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能够继续合作的“理由”

寻找能够继续合作的“理由”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新闻学原理中有一种观点:“我是否可以再找你”应该是记者采访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种寻找能够继续合作的“理由”的诉求。后来,我为自己选择了“当代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新范式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

西方新闻学原理中有一种观点:“我是否可以再找你”应该是记者采访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种寻找能够继续合作的“理由”的诉求。

寻找理由的过程可以有许多种,比较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遵循事件的链接,一种是遵循人物的链接。事件的链接以事件为引线展开,人物的链接按人物的扩展而延伸。

在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该院的领导、老师等确实很友好、很文明、很礼貌,但也很有他们自己的主见,也很看重他们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自由。

如果你是一味抱着学习、请教的态度与人家交往,那么他们的礼貌或许仅仅可以保留2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想“继续”,那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首先,我们在敬重别人的文明和文化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忽视我们的文明和文化,更不能盲目地自我矮化,过分仰望别人和过度贬低自己,不仅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而会被别人看不起。所以无论是文明的比拼还是学术的交流,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心态非常重要。

平等的方式就是指在倾听对方、学习对方、称赞或者否定对方的时候,也不忘输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自己的学术主张、学术创见。我在与迪恩·米尔斯院长的对话、交流以及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等”的原则,双向来往,互通有无,路子越走越宽。我不仅取得了期待中的收获,也获取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惊喜。

记者的硬实力是寻找继续合作的基本前提。到达美国两个多月后,我就在北美八大报系之一,美国中部最大的中文报纸《圣路易新闻》报上发表了文章,而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3篇文章见报。迪恩·米尔斯院长很看重这个事实,他本人,也包括整个密苏里新闻学院,把“做新闻”的能力看得很重,该院的“家训”也鼓励老师和学生用作品来证明自己。一个中国的访问学者,来美国立足未稳,就能够在美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很为他们欣赏。文章发表以后,迪恩·米尔斯院长和一些教授主动与我联系,也更加愿意花一些他们认为很宝贵的时间与来自中国的Mr.L谈新闻、谈学术、谈中国、谈美国等等,双方继续合作的道路由此得以进一步拓宽。

适当而不是夸耀地展示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也可以给继续合作创造机会。我在适当的时机赠送给迪恩·米尔斯院长自己新出版的新闻学专著,虽然他不懂中文,但同行之间的那种认可可以从他的表情中看得出来。我告诉他自己很关注中国的新闻教育,并在国家的新闻教育学术组织中有一定的职务,所以也想了解美国的新闻教育,迪恩·米尔斯院长听后觉得双方又接近了一些,所以他很乐意接受我下一次乃至更多的采访。

在离开密苏里的时候,我把在国内已经写好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了密苏里新闻学院,行书四个大字“高山仰止”,在夸赞对方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更是得到了喜欢中华文化的迪恩·米尔斯院长的垂青,而我也从“人物链接”方面寻找到了一条新纽带。

后来,我为自己选择了“当代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新范式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我把这个课题定性为实证研究,就是研究者置身于密苏里新闻教育的真实环境之中,以自己的所学、所见、所访、所参与、所思考、所总结为出发点,对密苏里新闻教育进行全面、立体的解读和剖析。基于我与迪恩·米尔斯院长等有了一些继续合作的“理由”,相信他们会在我需要的时候接受我的进一步采访,为我提供必要的素材。[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