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月月见茶事

九月月见茶事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文化艺术在表现上注重并强化这种含蓄,于些微处给人以意外及震撼。这点,确实体现在整个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及文化生活中。在到日本的当初也没少遭遇种种对细节的苛求。日本绘画的挂轴装裱,最外层包装是桐木盒。此外,还有长期的对整个国民进行节俭、环保的教育。日本阪急百货店礼品酒外包装。看看如今人们来到日本观光扫货时,注重的难道不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吗?
九月月见茶事_一味千秋:日本茶道的源与流

茶室的书院障窗外还挂着竹帘,露地也点点散存着夏天的遗影。残暑依在,可缘侧下已回鸣起秋虫声声,蹲踞内一汪白云蓝天时时的闪过赤蜻蜓的娇艳。

在日本最有名的童谣中,有一曲叫[赤蜻蛉],描写的就是夏去秋来的黄昏时节,谁听起来都会倍感乡愁。没想到这首简单上口的童谣曲调也是我所居住的区域垃圾回收车的奏鸣曲,不分春夏秋冬,每到周一、周四的清晨,赤蜻蛉便由远而近、又由近渐远,一天里就都离不开耳际。但有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歌手唱这首童谣时,甚至会一时的想不起来在哪里听到过这已鼓破耳膜的曲子。看来人的五官在感应外界事物过于频繁时,也会出现相反的后果。由此想来,季节的风情还是一年一度的来得优雅自然,也会使人得闲去追慕些黑蝶、 翠鸟

秋天的月见(Tukimi)如同春天的花见,冬天的雪见,最令人感怀到季节的风情。为此,茶人们会将茶事的前座安排在茶室,后坐则以立礼点前的形式安排在室外庭院中,这样就可以在月晴天朗的秋夜品味两种茶趣。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王公贵族们赏秋月是乘船游湖,雅乐笙歌,赏水中之月。或在水边设茶宴,赏玩杯里池中之映月。古代作为皇家寺院的京都大觉寺内有湖[大泽池],至今还保持着秋季泛龙舟赏圆月的传统。这种赏玩不同于中国文人之“举头望月”的率直及“床前月光”之虚幻,但却充满了“月光杯酒”的回味。

在《利休に尋ねよう》影片中,有一个织田信长与千利休初次相会的场面。织田信长集权利、财富、鉴赏、占有欲于一身,收藏珍奇,只求天下一品。但世间俗物大都已过眼如烟,无法再尽人意。在这个场面,千利休却慢慢展开用风吕敷(Furoshiki)包裹着的一个并不耀眼的内底有莳绘秋草纹的黑漆方盒。将之放在障户外的缘侧上,选好角度,再慢慢的用净瓶注入清水。此时正值明月当空,从漆盒中织田信长看到了莳绘秋草掩映着的沉月,顿展悦颜,抖尽锦囊中大判(当时的金币)。也因此,认利休为茶头。

这个情节也许有某种程度的杜撰,但作为表现利休的艺术涵养却毫不夸张。

日本的文化艺术在表现上注重并强化这种含蓄,于些微处给人以意外及震撼。

经常有机会与到日本旅游过的友人相聚,其中少不了的话题之一就是日本民族注重细节。

这点,确实体现在整个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及文化生活中。对此,有不少人被深深打动心怀而感叹。但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也有将细节看成小家子气的。也许在诸如《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对此不会少有评判。在到日本的当初也没少遭遇种种对细节的苛求。

细节是什么概念?应该是什么概念?在日本实际上又是怎样体现这一概念的呢?

一个螺丝钉与螺母吻合在一起,为了能保持长久的不松动,就要求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的精准。在此之上,还要求材料的经久耐磨,这样才能达到功能性的要求。这看上去简单,但却不是轻易就可以达到的。这样的故事中国在雷锋的时代就被家喻户晓。

日本绘画的挂轴装裱,最外层包装是桐木盒。作盒的职人(Shokunin)在将盒盖合上以后还要在四周仔细刨光。我们将每一个这样的桐木盒在合上盖后用指尖几乎触摸不到合缝,这种感受使得心境也充满光滑。

商品讲究表面效果应该说是天经地义的,在确保品质及价格的前提下,注重外表也是对客人的尊重。日本的很多产品有时却与之相反,外表简练,内里却反而处理得格外精致复杂。并不追求华丽外表的一目了然,而是为了在使用中给人以意外的惊喜。这种表现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但也明示了不怕人们看不到功夫所在的职人工匠们的自信。陶瓷用品、服装、家具等的设计制作上都可以轻易找到这样的实例。

在器皿的盖内精细描绘的图案甚至比表面都要下功夫

八十年代的日本在经济上是世界屈指的,商业设计也是世界一流。来到日本后却发现,日本对包装材料的成本不得超过商品成本的百分比方面从国家的角度都有明文规定。

在节省材料的同时注重包装的高级感,对这点的实施除对设计本身需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外,更多的是需要在包装材料及结构的设计上花费精力。在日本经济的鼎盛期如果只看眼下,在这方面下工夫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中国在之后的年月里,经济渐渐的步入腾飞。但随之而来,不能避免的就是把握不周的失调。这一点,在商品包装行业体现的也非常明显。因为笔者在中国也作过很多与商业设计相关的工作,所以对此行业也非常了解。

月饼和酒这两大商品在中国都是传统的人气商品。金质外盒的月饼包装人们已经屡见不鲜了。类似水晶瓶、黑木外盒的酒包装也层出不穷。以至从企业的产品开发部门,到为之服务的各行业的设计、生产部门,直到终端的销售部门,整个关联链条的各个环节经常都在为一款不切实际的商品包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这样的包装材料的成本造价超出商品本身有多少倍,连世人也会算出。但也正象众所周知的,终端消费者能有几个是自己消费呢?

尽管商品有它的附加价值,但附加价值不等于包装材料的价值。商品本身的品质,以及由长期的优质服务而确保的优质品质带来的企业信誉,由客观评价得到的信誉使企业获得的品牌荣誉,这在世界视野内是已经得到验证的产品附加价值的根源。

也许,从现在开始中国会注意到商品内在的价值。人的价值观实际上是社会风习的体现。

相信,具有殷实传统的中华民族终会脚踏实地的来展现自己的内在价值。

再将话说回来。日本对于高档商品的推销,并不是单纯注重包材的档次及造价,而是在确保产品本身的品质的同时,提高与产品相关的设计质量,以及与包装的外观效果相关联的各个环节,如材料的加工品质、印刷品质、成型加工品质、与安全相关的结构等。此外,还有长期的对整个国民进行节俭、环保的教育。这也是源自资源少缺的国家所具有的危机感。但是,谁能保证任何一个国家会因地大物博而资源用在呢?

日本阪急百货店礼品酒外包装。设计具有高级感,结构保证安全的同时,简单、经济、环保

在品质、安全、服务、理念等细节上使消费者感受到商品的超值,这种感受也需要具有同样意识的消费者。

这种层次上的细节,在二十几年前确实无法理解。看看如今人们来到日本观光扫货时,注重的难道不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吗?

茶文化中所包罗的细节更是无所不在。

对人、对物、对环境、对自然,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不论你是茶盲还是达人,无论去参加哪一种茶会,自进入茶庭的玄关,就会被一草一石、一竹一木、一栅一柱、一苔一露这些自然景观所吸引。更会通过茶人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情一态、一言一表牵引起人们的五官六感。使人在其中得到精神的满足,从而达到升华。

茶文化就是在注重各种细节中产生的,也是通过各种细节才体现其博大精深。

我们再回来,用整理过的感官品味一下一年一度的秋色。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月亮上住着玉兔,陪伴着嫦娥的同时用杵捣制长生不老之药。这是人类从地球看月亮上的斑纹而想像出的故事。后来传到了日本,玉兔却被掉换了工作,开始做黏米饼。

传说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不同国度的不同愿望也成就了神话中玉兔的跳槽。

在红叶遍染的秋季,与月相关的不止有玉兔,还有天上南飞的雁,山野中摇迤的秋草,池塘中干枯的荷叶。这些素材都可以用来掩映、陪衬出月的幽情。

与秋相关的也不止有月,还有日,那就是重阳。

按中国的阴阳思想之说,奇数为阳,九则是奇数中最高的数字。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两个奇数之极的重合,所以被称为重阳之日。为此,自古人们将九月九日作为一年中重要的祭日。

自古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有健康长寿之功能,所以在与重阳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中又多将寿星与秋牵连在一起。

除菊花外,栗、松茸、柿、芋、藕等等,哪一种秋实不益于健康呢?

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及健康色彩的秋实一旦与仲秋的圆月相遇,其丰满硕盈就又产生出无数的艺术奇葩。月见茶事就是这奇葩的集大成。

在月下,花瓶中插上秋草,在精致的红漆盘中盛供上米团子、秋柿、栗、松茸、芋、酒,边观赏秋月,边歌咏丰收,这是古来祭月的礼仪。今人也承袭这样的风俗来举办月见茶会。

月见,多以夕去茶事、薄茶事、夜话茶事等形式来进行。在和风的室内赏月,可以将朝向月光一侧的障子门窗取下来,将灯具设置在不影响赏月的位置,这样月就与我们同在了。

茶为月而香,月为茶而明。

在仲秋满月时节,日常的茶花会显得过于寂寞而不协调。可以在花笼中放入秋天的七草,这样会使秋意更浓。

日本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中有歌咏秋七草的和歌。这是古代文人观察、咏叹自然的记录。

《万叶集》中所记录的秋七草有:

萩花(Lespedeza)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女郎花(Patrinia scabiosifolia)藤(Eupatorium fortunei)

秋芒(Miscanthus sinensis)

葛花(Pueraria lobata)

翟麦(Dianthus)

伊势神宫(外宫)的观月会中供奉的秋七草

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严格到非要同样的种类才称之为秋七草。顾名思义,只要是秋天有代表性的七种草花就足够了。只是从装饰样式及搭配上在长短、色彩、造型等方面需要有变化,才能体现出秋草的风雅。

后世,人们追仿同样的风流,将秋七草广泛的应用在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上。

秋实是秋天的象征。信仰宗教的人类在获取一年丰收的时节,在赏月的同时不会忘记用自己的收获祭奉祖先。

按古来的传统,在旧历十月七日,日本的天皇会在宫中与伊势神宫(Yisejingu)奉纳新收获的谷物,举行称为延喜式(Engishiki)的国家级行事,以此来祭拜天地祖神。

伊势神宫被当成日本本土神道教的大本宫,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每二十年举行一次迁宫仪式,将神宫迁搬到建在旁临的相同样式的建筑中。正因为这样的交替延续,伊势神宫作为日本最古老的神殿建筑样式一直保留至今。

在民间,至今为止京都的北野天满宫每年十月举行瑞馈祭,以芋茎、米、麦、豆、野菜、花草装饰成神舆(Mikoshi一种祭祀游行用抬轿)游街祭庆。这些都体现出自古作为农业国家的日本对神、对自然的感激之心。

日本的传统文化大都以各种形式保留在全国的寺庙神社中。在全日本,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神社寺院,只京都就有不下二、三千所。一年之中的每一天,不知哪个角落里就在进行着传统的祭祀庆典,秋月里的祭祀更是此起彼伏。

朝夕浸凉意,残暑未尽秋渐顾,月挂香菊露。

伊势神宫的建筑样式

北野天满宫[瑞馈祭]的[神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