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研究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特点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技术研究迅速复兴,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过程与结构等方面的专门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有可能刷新纪录,攀登新的高峰。健身性健美操创新研究一方面是理论上对一个项目的动作、运动量方面进行编排研究;培养创编者以及学生创编意

一、创新的概念

对创新的概念许多学者有大量的论述,我国的《发明创造学教程》中指出:“创新就是指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进。”谢燮正的《技术发明研究》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在该处首次应用或出现的事物,通常包括发明、改进和引进转移。”《汉语新词新语词典》中指出:“创新是创造新的、创造革新。”《新词新语词典》中解释:“创新是创造新成绩、新产品、新纪录等。”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 J.A.SCHUMP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1997)中指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他不但提出了创新理论,并给创新赋予了5种含义。创新具有多个层面,根据所强调的方面不同,对创新会有不同定义。有的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创新,是因为它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的是因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或巩固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有的被称为创新,是因为它对经济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创新并不一定是全新的东西,旧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出现或以新的方式结合也是创新。

我国近几年来创新理论得到广泛关注,对于“创新”一词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严志平认为创新“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要,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蒋守铭认为“创新”是能创造出某种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想与物质的活动方式。朱永薪教授则认为“创新”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事物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论,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马启伟教授等人在《竞技体育创新》中提出,“创新”是指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造的观点。熊川武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文中较清楚地阐明了“创新”是发现事物的新关系,并按照新关系形成作品(精神与物质的)。

二、国内外创新研究

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1998)中指出:“国外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的是美籍奥地利人熊彼得( J. A.SCHUMPTER )在20世纪30年代末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性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出发提出的。”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对技术创新的规律研究又重新重视起来。这一时期的技术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体现为非均衡性连续为基本特征的技术变革经济分析。到了20世纪60年代,技术创新才引起了除经济学家之外的其他学者如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及政策研究人员等的普遍关注。其特点是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技术研究迅速复兴,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过程与结构等方面的专门研究。20世纪70年代,对有关技术创新研究的到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政府管理政策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20世纪80年代至今,技术创新表现出研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向重点专题的深入研究,注重研究内容和成果对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

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后,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鼎盛于20世纪90年代,对创新研究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到1991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以后达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研究创新的专家学者,如傅家骥、芮明杰等,他们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外,中国科学院院长路雨祥进行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他把国家创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创新系统和知识运用系统,并分别论述它们的结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体育运动创新研究

创新是人类在深化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推动力。竞技体育和其他大众体育也是如此。创新是多方面的,在训练方法、手段,技术战术、器材、管理等都有广阔的天地。胡鸿飞教练的“猫跳”,让朱建华三破跳高世界纪录;马俊仁教练的“鹿跑”,使王军霞登上了“欧文斯奖”的领奖台。罗攀在《浅析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及训练创新》(2002)中论述了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强调运用创新规律来对训练科学创新,是现在和将来运动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训练方法创新所结出的硕果。李万阳在《中国篮球的飞跃——技术创新》(1999)中阐述到:篮球运动创新的实质和核心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张怀钊、李强在《铅球、链球场地定位器技术创新研究》(2007)中介绍了根据圆的外切线几何定理,对原铅球、链球场地定位器进行改造,设计出新的铅球、链球场地定位器的优点,即新定位器测量更加准确;设计更加合理、完美;携带、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黄胜初在《乒乓球运动项目创新史话》(2000)中是这样描述乒乓球运动项目创新史的:20世纪初英国人进行了胶粒拍的发明,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运用海绵拍的风采,20世纪60年代中国近台快攻的威力,20世纪70年代欧洲乒乓球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直拍横打效应,说明了创新是各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胜利的法宝。李沛立在《浅谈排球运动项目创新发展模式》(2004)中,首先详细地介绍了现行的各种排球运动项目。李昆《谈体育运动的创新》(2000)中指出,运动员要赛出好成绩,离不开创造力,而创造力源自创造性思维和实践中的突破。教练员、运动员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有可能刷新纪录,攀登新的高峰。姜玉泽在《中国“舞龙”动作的创新基点》(2004)中指出,舞龙不仅在内容上有了新的扩充,在技术和方法上还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在构思编排上敢于大胆创新,把龙的“游、穿、腾、翻”等动作和内在精气神流畅地表现出来。阎孝英在《土家族棉花球创新特点分析》(2005)中论述到:“对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创新研究,填补了国内外无扣篮体育项目的空白,项目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趣味性以及易普及、易推广的特点,是一项以扣篮为中心的民族特色体育运动。通过实验表明,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此项目适合在大中专各类学校及社会推广。”

四、健身性健美操创新研究现状

健身性健美操创新研究一方面是理论上对一个项目的动作、运动量方面进行编排研究;培养创编者以及学生创编意识与能力方面的研究;对音乐进行创编研究。曾小玲、彭朝晖编著的《健美操》、马鸿韬编著的《健美操创编理论与实践》(2004)、肖光来编著的《健美操》(2003)等教材中,都从动作编排、编排原则等对健身性健美操的创编进行了描述。王慧卿、王志云、邵亦军在《成套健身性健美操创编初探》(2004)中指出,创编成套的健身性健美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并力求整套动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的结合。创编要有一定的顺序,并合理安排整套动作的难易、时间及运动量。同时,要选配与动作创意一致的音乐。这样,才能赋予一套健美操以“生命”,达到做操锻炼身体,音乐陶冶情操,科学、艺术、健身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吴丽华、丁会荣在《“以人为本”的大众健美操创编》(2003)中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大众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不仅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起到强身健体、减脂和塑造形体的作用,而且要因人而异,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自觉、主动地参加健美操的锻炼。根据创编对象的需要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动作内容的选择上也应不同。动作组合、结构框架、音乐配备、编排顺序之间要合理,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与特点,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刘志平在《对青年女子健身性健美操编排的分析研究》(2006)中,利用文献资料法、口头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在编排青年健美操时,应根据女青年身体特点,做到全面锻炼身体各部位,合理安排负荷量,选择适宜的强度负荷。从单个动作角度来看,要有协调性、力量性、舞蹈性动作和一定量的创新动作,从而使操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优美性更强等结论。王锦芳在《论创编健身性健美操的要素》(1996)中,提出了创编动作要素、选配音乐的要素、匡定运动范围和路线的要素的观点。王敏捷在《浅谈成套大众健美操的创编》(2006)中论述了大众健美操的创编要充分考虑到练习对象的具体情况,如练习对象的年龄阶段、性别、身体条件和练习对象的健美操水平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具体情况,才能创编出适合健美操练习群体的健美操来。蔡颖在《健身俱乐部中健身操的创编及科学性实验》(2004)中,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300余名参加健身俱乐部中有氧健身操的练习者进行全面的调查、测试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新创有氧健身操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审美情趣,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能达到增强体质、重点减脂、雕塑形体的目的。从燕君在《试论中老年女子健美操创编问题》(1996)在中老年女子健美操创编的构思中发现了诸多不够贴切之处,例如有的缺少增进健康性的动作组合;有的舞蹈成分过重等,提出创编方面的个人见解。

在高校教学时,对创编者、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也有大量文献做了论述。查春华、谢黎红、张夏榕在《对健美操创编者能力要素构成的分析》(2006)中,针对健美操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难以明确重点,培养方法手段难以系统把握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了12个主要影响因素,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影响创编能力的因素及其关系,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创编能力问题提出建议;陈贵芳在《浅谈高师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2003)中阐述,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应加强健美操及相关理论学习,多渠道积累动作素材,加强对乐曲实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孟昭鑫在《提高体育院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研究》(1999)中,通过对制约健美操创编能力因素的探索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培养创编能力所采取的手段和步骤;应国良、沈芝萍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研究》(2002)中,在研读文献资料和健美操教学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微格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介绍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比,对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大学生的健美操创编能力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作了分析和探讨;邵丽君在《论大学生健美操动作创编能力的培养》(2003)中指出,健美操教学在传授基本动作特点及动作要素相关理论的同时,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能力和自学能力上,为终身健身奠定基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作为完整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系统和完整的表达方式。健美操动作在音乐的衬托下,更具有生命力与艺术性,所以对音乐创编的研究十分重要。在音乐创编的研究中,孔红新在《浅谈健美操成套动作音乐的选配与制作》(2006)中指出,健美操音乐是服务于健美操动作的功能性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能烘托健美操的气氛,表现其特点,然而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音乐从来就没有现成可取,事实上每创编一套健美操动作,就必须制作一首与之相吻合的健美操音乐。周慧在《论音乐在健美操中的功效及其创编》(2006)中谈到音乐的创编时指出,一是根据音乐选择动作,二是根据动作制作音乐。刘远祥在《健美操音乐的数字化编辑》(2004)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健美操音乐数字化编辑的原理及素材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数字化音频文件的格式及来源,给出了音乐数字化编辑的方法和操作程度。肖光来在《健美操》(2003)著作中,也详细地介绍了健美操音乐的选择、编辑等内容。李遵在《健美操电脑音乐制作的研究》(2006) 中,介绍了健美操电脑音乐制作的硬软件环境、步骤与方法,为健美操的音乐制作的研究提供帮助,也为技能类和其他项目的音乐制作提供参考。

健身性健美操创新实践运用的研究,如陈凤珍在《壮族扁担健身性健美操的创编与教学可行性的研究》(2007)介绍了壮族扁担健身性健美操,是结合壮族打扁担传统体育创编的,借鉴体操基本动作的跑、跳、接打、传、踢腿,再加上扁担悦耳动听、敲击清脆声音,配以民族音乐与造型、健美融汇一起,展现现代与民族健身、健美的技术精粹,使练习者充满活力、朝气,在获得愉快和美的享受同时,在身态、动态、节奏的神采上又兼顾民族风采的英气阳刚之美。通过壮族扁担健身性健美操和现代大众健美操在大学体育课教学效应测试比较,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多元化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使大学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更适应学生个性化实际需要。周建社、房美玉在《拉拉带健美操作为有氧运动处方的探讨》( 2001)中试图利用湖南健身专利产品拉拉带,创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美操运动形式,并作为大学生有氧健身锻炼的运动处方,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形健康的发展。张艳华等在《全民健身新项目创编的研究中》(2006)指出,创编全民健身新项目必须要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依据“托罗普斯运动”,根据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创编原则,文中列举健身秧歌,就是一种把健美操和秧歌结合的新兴体育健身项目。它借用传统秧歌中符合体育锻炼特点的基本舞步,又加入健美操的特色动作,既新潮又传统。我们在创编新的健身项目时,可以参照其典范。

五、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研究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研究很少,仅见下面的几篇文章概括性论述了健身性健美操的发展特点,即与其他项目的“接缘”“变异”“相关”。刘冬笑在《健美操发展过程中的“接缘性”趋势》(2003)从“接缘性”的特征(即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得到进化和升华的。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它既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原始历史痕迹,也会不断地从相关事物中吸取最适合本身发展的“养料”以促成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最后形成与相邻事物既相联系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事物,因此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最邻近事物的特征和痕迹,而且在吸收了周边相邻事物的特色和优势后,展现出独树一帜的全新面貌。)来研究健美操的产生和发展。宋君在《健美操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2004)中指出受事物发展中“相关性”的影响,健美操在发展中不断吸取相关体育理论与艺术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运动艺术表现形式。王岩芳《健美操发展过程中“变异性”趋势》(2004)中也谈到了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大量事物的发展规律后,发现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显现出“变异性”趋势,并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不断吸取周围相关事物的优点与特点,形成具有特质进化特征的新事物——健美操。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在体育运动领域的有关创新研究是热点之一,但是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运动领域的理论创新、运动技术创新、教学训练方法创新、体育运动装备(场地、器材、服装等)创新等。相比之下,关于体育运动项目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尚未见到。因此,我们以健身性健美操的项目创新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一是尝试界定体育运动项目创新的概念;二是对体育运动项目创新进行分类;三是通过对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进行研究,希望为体育运动项目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四是希望为健身性健美操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丰富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

六、结果与讨论

(一)关于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阐释

体育运动项目创新是推动体育运动繁荣与发展的真正动力之一。我们在尝试性地界定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把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划分为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和拓展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两大类,提出了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与拓展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区别所在。

(二)关于体育运动项目创新的界定

体育运动项目创新,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不同人群对体育运动实践需要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体育运动活动方式,或者说拓展了原有体育运动活动方式的范围,并为同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繁荣引领出一个新的方向。

从以上界定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包含以下四个含义:第一,人为设计性。也就是说,任何一类体育运动项目的出现都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生活需要而由人设计出来的。第二,创造性,即创造出新的或被改进了的体育运动活动方式。第三,引领性,即为同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繁荣指出了一个拓展方向。第四,实践性,即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为不同(特定)人群所接受,并为其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服务。

深刻审视和认真分析现行各类体育运动可以发现,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实质上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即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和拓展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

所谓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不同人群对体育运动实践需要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体育运动活动方式。例如,在体操类项目中,健美操作为一项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大约创造于20世纪60年代,它一改传统体操类项目的动作练习必须“五指并拢、脚尖绷直”等艺术性要求,反其道而行之,体现出动作练习的“五指分开”等,从而以热情奔放、随意轻松的练习方式改变了传统体操动作练习过于标准化的束缚,为体操类项目轰轰烈烈走入“寻常百姓家”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所谓拓展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是指以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的练习范式为活动框架,通过移植、融合等创造出新的身体练习活动方式。或者说拓展了原有体育运动活动方式的范围,并为同类体育运动项目的繁荣引出一个新的方向。例如,从项目创新的角度来看,健美操作为一项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演进过程中已拓展出竞技性健美操和健身性健美操两大类别,尤为一提的是,健身性健美操以其老少皆宜的优势而派生出数十种适合于各种不同人群需要的健美操项目。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与拓展性体育运动项目创新区别点就在于“引领性”特征方面。

(三)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理解

基于上述对“体育运动项目创新”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体育运动项目创新”类别划分的认识,我们认为,健美操作为一项原创性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从竞技性和健身性引领出两大方向,即在竞技性方向拓展出了单人项目、双人项目和集体项目等;在健身性方向拓展出了数十项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健身需要人群的健身性健美操项目,为健美操的繁荣引领了新的方向。

我国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统计表

我国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统计表

续 表

我国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统计表

续 表

我国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统计表

续 表

我国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统计表

续 表

(四)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基本原则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原则是根据健身性健美操产生、运用、检验而总结出来的,对健身性健美操的项目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和指导作用。然而应看到,健身项目的创新原则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研究经验不断总结和努力创造进取的过程中推陈出新,使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原则更符合实践研究的需要。经过对我国现行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案例分析和对部分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者的访问调查,总结出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实用性原则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从而使体育研究者的决策、设计能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健身目的实际需要,使创新者研究的目光能敏锐地观察整个社会领域等需要,及时抓住健身项目“需要”的对象、范围、质与量、时间性、层次性等,从而加以有针对性的研究,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在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研究中,需要从实用性原则出发进行策划、设计与研究,使人们积极地投入新项目的锻炼中,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们的健身内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遵循实用性原则时,要依据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速度、人们生活水平等因素,依据人们对健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健身项目的需求不断提高,从“以人为本”出发进行研究,根据社会、人与体育的接触程度、互动速度、所达到的具体目标等,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演绎,进而预测,做出科学的决策,达到适合适宜地创新出健身性健美操项目。

2.可持续性原则

创新健身性健美操项目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一个新的健身操项目要经过一番考察与艰苦的研究才能获得成功,所形成的项目才能顺利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创新健身操项目时,应瞄准发展潜力大、具有实用远景的“市场”为研究目标。当新项目产生后,对存在很大潜力和持久发展力的,需经过不断开发,使其不断地壮大,成为社会需求性强、人们锻炼价值较高的项目。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遵循可持续原则能使创新者从开发新项目的实用价值角度去探索与把握新项目的潜在价值,从而使新项目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针对性原则

遵循针对性原则是指创新者在创新新项目时,应针对健身者的个人特点、场地器械特点等方面进行创新。只有有针对性地创新,才能使项目真正满足不同人的健身需要,使新项目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健身者个人特点创新。健身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年龄、性别、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等方面。中老年健美操适合选择比较简单、舒展、安全、趣味性强的项目,可选择的素材很广泛,如民间舞蹈、迪斯科舞、秧歌舞、交谊舞等。另外,中老年健美操的编排无论强度或量都不能过大,一定要符合他们的生理特点。青年健美操可根据青年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动作敏捷的特点,创新一些力度强、速度快、富有动感活力的项目,以达到全面锻炼动作肌肉,消除体内多余脂肪,改善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的作用。儿童健美操则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兼顾到此年龄段儿童身体全面锻炼的作用,又不失儿童身心欢快、活泼的特点,创新的项目应以简单、活泼、可接受性强为主,内容自然、轻松且容易模仿。

针对场地、器械特点进行项目创新。健身性健美操在室内、室外均可,针对不同场地的特点,创新的健身性健美操一定要符合场地的要求,以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对于不同器械的特点,创新的项目也要多样化。例如动感单车项目的创新,借鉴、拓展了普通单车的作用,使健身者在动感单车运动中,通过对不同的速度及阻力的练习,配上健身房内动感十足的音乐节拍、五彩缤纷的灯光,能够倾情投入、挥汗如雨,从而达到健身目的,又能释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强健身者的自信心。

4.娱乐性原则

健身者能感受健身运动带来运动的乐趣,展现出热情、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且成套动作无论音乐还是动作给人以美的听觉和视觉享受。只有具备了健身性与观赏性、娱乐性相结合,新健身项目才有生命力,才能受到广大群众喜欢,才能推广和发展。例如,健身街舞的健身娱乐性体现在跳健身街舞的过程中,轻松、随意的动作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体验。与健美操横平竖直的操化动作相比较,它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和激情的释放,因而有更强的自娱性和观赏性。它既是一种健身方式,又是一种舞蹈,可以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调整和情感的宣泄,符合现代人健身休闲、自娱自乐的需要。由于两者都以其所具有的现代意识和节奏使健身和娱乐完美地结合,满足了追求时尚的青少年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从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又如,有氧杠铃操在英文中的含义是“身体充电”,课程选择适当重量的杠铃,配以节奏感强的音乐,在人们的呐喊声中不断为自己注入活力。它把杠铃负重和健身操进行了组合,强度虽低,但十分有趣。

经过对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原则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我们进行项目创新时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能少走弯路,才能提高创新的科学性,保证创新的成功率。

(五)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基本方法

1.放大缩小创新法

放大缩小创新法指从符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角度出发,进行事物规律的结构调整,从而产生新的健身功能项目。例如,从某一舞蹈的特点进行思考,将其难度动作减小或增大,都能出现新的突破。健身街舞是在街舞风格的音乐伴奏下,以街舞的基本动作为表现形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运动类型。不同于美国黑人那种原始的街舞,健身街舞舍弃了街舞中的颓废与叛逆,去掉了难度较大及比较危险的地面动作,提倡安全性、健身性和身体全面发展的均衡性。因此,当健身街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被引入我国,就迅速融入国内已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有氧拉丁与拉丁舞也有很大的区别,拉丁舞里表达感情的东西较多,过于热情奔放,而有氧拉丁保留了拉丁舞的健康和奔放,去掉了繁复和夸张,更倾向于运动。这两种健身操都缩小了难度动作,从而成为人们喜欢的健身项目。又如哑铃踏板健身操,就是在踏板健身操的基础上,根据健身者的能力水平,加上哑铃,加大了运动的难度、强度,使健身者能在锻炼中充分达到自己需要的健身效果。

2.融合创新法

融合创新法指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将若干独立的事物或其结构部分进行符合体育运动原理及特点的组合或重组,从而获得具有整体功能的新事物的创新技法总称。有氧搏击操最早是由一名搏击世界冠军创造的,发展至今,已经融合了拳击、空手道、跄拳道、中国功夫,甚至一些舞蹈动作,结合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而成;又如,我国上海群英社的陈恩溢拳师,把迪斯科、武术、健美操融合一体,创编了一套叫“迪斯科拳操”的健身性健美操。他吸收了迪斯科的热情、奔放,将中国武术中拳的分解动作融进迪斯科中,按健美操的要求进行动作设计,深受人们喜爱。

3.移植创新法

移植法主要是把某一项目的动作部分或全部引入另一项目中,并通过一定的改造而获得新项目的创新方法。如陆鸿斌创编的“中老年健身迪斯科操”,其中“打网球”“蛙泳”“太极云手”“跳绳””四个动作就是从其他体育项目中移植过来的,动作简单,造型优美,为练习者所熟悉,受到中老年爱好者的欢迎。运用移植创新法,需要认识到移植是基础,研究是根本,变革创新是关键。移植研究法只有通过研究过程的“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具有一定质量的实用性研究成果。

4.仿生创新法

人的创造源于模仿,大自然这个物质、形状、色彩的天地,有无穷无尽的信息传递给我们,启发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仿生创新法就是根据生物界生物的外型和内在原理创造出的项目。形态的仿生是人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新事物的突破与创新。例如具有5 000多年历史的瑜伽,是印度苦行者为了修炼而从自然界的动物们抵抗外界严寒烈日的方法中得到启发而成。它通过人对生物形态的科学分析,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模仿、再现生物的具体形态,从知觉和心理角度,有意无意地把形态的内力运动变化感受为生命的活力。

5.类比创新法

类比创新法是根据体育创新需要,对已知对象与创新对象之间的异同关系进行排列、对比、类推、借鉴、创新的过程。动感单车是由极限马拉松车手Johnny G.发明的。它受普通单车的启发,借鉴、模仿和扩展普通单车的作用,进行与普通自行车一样的蹬车动作,使这种单车的车轮转动。虽然都有车把、车座,但是它们之间不同的是,动感单车的底盘始终是固定的,而且动感单车的踏板上有一个束带,这个装置用于固定脚的位置,使之不至于左右摆动而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健身者在动感单车运动中,通过对不同的速度及阻力的练习,配上健身房内动感音乐,能够令健身者倾情投入、挥汗如雨,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六)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基本特征

经过对所收集的大量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发展的资料分析,我们提炼、总结归纳出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综合性特征

综合性特征是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基本特征。体育运动项目在高度分化时,又在高度综合,项目与项目的综合、文化与文化的综合、器械与器械的综合等,从而产生新的项目。新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按照一定科学目的、规律加以分析、归纳、加工、整合与创新研究而成。如来自德国的普拉提、来自美国莱美体系的“Body Balance”等,都融合了东方文化有代表性的印度瑜伽、中国太极拳、芭蕾形体的一些理念以及教练个性化的内容于西方模式中。又如,中国瑜伽的创始人黄标老师,潜心研究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法、瑜伽,把中华国粹的中医经络、五行、阴阳平衡与瑜伽相结合,独创了中国瑜伽。当然,新体育项目创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新体育项目创造要从全面、准确地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开始,从追求健身价值、运动教育价值、运动娱乐价值、休闲养性价值等角度去思考,还要从运动文化、运动经济、运动环境、活动对象、适用人群等方面去思考。一种新体育项目创造出来后,还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让广大运动参与者接受它、喜爱它、推广它。人们只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受现有运动条条框框限制,开启创新的大门,就能创造出有针对性、适宜性、富有乐趣、富有特点的新体育运动项目来。

2.多维性特征

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多维性特征就是指创新者对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据现有资料的分析研究,创新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的多维性可概括为以下方面:新动作、新环境的创新。如陆地上的健身性健美操改变环境变为时尚的水中健身性健美操;又如,把室外自行车运动搬到健身房锻炼的动感单车;动作风格的创新。如备受人们喜爱的拉丁健身性健美操、搏击健身性健美操、爵士健身性健美操就是健身性健美操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完美结合;器械创新。为使锻炼者的锻炼效果、兴趣得到提高,在徒手动作为主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器械创新出许多器械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如动感单车、踏板操、健身球操、杠铃操等;完成动作手段创新。高温瑜伽就是改变常规的训练手段,利用温度来提高人的柔韧性的一种健身性健美操。创新在方法上的多维性表现为融合创新法、移植创新法等各种各样的创新法。

3.渐进性特征

我国的健身性健美操项目的创新是渐进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引进——模仿——研究创新的过程,才使得我国的健身行业日趋发展,越来越多适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国产”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的健美操主要是以扭动躯体健身的非洲民间舞蹈与基本体操相结合的迪斯科健美操。1981年《简·方达健美操》一书首次在美国出版,畅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此时,大众健身操的引进使我国接触到国际大众健身运动的主流,例如东方神韵—俄罗斯现代韵律操,卡氏健身操(又称卡兰健身操),英国健美操潮流—拉丁舞,韵律搏击“TAE-BO”(跆拳道、拳击),舍宾SHAPING,街舞莱斯米尔——国际人体健康训练体系等。

1997年以前,我国的健身研究者也先后创编了一系列健身性健美操项目。例如,康亚维的健美热身操、严庆心的中老年韵律健身操、赵玉霞的敦煌舞蹈健身操和狂草书法健身操、孟宪军等人创编的系列青年健身操、轻器械操、披肩操、休闲健身操、有氧健身操、椅子操、矫治鸡胸锻炼法、实心球操、女性姿态美锻炼法、女子肩背健美操等,都体现了不同风格的健身方法。

传统的大众健身操形式十分单一,动作相对枯燥、乏味。但是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后得以发展的。健身性健美操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国内有着大批致力于健身行业的研究者、爱好者,所以我国的健美操事业日趋发展,健身性健美操项目日趋科学和完善。当时健身界比较有名的教练马华为此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她创编了适合中国大众的健身操,使中国的健身事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来相继出现何冬健美法、旭天歌经络减肥法、呼吸减肥法、新潮健身术、中国古代反常健身法、哑铃健美操、伏案者工间操、陈琦水中健身操、秋彤街舞等项目。

现在,人们进行锻炼的是针对性更强、更加丰富,而又适用、有利于塑造美的形体和健康心理的健身性健美操,我国已从简单的自编发展到运用信息工程技术进行健身项目动作内容的设计和测评,渐进性地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将随着人们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

4.脆弱性特征

一个健身操项目创新出来的初期,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身体起到某些作用,但由于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甚至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特征。所以,一个新项目研究出来,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补充、拓展等才能逐步合理与完善,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和发展,否则就可能有夭折的危险。例如,从健身性健美操传入我国开始,无论是国外引进的还是我国自行研究的,有的健身性健美操虽然在某个时期对人们的身体锻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或许因为此项目缺乏锻炼的全面性、自娱性和观赏性等,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了。如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颈部健美操、肩部健美操等形式单一的健美操项目,现在在锻炼场所几乎看不到了。因此,脆弱性特征也是新项目形成的主要特征,我们需要加以充分认识,在创新初期,不能满足现状,要看到其脆弱性特征,需要进一步努力研究和实践,使之成为一项人们热衷的成熟、充满活力的健身性健美操。

为了确保我们对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特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我们对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特征进行了一轮专家调查,对项目创新特的认同率分别是:综合性特征94%,多维性特征96%,渐进性特征88%,脆弱性特征80%,对以上论述的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特征分析、综合和归纳的正确性,证明了健身性健美操项目创新具有这些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