响到国内生产,太平洋战争阻绝了外销渠道,中国各地的搪瓷业生产再度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之初,搪瓷业再次蓬勃进步,产品畅销。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对搪瓷业产生了干扰,在许多小厂产量和效益滑坡的情况下,上海、天津、济南、沈阳等老牌企业排除干扰,生产稳中有升。值的一提的是,搪瓷茶盘的花色面貌无可遁逃地融入到了时代的洪流中。

欣欣向荣的图画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天等于20年,15年超英赶美”,“1958年吃饭不要钱”,这几句话分别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的经典口号。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的发展速度、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这三面红旗在1958年开始照耀着中国城市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那些口号也响彻人们的每一寸心田。即便如此,时代的烙印在当时的搪瓷茶盘中反映得并不明显,这似乎与搪瓷茶盘在20世纪50年代末尚未广泛流行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公私合营上海许昌记搪瓷厂1958年2月出品的红旗牌《喜上眉梢》茶盘的画面,无非是淡黄底色上的几枝盛开的梅花和两只鸣唱的喜鹊,像普通的花鸟画一样。

img138

◎时代记忆

搪瓷茶盘的“光彩时代”的到来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相随而生,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几年中飞速达到鼎盛,无数美好的画面和刺目的文字使茶盘几乎失去了它原本朴素单纯的生活实用价值,承托起至高无上的使命,轰轰烈烈。

文革”的爆发对农村、厂矿、企业、交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干扰,有的甚至陷于完全停顿的状态。1966年9月7日的《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题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抓革命,促生产”在后来又发展成“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口号。1968年8月,上海搪瓷一厂特别生产了一款茶盘,其画面以苍松和三面红旗为背景,映衬并突出着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指示。同年10月,哈尔滨一家搪瓷厂以毛泽东手书“发展生产”为主题出品的茶盘上,画面要素由三面红旗、火红的太阳、金色的光辉、碧绿的梯田构成,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当时,“抓革命,促生产”还集中体现在全国上下掀起了“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这一热潮也融入到搪瓷茶盘的图样中。如苍松翠柏托起“老三篇”,背景是旭日东升的光辉映照着如林的钻井架,催人向上。另外,厂房、烟囱的图画也被烧制到同时代的瓷制茶盘上,那灰黑色的浓烟在当年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大海航行靠舵手

img139

◎尺余茶盘承载着宏图

从1966年5月29日红卫兵最早在北京出现,到毛泽东于8月1日写信给清华的红卫兵,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紧跟形势的是沈阳市搪瓷厂,该厂1967年1月即生产出大众牌“三面红旗与红卫兵”茶盘,旗帜鲜明的画面仿佛是那段激情岁月的高度凝练,画面虽然简洁但声势浩大,充满了话外音的想象力。

“文革”期间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从家庭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首都到边疆,凡有人迹的地方都会响彻,它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亿万人民对这首歌的虔诚与狂热,非亲身经历很难想象。

这首歌是1964年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最初的歌名为《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1965年初,《红旗》杂志发表了《大唱十首革命歌曲》的社论,这首歌名列榜首,歌名改为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很快唱红全国。1967年末,“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最著名的手迹题词,金光闪耀于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1968年初,山东济南搪瓷厂也迅速将这一手迹题词复制到30厘米直径茶盘中。上海搪瓷二厂当然不甘示弱,他们在茶盘上绘制了气势磅礴的图画,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巨轮迎风前行,手迹题词镌刻在天空中。如此画面似乎还缺什么,于是有的同一题材的茶盘上又添绘了喷薄而出的红日,霞光与题词同辉海天。

如同“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样,“毛主席万寿无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或手迹题词也紧跟时代地出现在各地出品的茶盘上。

那时,品茶绝对是一种奢侈。人们欣赏着茶盘上雄奇阔大的图画,喝着一杯白水,感恩戴德,滋味甘甜,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穷呢。在“文革”洪流的冲洗后,普通的搪瓷茶盘、口杯、面盆等等也被打上了革命的烙印,甚至成了某种需要的添加剂。

品茶莫忘“老三篇”

img140

◎铭记

现如今中年读者没有不知道毛泽东的“老三篇”的,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些曾让人倒背如流的毛泽东的名篇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几种精神,一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再是以抗战期间加拿大援华大夫白求恩为代表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三是以古代寓言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象征的奋斗精神。“老三篇”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尤其是“文革”初期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家喻户晓。

“文革”时代,毛泽东著作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纲领,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搪瓷茶盘生产自然也不能背离时代的潮流。1969年2月,天津搪瓷厂推出一款名为“座右铭”的茶盘,画面上的几朵鲜花与“老三篇”的书影形成半环状,衬托着“座右铭”三个宋体大字,形成很强的教育意义。同年4月,一家陶瓷厂生产出同名的工字牌瓷制茶盘,茶盘圆周是大红色的宽边,中心图画为向日葵和红太阳烘托的“老三篇”,看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不仅如此,“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一行竖排毛笔字在另一款茶盘上是那么抢眼,相映的“老三篇”闪耀在苍松间,松枝下的一只毛笔笔端似乎还有未干的鲜红色。学习“老三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人民立新功”,毛泽东的题词手书与牡丹花和“老三篇”再度形成新的茶盘画面,照样备受欢迎。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的语录。诺尔曼·白求恩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员的形象,随着“老三篇”深入人心,也融入了搪瓷茶盘的画面。在天津搪瓷厂1968年7月推出的新港牌茶盘上,红旗、翠柏与雕塑一般的白求恩像闪耀着光辉,下面的红色文字特别写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字的力量

img141

◎茶可怡心

“文革”年代,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接二连三上市的白底红字的搪瓷茶盘照录着最新的毛主席语录,具有了教科书或特质传媒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济南搪瓷厂生产的立新牌文字类茶盘,其品种之多,产量之巨,流传之广,堪称同行业的典范。立新牌语录或指示文字类茶盘大多是单纯素白的盘面,盘子的圆周统一装饰着红色边,字体也是一成不变的红色老宋体。但是,正是这样的看似单调的泥古模式的搪瓷制品,却以最快的速度更新着、传播着毛泽东最新语录和最高指示。比如,1968年11月4日问世的茶盘上的语录为:“别人的缺点、错误,让人家自己讲,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另外,“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四个念念不忘”和“革命委员会好”等茶盘如同报纸号外一样,雪片般地推向社会,教育着人民群众。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中国边防军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毫不畏惧,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此后,毛泽东的“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及“要准备打仗”等语录,迅速被复制到搪瓷茶盘上。

搪瓷茶盘,还是搪瓷铭牌?赫赫鲜红的大字是至高无上的,茶盘从此失去了它本身的实用意义,不由得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肃然起敬。

当然,更加赏心悦目的还是图文并茂的语录茶盘。1969年沈阳搪瓷厂出品的一款茶盘画面上,左右各三面红旗簇拥着《毛泽东选集》,上半部分的较大空间留给了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款以毛泽东“政策和策略”的论述为内容的茶盘也比较突出。画面的前景是松柏与《毛泽东选集》,后面的旗帜与太阳相映生辉,金色的光芒中铭刻着语录文字,气势恢宏,鼓舞人心。

恩情深似海

毛泽东转送金芒果的故事曾让无数人热泪盈眶。1968年8月7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是这样的:“最大关怀最大信任最大支持最大鼓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和群众心连心,毛主席把外国朋友赠送的珍贵礼物转送给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由此,芒果迅速成为表现毛主席恩情最生动的有形物之一。

img142

日出韶山红胜火

上海搪瓷一厂旋即在同月生产出了以“金芒果”为主题的茶盘,名为“颗颗芒果恩情深”。这满载恩情的搪瓷制品或许是送给青年人新婚最好的革命礼物,所以茶盘画面以大红为底色,以金光灿灿呼之欲出的大芒果为核心,双喜字映衬在其中,茶盘圆周还环绕着众多心形,感恩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谓双喜临门。

不仅如此,毛泽东曾将不同方面送来的苹果分给警卫战士们吃。1968年国庆节前夕,警卫战士特意把一些苹果转赠给各地工人代表。当时,天津的卫生材料厂、汽车拉杆厂、无线电元件厂等单位获此殊荣的工人师傅激动万分,一个个苹果成为了圣果,很快被厂革委会陈列到精致的玻璃匣中,并被拍摄成照片,题上“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我们撑腰”、“毛主席的警卫战士把珍贵礼物——中南海的苹果赠送给我厂优秀的工人代表”之类的字样,广泛赠发给群众。

据说,当时天津的某家小型搪瓷厂曾生产出这一题材的茶盘。茶盘背景的漫天霞光中是毛泽东的半身像,无数的红旗和工农兵群众簇拥着前景果盘中一个硕大光鲜的苹果,令人印象深刻。

一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坐落在苍松翠竹的韶山冲中,毛泽东的故居韶山是万民所向的圣地。在1968年前后各地出品的“韶山日出”、“参观毛主席旧居纪念”等题材的茶盘中,故居、红旗、向阳花、火红的太阳和满天霞光当然是最令人敬仰的图画。随着感恩之情的沸腾,甚至连韶山火车站也成为了神圣的地方。

湖南长沙搪瓷厂1972年8月所制的“瞻仰韶山火车站纪念”茶盘就是这样。朝霞下的韶山火车站美丽壮观,想当年如此画面的茶盘带回家中,盘中哪怕是一壶白开水恐怕也是无比暖心窝的。

不爱红装爱武装

“文革”期间,叙述渔家姑娘海霞和女民兵连成长过程的小说《海岛女民兵》红极一时,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海霞》。像搪瓷茶盘、面盆上的海岛女民兵、红色娘子军等形象,似乎不难看出是受到毛泽东作于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的重要影响——“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杨柳腰肢、纤纤玉手,统统而去,毛泽东对“飒爽英姿”情有独钟。所以,“文革”中的女子,包括茶盘画面上的女性形象,无不是为理想献身,改天换地的“半边天”、铁姑娘,要么“红灯高举闪闪亮”,要么“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女人从目光、形态到服饰也有了一统的模本。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海岛女民兵”、“红灯记”等类似题材茶盘以及更多搪瓷日用品的诞生了,它与经典绘画《我们都是神枪手》、《西沙女民兵》等作品具有了几乎同等的精神内涵。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一个从20世纪60年代走过的人都无法忘记《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名曲,这歌声就像那个时代的血液。与这份深情水乳交融的是沈阳大众搪瓷厂1968年11月出品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茶盘。藏族女民兵身背钢枪,手中紧握红宝书,面对着雪山草地,向着太阳放声歌唱,她把心中最美的歌献给伟大的党和毛泽东。1969年,白毛女的艺术形象也跃然于搪瓷茶盘之上。红色的白描线条勾画出喜儿得解放后的欢快动作,茶盘的红色圆边装饰也好似为她戴上了美丽的花环。

搪瓷茶盘忠实记录并升华着曾经火红的岁月,还有精神、旗帜、颗颗红心,一次又一次地铭刻在这直径30多厘米的镜头画面中,成为了时代的见证。

人与生活之间往往是很有意思的。当你昨天刚刚丢弃了感觉老土的搪瓷茶盘、搪瓷杯、搪瓷面盆的时候,今天的它却在民间收藏市场有了意想不到的身价。回头再看,它或许引你回味,让人感怀。

img143

◎不爱红装爱武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