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介绍与会面

介绍与会面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凡人际交往,通常始于介绍与会面,在职场中初次相见或正式相见,不仅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还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并在实际情况中加以运用。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主要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它的意图主要在于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友善与敬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也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但应适当加入一些谦词、敬语以示礼待交往对象。

有一位美国华侨,到国内洽谈合资业务,洽谈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来之前,他曾对朋友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洽谈了,我要跟他们的最高领导谈,谈得好,就可以拍板。”过了两个星期,他又回到了美国,朋友问:“谈成了吗?”他说:“没谈成。”朋友问其原因,他回答:“对方很有诚意,进行得也很好,就是跟我谈判的这个领导坐在我的对面,当他跟我谈判时,不停地抖着他的双腿,我觉得还没有跟他合作,我的财都被他抖掉了。”

但凡人际交往,通常始于介绍与会面,在职场中初次相见或正式相见,不仅要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还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并在实际情况中加以运用。做到这两条,在交往中往往可以应付自如、表现得体。案例中洽谈的对方领导由于忽视了会面礼仪而错失了商机,你是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介绍

经过自己主动沟通或者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从而使交往双方认识、建立联系,这就是介绍。介绍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通常来讲,先有介绍,然后才有进一步的交往,因此介绍可算得上人际交往的出发点。介绍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根据介绍者的不同,介绍可以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两种基本类型。

(一)自我介绍

职业环境里,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比如,与身边的陌生人共处,或者打算介入由陌生人组织的交际圈,或者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这时都需要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往往会涉及具体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旁观者、现场气氛等多种因素,而根据时机的不同,自我介绍的形式也有所差异。

根据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自我介绍可分为五种具体形式:应酬式、公务式、交流式、礼仪式和问答式。

1.应酬式

应酬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交际场合。例如旅行、宴会、通电时。进行介绍多为确认身份,所以这类自我介绍内容要少而精。例如:“您好!我的名字叫李明。”

2.公务式

公务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工作之中,它是以工作为自我介绍的中心内容,主要内容应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部门、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三项,这三个要素通常缺一不可。所报出的应尽量详细,名字和工作单位的名称要报全,有职务的要尽量报出职务,无职务或者职务较低的也最好说明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例如:“我叫李明,现在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英语。”

3.交流式

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用于交际活动中,它实际上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关系的自我介绍。交流式自我介绍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关系等。例如:“我叫李明,现在在联想公司担任人事总监,我和您是大学同学。”

4.礼仪式

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主要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它的意图主要在于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友善与敬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也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但应适当加入一些谦词、敬语以示礼待交往对象。例如:“各位来宾好!我叫李明,是大盛集团的总经理。现在,我谨代表本公司热烈欢迎大家来光临我们的开业仪式,谢谢大家的支持。”

5.问答式

问答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在一般交际场合也经常使用。例如,甲问:“这位先生,你好,不知该怎么称呼您?”乙答:“你好,我叫李明。”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还要注意时间、时机、态度和真实性等问题。在时间上,自我介绍力求简洁并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工作忙、干扰大、心情坏、休息用餐或忙于与他人进行私人交往时,要尽量避免。态度方面,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要自然、友善、随和,既不要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也不要虚张声势、矫揉造作。要充满自信和勇气,敢于正视对方双眼,以显得胸有成竹,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自我放松,并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在介绍过程中,语气要自然,语速正常、语音清晰,要避免语气生硬冷漠、语速过快或者过慢、语音含糊不清,这些往往会被视为是缺少经验、缺乏自信的表现。在真实性上,进行自我介绍时,力求所表述的内容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无须过分谦卑、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他人,也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

(二)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又叫作第三者介绍。甲、乙双方不认识,由第三方从中牵线搭桥,这里就用得着这种介绍形式了。可见,这时介绍者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无论是介绍者还是被介绍者,都应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

一般而言,有以下身份者,应在他人介绍中充当介绍者:活动的东道主,交际场合的长者,公务交往中的专职人员(如公关人员与接待人员等),正式活动中地位和身份较高的人,熟悉被介绍双方的人,或交际应酬中被制定的介绍者。

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向来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礼仪问题。常有如下几种情况:介绍年长者与年幼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年幼者,后介绍年长者;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应先介绍晚辈,后介绍长辈;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应先介绍学生,后介绍老师;介绍男士与女士认识时,应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介绍家人,后介绍同事、朋友;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交际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介绍后来者,后介绍先至者;介绍上级与下级认识时,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介绍职位、身份高者与职位、身份低者认识时,应先介绍职位、身份低者,后介绍职位、身份高者。

这种先后顺序,和我们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因此需要特别留意。很多人误认为,对谁表示更大敬意,就应该先介绍谁。其实不是这样。正确的介绍顺序恰恰相反。大致里面贯穿了这样一个意思:对谁表示更大敬意,就应该先给谁服务或提供方便;而先给谁服务,就要先把别人介绍给他(她)。

介绍他人时,也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标准式、简介式、强调式、引见式、推荐式、礼仪式。

1.标准式

标准式适用于正式场合,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例如:“我来给两位介绍一下。这位是长城公司总经理林立先生,这位是天山集团公关主任张小菲。”

2.简介式

简介式适用于一般的交际场合,内容往往只需双方姓名即可,甚至只提双方姓氏即可。例如:“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小林,这是小张,你们彼此认识一下吧。”

3.强调式

强调式适用于各种交际场合,其内容除了被介绍者的姓名外,往往还会刻意强调一下被介绍者的信息,以便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例如:“这位是长城公司总经理林立先生,这位是张小菲,她是天山集团任公关主任,是我的侄女,请林总经理以后多多关照。”

4.引见式

引见式适用于普通的交际场合,仅是为了双方互相认识,而不需要表达任何实质性内容。例如:“两位认识一下如何?大家其实是同乡,现在请自报家门吧。”

5.推荐式

推荐式适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多是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将某人举荐给某人,因此在内容方面,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例如:“这位是长城公司总经理林立先生,这位是天山集团公关主任张小菲。张小姐是一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林总,我想您一定乐于认识她吧!”

6.礼仪式

礼仪式适用于正式场合,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其内容略同于标准式,但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礼貌、谦恭。例如:“张小姐,请允许我把长城公司总经理林立先生介绍给你。林先生,这位就是天山集团公关主任张小菲小姐。”

在进行他人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

二、会面

会面礼仪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行礼、称呼、交谈、举止和仪表等几方面。

1.行礼

行礼作为人们会面时约定俗成的礼仪,体现着对对方的尊重、友善、关心与敬意。常见的形式主要包括握手礼、鞠躬礼、吻礼和合十礼,此外还有点头礼、举手礼、致意礼、脱帽礼、拥抱礼、跪拜礼、屈膝礼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会面礼节千差万别。

(1)握手礼。

握手的次序一般是:年长者先伸手、年轻者随之;职位高者先伸手、职位低者随之;女士先伸手、男士随之;主人先伸手、客人随之。

女士可以戴着手套握手,但男士必须摘下。若手上有水或不洁净时,可以说:“对不起,我手上有水。”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行为,这是失礼的表现。参见图1-5-1。

图1-5-1 握手时应注意的原则

(2)鞠躬礼。

鞠躬礼源于中国,目前主要流行于日本。行鞠躬礼时,双手下垂平放两侧,与受礼者二三步之远,身体上部向前倾15°~90°不等(表敬意程度各有不同),而后恢复直立姿势(见图1-5-2)。

行礼时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应与行礼的那一边相反;上级或长者还礼时,欠身点头即可。

图1-5-2 鞠躬礼[1]

(3)吻礼。

吻礼盛行于西方,包括亲吻、拥抱和吻手礼三种。

亲吻礼:起源于罗马。一般是长辈吻晚辈额头,晚辈吻长辈下颌。平辈亲友、熟人间轻贴脸即可。

拥抱礼:相距约20厘米,各抬起右臂,右手扶着对方的左后肩,左手扶对方的右后腰,双方头部及上身向右前方拥抱,礼节性的拥抱到此为止。更亲密的感情则采用左二右一式。亲面颊则为右二左一式。

吻手礼:在法国、波兰和一些拉美国家,向已婚女士行吻手礼是有教养的表现。男士离女士约80厘米,女士将右手轻向左前方抬约60°,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抬女士右手,以微闭的嘴唇轻触女士手背,不发“吮”声,不留“痕迹”。

(4)合十礼。

晚辈见长辈掌间指向前额,平辈相见掌间举至鼻尖,地位高和年长者还礼手不高过前胸。向一般人行合十礼,掌间亦可与胸部持平。

在我国,最普遍的是握手礼,其他几种很少使用。不过,作为常识,对这些行礼方式还是应该略知一二的。

2.称呼

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具体称谓语。称职务、称职业,都是常用的称呼方式。对熟识的人,称呼较为随便;对陌生人和初次交往者,则按照其身份特点进行称呼。通用称呼,一般来说,在接待工作中,对于男士通常称“先生”,未婚女士称“小姐”,对于知道其婚姻状况的女子也统称“小姐”(尤其是在涉外场合)。

在称呼时,要注意以下事项:要根据交往双方的关系、深度、远近程度等有选择性地称呼;在称呼时要注意民族和区域的界限,根据称呼人的交往习惯来选择称呼;要注意称呼的感情色彩,让对方感觉到受尊重;昵称、小名或者绰号,仅适用于非正式场合或者熟人之间,不宜用在正式或社交场合;不要以“喂”“哎”“3号”“卖菜的”“老头儿”等这样的称谓去称呼对方,这样显得很不礼貌,更不能不称呼对方直接进入谈话;使用称呼讲究“就高不就低”;当被介绍给他人、需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要注意顺序。

3.交谈

人与人的深入交往往往从交谈开始。交谈是人们彼此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沟通、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要进行真正的交际几乎是不可能的。总体上讲,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讲究在人际交往中要对交往对象“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因为言为心声,只有通过交谈,交往对象彼此之间才能够了解对方,并且被对方所了解和接受。可以说,交谈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良好的交谈需要良好的交谈氛围。谈话的气氛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谈话的效果。首先,交谈需要安静、整洁、舒适的外部,以及平等、热情、态度真诚。其次,谈话人的仪表要端庄,除宴会、茶话会和家里的小聚会外,一般不要边吃边谈,唾液四溅、手舞足蹈都会给人留下不良观感。双方距离要适中,以能够清楚听到对方的话为基本原则。西欧一些国家认为,两个人最佳的交谈距离为1米;从卫生学的角度讲,最好为1 3米。且避免面对面,可成一定角度——30°,既文明卫生,又无疏远之感。

交谈时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交谈内容和方式。古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有共同话题是很重要的。应尽量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顾及在场其他人的个性和感受,谈吐要文雅。此外,善于倾听也是良好交谈必不可少的环节。

有人把谈话的各种技巧做了归纳,用一个英文单词SOFTEN(这个词有“弄得柔软、温和”的意思)来表示。S代表微笑(Smile),O代表开放的姿态(OpenPosture),F代表前倾(ForwardLean),T代表语调(Tone),E代表眼神交流(EyeCommunication),而N代表点头(Nod)。

4.举止仪表

人们在公共场合的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作为个人,可以有各自的风格,但在社交场合,特别是职场中,应当讲究必要的举止仪表。因为,这时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所在单位、企业的形象。举止仪表主要包括仪容、姿态风度、服饰几方面内容。

仪容,即容貌,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美丽的容貌固然赏心悦目,但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况且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也难永驻。所以,仪容最重要的是做到干净端庄。

姿态和风度,侧重指人的心态、语态、体态等。大致地说,无论是站姿、坐姿还是走姿,女性应尽量做到文静、优雅,男性则是刚劲、稳健。

《弟子规》曾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意思是: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些虽是古人的说法,但现在也不失借鉴意义。

服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这是说服饰的重要性。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他(她)的服饰应是整洁、美观的;一个文化素养高的人,他(她)的穿戴常常是端庄、高雅的。总的说来,服饰要简洁、大方、庄重。此外,服饰要讲究场合。朋友聚会、郊游等场合,着装可随意一些,但与顾客会谈、参加正式会议等,衣着应相应庄重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