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佳比赛状态

最佳比赛状态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赛鸽必须要有优质的遗传,获得适当的诱激,健康且体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获胜。最佳比赛状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先天素质、训练、饲喂、以及鸽子超乎寻常的健康情形。看上去,这份配方的蛋白质饲料比例明显高于国内鸽界的“比赛期间能量饲料为主”之配方,花色品种也较丰富。训练和参赛前抓握评估最好。请切记,所有达到最佳比赛状态的鸽子,训赛成绩的数据是怎样的,以成绩和此前的感觉评估两相验证。

赛季临近,鸽友们欲夺得好成绩,发展参赛鸽的比赛状态为重中之重。

赛鸽必须要有优质的遗传,获得适当的诱激,健康且体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获胜。不论一羽鸽子有多么强的归巢欲望,除非像成功的运动员一样,让自己的状态能达到巅峰,否则还是赢不了。最佳比赛状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先天素质、训练、饲喂、以及鸽子超乎寻常的健康情形。

不过,比赛每年不同、每次不同,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规则可循,一切全凭鸽友个人的经验、常识、技巧和观察领悟。当然,还是有一些基本准则和规律可供大家参考。

饲喂

我们可以很简单地将饲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能量做基础(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另一类是以蛋白质做基础。糖和脂肪是鸽子活动、飞翔和体力消耗所需;蛋白质则是幼鸽成长发育、换羽,以及受伤组织愈合的必要养分。

蚕豆、豌豆和野豌豆是最常用的蛋白质饲料主体,而玉米、高粱、小麦、红花子、花生米等都是最常被用来提供能量的饲料品种。通常情况下使用市面上预先调配好的品牌赛飞混合饲料,很是方便,质量数量也有保证,缺点是这种饲料将鸽子日常需要的营养摄取量标准化了,不管天气是冷是热,也不论鸽子是经过长时间飞行精疲力竭,还是关在鸽舍里足不出户,一概“照此办理”。有经验的鸽友都是购买所需要的各种饲料品种,依照鸽子的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调整其比例混合饲喂。一位擅长打长距离比赛的国外强豪,提供其比赛期间使用的饲料基本配方如下:褐色豌豆30%~40%,玉米15%~20%,红花子15%~20%,高粱10%,小麦5%,小种子类5%(如小米、菜籽、亚麻籽)和花生米1%(每羽每天1~3粒)。看上去,这份配方的蛋白质饲料比例明显高于国内鸽界的“比赛期间能量饲料为主”之配方,花色品种也较丰富。当然,短距离比赛与长距离比赛,饲料配比有差别

如果鸽子早上运动时天气寒冷并下雨,或者它们受到惊吓而连飞了好几个小时,那么,等他们被召唤回舍时体内血糖和其他能量的水平将会降得很低。这时让它们的能量水平尽快恢复正常就变得很重要,否则鸽子就得转而消耗原本储存的能量,如体内脂肪甚至是体内的蛋白质。动用了必要储存,打破了平衡,将使鸽子胸肌的肌力被消耗,状态也跟着消失,而这些都必须花费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为了避免体力的损失引起状态明显下降,此时混合饲料里应含有较高比例的能量型种子谷物,同时若能再加上一些类似红花籽和小米的小种子则更好,因为这些小种子与其体积相比拥有更大的表面积,更能接受消化酵素的作用。

混合饲料里也可以添加一些高油脂的东西,像是小麦胚芽油或综合种子油,使其所含的能量和热量也能增加;相反,天气暖和的日子,鸽子往往不太愿意出舍运动,这时不会动用到体内预留着供它们保暖的能量。当召唤回舍时,它们的血糖值相对会比较正常,在这种状况下若饲喂高能量的混合饲料,过剩的糖分和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将会变得过胖。

鸽友必须评估每次训练的情况来调整饲料。每天饲喂的分量和所含的能量、热量都应依鸽子当天的活动量做一些调整,围绕让鸽子能达到最佳比赛状态的目标努力。不妨每隔几天便抓几羽鸽子来看看,借以评估它们的状况,同时也可以掌控它们训练的进度和效果。训练和参赛前抓握评估最好。请切记,所有达到最佳比赛状态的鸽子,训赛成绩的数据是怎样的,以成绩和此前的感觉评估两相验证。几次下来,对巅峰状态的鸽子可以有理性的认识。还有一些共性的表现规律(例如在鸽舍里显得闪闪发光、非常活泼、羽毛掉落、比赛时领先归来等等),可供与抓握感觉相互参考。

国外的养鸽家非常重视花生的使用。许多资料介绍,饲喂花生好处多多,有两个原因:其一,花生很合鸽子的口味,可以作为诱饵,让鸽子对主人产生好感;其次,花生富含营养,很适合用来调整鸽子的状态。这个做法与鸽舍中巢箱结构有关。踏板式栖架,饲喂不方便,需要鸽子与主人十分亲和才行。一鸽一格或一鸽一厢的赛鸽舍格局,比较方便,将花生置于巢格里的小碗中即可。激励效果很好——鸽子训赛回来,冲进自己的巢箱即可享用花生奖赏,几乎所有资料都限定,鸽子给食花生每次不能超过3颗,原因不明,大概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吧?5颗不行吗?花生米还有大小之分呢!

我国的鸽友认为喂食“清除饲料”有助于减轻鸽子多余的体重,而大麦和稻谷是清除饲料的主体成分。但是,这些外表粗糙的饲料品种,除了让鸽子吃了很快就有饱食感,因错觉少食而减轻体重外还有其营养成分不足造成的消瘦减重。除非整棚鸽子个个肥胖,否则在训赛季节鸽子需要更多营养时就应该避免使用清除饲料。在早春晚秋天气相当寒冷、幼鸽正在成长发育、换羽、接下来还必须迎接训练花大量时间飞翔,以及比赛期即将来临时,喂食所谓“清除饲料”将使它们很难进入比赛状态。另外,一部分我国鸽友在秋赛前的当年幼鸽管理饲喂方面,存在一个知识误区,认为幼鸽在换羽之前和换羽初期,只给清除饲料,使得幼鸽可吸收的营养成分下降,促使羽毛脱落,认为此举可以加速整个换羽过程。其实,换羽时掉落旧羽和萌生新羽是一个连带的综合过程,刻意地下降营养指标,直接影响新羽的着生,也延缓了整个换羽过程和新羽的质量。换羽期间正是“需要更多营养时”,我们应当头脑清醒地避免使用清淡的清除饲料,而应当加大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类,这样才能促进幼鸽和成鸽的整个换羽进程、提升新羽羽质。这跟儿童换智齿的过程一样,我们只看到乳牙活动了即将脱落,认为不需要营养了,但是我们看不到萌生的新牙已经在牙床内茁壮生长了,正是它的强势生长萌发,将旧牙顶落,此时它是最需要营养的。顺便揭示一下,鸽子(及一切鸟类)换羽行为的启动,在于当地光照时数的长短变化,白昼开始缩短,换羽行为即在敏感生物钟的提示下自动开始。这个核心原因不具备,你就是将鸽子饿死,换羽行为也不会激发出来。

运动与路训

调整鸽子的状态,有一半因素与运动量有关。鸽子家飞的时间必须够长,好让它们的体能足以与即将到来的训练和比赛从容衔接;但是,又不能过长,免得把鸽子累垮,让它们失去对飞翔的渴望,或是将原本已提炼出来的比赛状态给飞掉了。大致看来,鸽子每天家飞的时间以1~1.5小时较为理想。它们的确需要飞上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身体才能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不要机械拘泥于家飞的时数,鸽友们需要观察空中家飞的鸽群,高度、速度、盘旋圈的直径……整体性绝佳,时间较短也能飞透——不要把鸽子放出去就不管了,任其自然表现——我们要观察和评估它们在天上的表现……

路训是为了训导鸽子发展它们的体能,若是过度训练,将会把比赛状态破坏殆尽。

同样,路训次数也必须加以控制。除了早期引导启发性质的抛飞训练外,鸽友必须借助路训将自家鸽子达到比赛状态所需的训练量检测出来。每次做路训时,鸽友都该先考虑一下对鸽子是否有帮助,毕竟,鸽友做的训练,都会明显超过鸽子本身自愿绕舍飞行的运动量。很多鸽友相信,路训次数越多越好,距离越远越好,那样获胜的可能性更大,其实未必如此。鸽子成绩不佳,可能是因为体重不足、过于疲倦、对上笼望而生畏……过量路训只会令它们的表现更差;不过,如果鸽子过于肥胖、厌飞,路训则是直接的解决之道。当所有情况如饲喂、健康、鸽舍环境和运动量都不错且鸽子的状态也很好时,它们就会充满活力、飞翔欲高涨,并随即进入获胜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再做路训。当鸽子获得充分训练后,只要你打开鸽舍的放飞门,它们就会自动冲出鸽舍并绕舍飞行一小时以上。一句话,训练的目的达到了。这时再将它们“按计划”装进鸽笼带去路训,很可能就是个多此一举的错误了。总之,训练效果要密切对比观察,灵活掌握。

欧、美、澳等地区,即使非山区,因为保护政策,鹰隼数量很多,蹲在鸽舍附近的树上和建筑物上,“守株待兔”。出于本能,鸽群因为害怕鹰隼而不愿意离开鸽舍,即使用尽了各种诱激的方法,它们就是不愿意主动出舍活动——只好使用训练法,否则养得再好,赛鸽没有发达的运动肌肉,不能胜任比赛。

赛鸽发达国家多搞成鸽比赛,诱激法(如鳏夫制)就是在那里产生并长期普遍使用的。实践中还有发现,那些家飞运动时表现相对好的鸽子,到比赛时却无法在有效报到时间内归来;而那些能及时完成打钟的鸽子,在做家飞时会不时的停降下来,进鸽舍检查它们的巢箱,以确定没有被其他鸽子占据。正在孵蛋期间的鸽子(非育种,而是诱激手段)早上家飞时,雌鸽都不愿意离开鸽蛋一步;傍晚家飞运动时,换成是雄鸽不愿意离巢。这些鸽子虽然已有状态,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运动量,它们的胸肌不够发达,满足不了比赛的需要尤其是较艰苦的比赛。这时,就要带它们多去做些路训。发情期到来的幼鸽,若无分离管理的条件,即使没设巢箱,它们也宁可在鸽舍栖架上调情,也不愿意去做些舍外家飞运动。这时,有计划的路训对这些鸽子的参赛,是相当有益的。富有经验的国外资深鸽友,不是每次都将当年参赛鸽悉数装笼训练,不能有一羽“漏网之鱼”,而是并不让它们全部一起上路,只会选带那些本次路训对它们会有好处的鸽子做训练。通常是将鸽子带到直线距离不少于80千米的地方放飞,使它们能在1小时至1小时20分钟之内归返。

鸽友们必须放弃简单的“越多越好”的训练意识,有机决定自家鸽子应做多少次路训,要看它们做家飞运动所花的时数和状态,以及最近的比赛情形;还要结合它们的年龄、比赛天气、比赛路线和距离、飞什么赛制,以及每年每个赛季都在变化的许多其他因素来决定。一句话,成功的鸽友是靠抓握鸽子和观察鸽子的技巧来决定比赛前和比赛期间最适宜的训练量和饲喂方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