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0年代后,外国银行取代洋行成为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的主宰。它们把持操纵了中国埠际间的汇兑业务,是中国金融半殖民地的标志之一。随着贸易的扩大,在中国境内滥发纸币,日益成为通商口岸市场上的购买和支付手段,以掠夺中国财富。建立起保险机构,以维护商品输出的经济利益,掠夺中国的货币资金。

第八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金融思想

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上多种货币交错流通。外国银元主要有本洋、鹰洋、人洋及美、日、法等国的贸易银元,它们制造精美,按数计值,便于携带和流通,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市价高出面值,中国利益外溢。引起朝野关注。光绪十五年(1889)中国在广东用机器自铸银元五种(俗称龙洋),两元并存,制钱、银元、银两均为无限法偿币,铸造发行权不集中统一,外国银元、纸币流通,银元制度并不完善。

这一时期是票号的黄金时期,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称雄,与清官吏相互利用,朋比成奸,家数增多,活动地域扩大,分支机构遍及全国,成为清廷财政支柱,清廷增税、借债的工具,代办捐纳、印结、筹措财政经费;汇兑公款,解缴税收、借垫京协各饷,代理财政金库,具有资本雄厚,只放款给政府和资信好的钱庄或殷实商号,不直接办理现金出纳。钱庄,特别是上海钱庄在80年代发展迅速,老板兼任外国银行或洋行买办,或托庇于租界,1876年上海钱庄在租界内的占60%,60年代末70年代初,外国银行开始对钱庄提供以庄票作抵押的贷款,1873年已达300万两,加强了外国银行对钱庄的控制。钱庄还是通商口岸和内地商人的纽带,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原来在资本上以票号为靠山,外国银行入侵后则有了第二后台。光绪九年发生1883年金融危机,上海钱庄倒闭数百家之多,危机沿江而上,波及汉口,年底危及商业、农业和手工业,致使许多地方银钱业一蹶不振。光绪四年(1878)我国自办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成立,洋务派见财眼开,十五年开设了立仁和立济两家保险公司,不久便夭折了。

甲午战争前,外国银行在华9家,分支机构58家,在中国沿海和沿江形成金融网。支持在华输出商品,掠夺原料,开始对清政府提供贷款,清政府举借外债4600万两,通过外国银行的约占74%,仅汇丰一家即经手63%以上。攫取中国海关大权的英人赫德占据海关总税务司之职达40年之久。60年代后,外国银行取代洋行成为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的主宰。通过国际汇兑给外国进出口商以融资的便利,扩大帝国主义对华输出商品,搜刮中国资源,包揽南洋华侨金融业务。它们把持操纵了中国埠际间的汇兑业务,是中国金融半殖民地的标志之一。它们吸收中国各阶层货币,贷放给洋商,扩大对中国的掠夺。利用对钱庄、商号收贷、停贷来制造货币危机。随着贸易的扩大,在中国境内滥发纸币,日益成为通商口岸市场上的购买和支付手段,以掠夺中国财富。建立起保险机构,以维护商品输出的经济利益,掠夺中国的货币资金。在西方列强纷纷来到中国设立银行,并有所发展的外在压力下,为挽回利权,爱国的热血中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实业家或思想家则提出自己创办银行的强烈要求。中国外贸入超,币制落后且十分紊乱,清廷把希望寄托在设立银行,以推行铸币,发行纸币上,弥补财政漏洞,缓解入不敷出的窘境。新兴和的工矿企业资金短绌,也增添了对银行需要的渴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