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几个时期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几个时期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得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该项技术仍然为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7项冠军和5个单项的亚军,创下了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新纪录。此后的3届世乒赛,中国队均取得6项冠军。第45届中国队包揽5个单项比赛的冠亚军和女团冠军,仅男团惜败于老对手瑞典队。中国队已成为世界各队的众矢之的。自20世纪末,国际乒联对乒乓球比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世界乒乓球运动,如果从第1届世乒赛算起,至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1926—1951年)

在欧洲乒乓球的全胜时期,共举办了18届比赛,仅一次在非洲举行,其余都不曾离开欧洲,其中参赛选择主要是欧洲选手。这一时期主要的打法是削球。

削球在此时期成为主导打法的原因如下:

(1)运动员的胶皮拍具有弹力小、适当摩擦力的特点 ,方便球的旋转。这种球拍十分适合削球的打法。

(2)当时的球台窄(146.4cm),球网高(17cm),球为软式球。这些亦都是有利于削球而不利于攻球的。

(3)削球流行还因榜样的作用,第二届男子单打冠军匈牙利的梅什洛维荧三次败落后因对方急于进攻而成为赢家。在这场比赛中,梅什洛维茨削球打法的获胜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引起了欧洲选手对稳健削球打法的自信,相信削球打法是取胜的重要手段。

(4)针对当时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削球比较稳健,相比攻球失误较少,难度技术比较容易掌握,而乒乓球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新的打法难度较大,不易接受。

世乒赛的前11届都不存在时间限制,因此,马拉松式的乒乓球赛比较常见。以第10届为例,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竟打了3天(实耗31小时);波兰的欧立克与罗马尼亚的巴奈斯,为争夺1分钟的胜利竟用了两个半小时。在第11届世乒赛之后,乒乓球比赛规则被作了修改,从球台、球网、球拍到比赛时间都进行修改和更正。这些细节性的改变成为攻球发展的充分条件,不仅出现了削攻合打,还有以攻球为主的打法。但就这一时期的总体而言,削球的水平还是远远在攻球之上。

(二)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1952—1959年)

1952年首次参加世乒赛的日本以全攻型的打法一鸣惊人,赢得了男女单打和双打冠军。自此,亚洲的攻球成功地成为世界乒坛上的优势,世界乒坛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变为进攻和防守。

日本队获得成功的原因有3个。

1.勇于创新——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

胶皮拍和海绵拍的最根本区别是击球的力量:使用胶皮拍击球的力量不足以攻破稳健的削球,而海绵拍的击球力量却足以打败固若金汤的削球。日本的长抽为什么取代了统治世界乒坛达1/4世纪的欧洲削球?关键的原因就是球拍的革命。

2.扎实的基本功

日本选手的正手攻球,具有动作稳定和击球量大的特点,在机会球方面优势明显。

3.意志顽强

日本选手自身有着较好的运动素质且意志力强,不服输不放弃,关键时刻还能一鸣惊人。

海绵拍曾受到多数人的反对,甚至差点被取缔。而后在195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对球拍规格化的决定:运动员只准使用木拍、胶皮拍以及海绵胶拍(海绵上覆盖一层颗粒胶,颗粒可向里或向外,总厚度控制在4毫米之内,颗粒厚度控制在3毫米之内。

(三)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1959—1969年)

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得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队在1961—1969年的9年中共参加了5届世乒赛,获得11次冠军。自此,中国对独特的乒乓球打法成为世界最先进的乒乓球技术,成为乒乓球潮流的引领者。

在这个阶段中,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创造了弧圈球,这种新的乒乓球技术只适用削球打法,并不适合攻球型打法。尽管如此。该项技术仍然为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队在 20世纪60年代后期未参加世乒赛,第29届世乒赛朝鲜队战胜欧洲强队,成为世乒赛上的黑马。

(四)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1971—1979年)

20世纪7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点,创造了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的新打法,从而走上复兴之路。第31届世乒赛,19岁的瑞典选手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第32届世乒赛,瑞典男队夺走亚洲保持了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第33届男单决赛,是在两名欧洲选手(约尼尔和斯蒂潘契奇)之间进行的;第35届男团冠军,由失去此冠军达27年之久的匈牙利队所获。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队及时调整了心态和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5届世乒赛中,中国队共获得35个冠军中的16.5个。

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打法的成功,不仅使欧洲选手重新体会了获得世界冠军的感觉,而且纠正了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将速度与旋转绝对对立的偏见,开始认识到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锦绣前程。

(五)“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1981年至今)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7项冠军和5个单项的亚军,创下了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新纪录。此后的3届世乒赛,中国队均取得6项冠军。“中国打世界”的局面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国男队走入困境,女队遭遇困扰。标志乒乓球技术最高水平的男团、男单冠军,连续3届(第40、41、42届世乒赛)为欧洲选手所获;中国女队第41届痛失团体冠军,第42届女单比赛只有高军一人进入半决赛,这是中国女队14年来第一次在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决赛。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中国队第二次囊括7项冠军。第44届中国队又获6项冠军。第45届中国队包揽5个单项比赛的冠亚军和女团冠军,仅男团惜败于老对手瑞典队。2001年第46届世乒赛,中国队第三次实现大包揽。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和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又连续两次实现大满贯。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单项赛中,中国队又获4项冠军(仅丢男单)。中国队已成为世界各队的众矢之的。“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的形势还在发展中。

人们对速度与旋转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得更加清楚、更加深刻了,从技术动作到打法类型、从技术到战术,无不体现了这一新理念。世界乒乓球技术仍沿着“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方向在发展。

自20世纪末,国际乒联对乒乓球比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00年10月,乒乓球直径由38毫米、2.5g,改为40毫米、2.7g;2001年9月,乒乓球比赛由(每局)21分制改为11分制;2002年9月,乒乓球比赛执行发球无遮挡的规足。

从目前来看,这些改革虽未改变乒乓球运动的最基本规律,但对技术、战术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