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新发展

时间:2024-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开拓进取,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提出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展示了中国外交新风格,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出中国梦重大理念。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外交全面推进。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为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近年来,世界变革潮流更趋强劲,从经济发展方式到区域贸易安排,从国际治理体系到地缘政治格局,都在经历着深刻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开拓进取,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提出了中国外交新理念,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展示了中国外交新风格,中国外交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提出中国外交新理念

党中央高度重视外交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就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外交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作出深刻阐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充实完善了外交工作各方面指导思想。

推出中国梦重大理念。强调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这一重大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反响,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理解认同,赢得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欢迎。

丰富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但决不放弃维护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路径和原则,使和平发展理论更加全面系统。

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强调其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旨在跨越所谓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打破所谓“国强必霸铁律”,改变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负面预期,确保中美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向世界发出中美寻求合作的积极信号。

明确周边外交大政方针。党中央首次就周边外交工作召开座谈会,强调周边的重要战略地位,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展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突出了“亲、诚、惠、容”四字理念,描绘出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的宏伟蓝图。

“亲”是指要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中国与东亚国家同受儒家思想的深厚熏陶,与南亚国家共享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与中亚国家拥有丝绸之路的历史纽带。可以说,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与周边各民族人民在人文方面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天然的亲近感。文化上如此,政治上亦然。多年来,我们与周边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交往,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中华民族向来讲情重义,诚信待人。我们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许多感人事迹和动人佳话就是我们用真诚换来的。对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一些争端,我们在坚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前提下,愿意本着诚心诚意的态度,与有关当事国平等协商,争取妥善处理。

“惠”是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10年前,中国作为域外大国,率先与东盟启动双边自贸区商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而且在不少条款上回应了东盟国家的关切。2013年,我国领导人又向东盟提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和“2+7合作框架”,包括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再次向东盟国家展示了互惠的诚意。

“容”是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中国一向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欢迎域外国家参与到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中来并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10+1”、“10+3”、东亚峰会等各机制相互补充和促进。我们积极回应各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关切,推进地区防务安全领域的交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我们搞大国外交,就要培养我们的大国心态,树立我们的大国情怀,体现我们的大国气度,特别是对待中小国家和邻国更应如此。

倡导树立正确义利观。强调政治上要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要更多换位思考,更多地考虑对方利益。这些论断是对中国文化优良传统和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使中国外交牢牢站在国际道义制高点上。

二、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党中央总揽全局、精心规划,我领导人密集出访亚非欧美四大洲,接待数十国领导人访华,涵盖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等各个战略方向,我国与各国签署数百项涉及广泛领域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开创了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新局面。

大国外交稳中有进。习近平主席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首站,强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邀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与美方就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等欧洲国家,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开辟了中欧关系的新发展。

周边外交开拓进取。我国家领导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中亚、南亚、东盟等周边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南亚两大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倡议,有力引领了周边形势发展趋向,全面提升了同周边国家关系水平。

发展中国家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等非洲三国,同十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会见,推动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取得一系列新成果。习主席访问墨西哥等拉美三国,并与加勒比地区八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提升了我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

多边外交亮点纷呈。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传递出金砖国家团结、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在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巴厘岛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一系列重大主张,得到与会各国普遍认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热点外交积极主动。多方斡旋朝鲜半岛局势,不断积累重启六方会谈的条件;坚定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积极参与六国与伊朗对话;提出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三、展示中国外交新风格

党中央在充分发扬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外交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一是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为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提出中国方案,打出中国倡议,弘扬中国理念,发挥中国作用,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结合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外交外事工作改革,推动外交工作更加务实、高效、灵活,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三是总揽全局,加强统筹。强调外事工作要通盘规划、统筹实施,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加强有关机制建设,逐步理顺机制体制,制定明确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四是亲切朴实,坦率真诚。在对外交往中不回避问题,立场更加鲜明,政策更加透明,形象更加开明,以真诚友好赢得各方理解、信任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