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盟将继续同中国进行多方面合作

欧盟将继续同中国进行多方面合作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全球层面的多边外交主要是指在联合国及全球性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包括对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的影响。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实施作总体评价。但是,从长远来看,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也面临不少问题。

三、本书的结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本书结构与主要内容

除引言外,正文由六章和结束语构成。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多边主义的内涵、分类与历史演进。多边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理念或指导思想,它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理念相对立;二是指一种新的外交政策工具,与多边外交基本上同义。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含义常被混合使用。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将多边主义定义为由多个国家通过条约体系建立或加入联盟,以及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来协调各国外交行动的外交政策,是理念与政策的统一。此概念作为本文立论的基础。同时,笔者将多边主义的发展分为萌芽、形成、成熟、繁荣四个时期。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欧盟奉行多边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新现实主义、相互依赖、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这些理论分别从国际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全球和地区相互依赖的加深、国际制度的生成和维护以及国际社会中身份认同等多种角度为欧盟多边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欧盟奉行多边外交战略的动因。该章从国际体系结构、地缘政治结构和行为体内部结构三个层次系统地考察冷战后欧盟奉行多边外交的动因。国际体系结构层次主要强调全球层面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冷战后欧盟实施多边主义战略的重要性,即外部压力对地区行为体的影响;地区层次的地缘政治结构与跨区域相互依赖程度对欧盟实施多边主义的影响;国际行为体内部结构属性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对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实施的内容进行层次分析。笔者将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大致划分为全球、地区和睦邻三个层次。欧盟全球层面的多边外交主要是指在联合国及全球性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欧盟在地区层面的多边外交,主要包括对非洲的战略、对拉美的战略和对亚洲的战略三大部分。睦邻层面的多边外交实施了“东进战略”和“南下战略”。“东进战略”主要是指欧盟东扩战略和伙伴关系计划,“南下战略”主要包括对地中海战略和对中东战略。

第五章分析了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特征。笔者认为,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具有重视以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机制建设、促进地区合作,决策过程中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并存,以经济外交为先导、逐步出现外交政治化倾向,根据地缘政治经济形势不断调整外交重点,重视与非加太国家发展多边协商、互利互惠的外交关系等特征。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包括对全球秩序与区域秩序的影响。欧盟主张的以制度性规划为内容、以协调国际合作为目的的普遍行为原则,作为全球化时代国际秩序的价值取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有利于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实施作总体评价。笔者认为,冷战后欧盟实施多边外交战略适应了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该战略的实施符合欧盟成员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得到了成员国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欧盟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南北关系的新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也面临不少问题。

本书还提出以下主要观点,这也是创新点之所在。

第一,欧盟多边外交主要分为全球、地区和睦邻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原则和立足点是有差异的。在全球层面,欧盟主要立足于支持和发展与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关系,成为现有国际组织的“守护人”和“照看者”,采取的是借用原则,即借用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构建的主要国际组织。在地区层面,欧盟主要致力于推动地区一体化和构建区域间集团合作,努力推广地区一体化的建设经验和创建区域间多边集团合作,采取的是创新原则,即创造出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第三世界时以意识形态和军事集团为主的区域集团。在睦邻层面,欧盟主要立足于欧洲一体化的扩大与深化,不断将周边国家的发展纳入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采取的是外溢原则,即欧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向外扩展到周边国家。

第二,欧盟多边外交战略促进了地区一体化和区域间主义的发展。欧盟多边外交与地区一体化和区域间主义是相互促进、同生共存的关系。地区一体化和区域间主义的蓬勃发展为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奠定了基础,也是欧盟多边外交战略成效最明显的部分。

第三,欧盟多边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其成长与发展将对未来国际秩序、全球治理、国际机制等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欧盟致力于在多边外交基础上构建规范性国际秩序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这种规范性秩序既是对理想主义规范价值观追求,也是对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的超越。

2.本书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只研究一个国际事件或一个国际行为体在某一时期的外交行为。案例分析法既可以得出对某一国际事件中特殊性的结论,也可以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本文多处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如在分析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层次时,在全球层面,主要选取了欧盟加强与联合国“有效的多边主义”作为典型事例;在地区层面,主要分析了欧拉、欧亚、欧非以及欧盟与非加太集团之间的首脑会议及合作协议;在睦邻层面,主要以“东向战略”与“南下战略”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对两个或多个事件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国际事件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区别与相同之处,然后分析存在这些区别或共同之处的原因。由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是多边主义的一种具体形式,研究欧盟多边外交离不开与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多边主义的联系与比较。要深入探讨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动因、背景、层次、特征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也必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边主义进行比较。不仅要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行为主体的横向比较,还要对欧盟多边外交战略本身进行纵向比较,以此分析出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成就与历史地位,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情景和趋势。

(3)归纳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是对特定时期内同类事物进行考察,进而总结出该类研究对象的共同特征。本书从多边主义的视角对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动因、层次、特征以及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注释】

[1]本书在不同场合分别使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欧盟等一系列称呼,这里作一个使用上的简单说明。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简称“欧盟”。当我们在谈论某一段历史时期的事实和理论时,我们就用当时的共同体名称来称呼。有时我们用“共同体”一词统称欧盟诞生前的情况。当我们使用“欧盟”一词时,就指它1993年11月以来的情况。当我们要专指欧盟第一支柱时,我们仍使用“共同体”这一称呼。

[2]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组建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国。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至此,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7个成员国的国家联合体。

[3]以上数据来自于The EUonline at ec.europa.eu/publication.World Factbook.Rank Order-Exports;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rankorder/2078rank.html,Retrieved 21 August 2007;World trade report 2009.WTO Information Website.http://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anrep_e/world_trade_report09_ e.pdf.Etc.

[4]第一次是2001年7月17日,《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发起并组织召开的“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理论高级研讨会”。第二次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弗里德里昂·艾伯特基金会于2004年6月21—23日共同主办的以“地区安全架构与多边主义”为题的国际研讨会。第三次是2004年7月29日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主题为“多边主义艰难前行”的“清华环球论坛”。第四次是中国人民大学于2005年6月20—21日组织召开的“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次是2006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以“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5]王立勇.中国外交:从多极化到多边主义[J].当代世界,2003(4):36.

[6]张小明.欧洲多边主义及其对亚太的意义[J].教学与研究,2001(1):34.

[7]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J].教学与研究,2004(5):44.

[8]王逸舟.中国与多边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0):4-8.

[9]张一平.从军事制衡的难题看多边主义的兴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42-47.

[10]Allen,D.R.Rummel,W.Wessels.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M].London:Butterworth,1982;Christopher Hill.National Foreign Policies and 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M].London:Allen and Unwin,1983;Simon Nuttall.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2.

[11]Christopher Hill.The Actors in Europe's Foreign Policy[M].London: Routledge,1996;Simon Nuttall.European Political Cooper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2]Brian White.The European Challenge to Foreign Policy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1999,5(1):46-47.

[13]陈志敏,古斯塔夫·盖拉茨.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不可能的使命?[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10.

[14]冯仲平.关于欧盟外交政策的几个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6(4):7.

[15]L.Fielding,Europe as a Global Partner.The University Association for Contemporary European Studies(UACES)Occasional Papers 7.London:UACES.1991:7.

[16]扈大威.走向“有效的多边主义”——试析欧盟与联合国的伙伴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5(5):43-48.

[17]Fredrik Soderbaum,Luk van Langenhove.The EUas a Global Player—the politics of interregionalism[M].NewYork:Routledge,2006:2-3.

[18]Mary Farrell.A Triumph of Realismover Idealism?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Africa[M].Trans.Fredrik Soderbaum,Luk van Langenhove.The EU as a Global Player—the politics of interregionalism.New York:Routledge,2006:11-12,15-33.

[19]Christian Freres.The European Union as a Global“Civilian Power”:Development Cooperation in EU-Latin American Relations[J].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Summer 2000,42(2):63-85.

[20]Jean BGrugel.New Regionalismand Modes of Governance-Comparing US and EUStrategies in Latin America[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Dec 2004,10(4):621.

[21]Julie Gilson.New Interregionalism?The EU and East Asia[M].Trans.Fredrik Soderbaum,Luk van Langenhove.The EU as a Global Player—the Politics of Interregionalism.New York:Routledge,2006:60.

[22]高华.北约欧盟双东扩:机遇、挑战和前景[M]//李慎明,王逸舟.2005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9-124.

[23]Karen E.Smith.The EU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the Absence of Interregionalism[M].Trans.Fredrik Soderbaum,Luk van Langenhove.The EU as a Global Player—the Politics of Interregionalism.New York:Routledge,2006:99-113.

[24]方雷.欧盟东扩的正负效应分析[J].欧洲研究.2003(4):86-95.

[25]Etel Solingen.The Triple Logic of the European-Mediterranean Partnership: Hindsight and Foresight[J].International Politics,2003(40):179-194.

[26]Ana Palacio Vallelersundi.The Barcelona Process—A Euro-Mediterranean North-south Partnership[J].Georgetow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Winter 2004:145.

[27]Elisabeth Johansson-Nogues.A‘Ring of Friends’The Imp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 for the Mediterranean[J].Mediterranean Politics.Summer 2004,9(2):2402-2447.

[28]Sharon Pardo,Lior Zemer.Toward a New Euro-Mediterranean Neighbourhood Space[J].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05(10):39-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