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自主创新型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不足

自主创新型知识产权战略存在的不足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是有知识没产权,中国关于传统知识和生物多样性权利的实施细则迟迟不能出台,尤其面临海外企业侵权纠纷缺乏主张权利的可靠手段。近年来,随着公众品牌意识的提升,中国企业对商标需求量也逐年上涨加之一些恶意抢注行为逐渐增多。

1.对海外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下降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研发总投资比印度高三倍,而且国内市场和科技人员总量都要比印度庞大许多。这些都是海外科技企业急切希望得到的优势资源,但自主创新型战略令他们心存芥蒂: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一战略明显偏袒中国本土公司,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原则;另一方面,相比中国改革初期相对宽松的“市场换技术”战略,自主创新战略更具“攻击性”,他们担心在中国从事尖端研发有朝一日会威胁自身。相比之下,印度外部依附型战略更具“性价比”:印度只要求海外企业设立研发设施,而不要求必须与本土企业分享技术。制度上的比较优势直接影响了海外科技企业的决策部署。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0年,在美国申请专利总量排名前十的科技企业均已在印度设立了实验室,而在中国仅有5家设立了实验室;从专利获得数量上看,十大巨头在印度的实验室为1119项,在中国的实验室为886项。

2.导致知识产权“泡沫化”趋势加剧

所谓知识产权“泡沫化”有四点集中表现:一是有产权没知识,即专利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缺乏应用价值。企业研发机构无法摆脱实用主义路径依赖,仅仅停留在对外来现有技术转换,而缺乏独立研发的行业习惯。二是重数量轻质量。近几年,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申报数量高速增长,明显高于企业平均收入增加值,这一方面说明专利没有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专利的质量在下降。三是有知识没产权,中国关于传统知识和生物多样性权利的实施细则迟迟不能出台,尤其面临海外企业侵权纠纷缺乏主张权利的可靠手段。四是外围多核心少。中等发达国家发明专利占专利总量。[13]的平均为85%,中国2005年为35%、2007年为60%,总体依然较低。在核心领域的发明专利较少。八大发明专利门类,中国在医药(中药)领域占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通信、化工、IT领域海外企业在华发明专利高达70%—90%。

3.对扭转版权市场出口贸易逆差作用不大。

受到实用主义倾向的影响,中国把生产型出口仅仅限定在实物领域,在文化产业发展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商业化。目前全球文化创意市场,美国占42.6%,欧盟占33.9%,亚洲和南太平洋国家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3.5%),剩下不足5%由其余将近200个国家去瓜分。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有限。

4.商标审批周期过长,使用周期过短

近年来,随着公众品牌意识的提升,中国企业对商标需求量也逐年上涨加之一些恶意抢注行为逐渐增多。目前中国商标年均申请量都在6.7万件以上。每件商标平均申请周期达到30个月,远高于其他国家。这在客观上造成本土企业宁愿进行贴牌生产加工,也不愿意长期等待审批结果。另外,中国商标的生命周期又比较短,按照中国商标法商标注册期限一般为10年的规定,1996年至1998年注册的商标目前已经到期,但是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商标的续展率仅为26%-33%。全世界企业生命周期为8到10年,中国企业只有6到7年。对此,一要优化商标审查程序,目前中国过于繁琐,可参照瑞典、英国、德国等国的改革经验,把审查程序简化为一审或在行政评审中只审查绝对理由,二是从实体角度解决抢注问题。通过建立甄别机制,有效防止抢注、囤积商标行为,不能仅仅以注册作为商标权注册的唯一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