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关系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但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由此可见,硬权力和软权力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不过,硬实力和软实力有其各自的指标体系。这是因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是软实力的物质支撑。这主要是因为,硬实力仅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并不是现代化本身,而软实力才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国力要素构成。也就是说,当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软实力是决定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

一、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相互关系

“软实力”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全球政治实力结构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时,在关于美国“衰落论”的辩论中,保罗·肯尼迪认为,美国正在重蹈历史上霸权国的覆辙,已经被过度的军事扩张耗尽了精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2]但是,约瑟夫·奈却认为美国的实力并没有衰落,而是美国实力的本质和构成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奈更加坚信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对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实力和征服,技术、教育、文化乃至制度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3]

但是,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正如奈所指出的那样,二者的区别不过是行为性质、权力的有形性等的程度之别。硬权力是改变他者所作所为的命令性权力,一般依赖于强制和引诱来获得;而软权力则是塑造他者期望的同化能力,一般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或控制政治议程等使得其他国家无法实现其目标来获得。但是,奈同时也指出,命令性权力有时也被用于创建制度,然后成为合法性实力,政治合法性权力并不直接表现为一种硬实力,而是直接表现为一种软实力。由此可见,硬权力和软权力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不过,硬实力和软实力有其各自的指标体系。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软实力主要是指政治力、社会力和文化力。

很显然,政治、社会、文化的国力构成更多的是观念上的东西,它们表现的是国家的无形的能力。所谓政治能力就是指民族国家解决冲突的能力,它体现在两个维度上,即制度与合法性。[4]社会能力主要是指社会的和谐程度,实际上就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协调。文化力则主要是指文化的对外投射力,是文化对人作用的一种结果。因此,无论是政治力、社会力还是文化力,它们的内涵体现的是人、社会、国家的素质,而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素质问题。建设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具体而言,建设国家的政治力,就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以提高国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和巩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建设国家的社会力,就是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协调能力,以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建设国家的文化力,就是提高国民的对外文化活动能力,以增强自身文化的对外投射能力。但是,培养人的素质需要一定的物质实力作支撑,没有物质实力来谈人的素质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空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是软实力的支撑,是综合国力中的“经济基础”;软实力则是硬实力的升华,是综合国力中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硬实力决定软实力,只有在强大的硬实力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强大的软实力。

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现代化的模式与其他国家的模式根本不同,但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发展秩序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先发展硬实力,然后在一定的硬实力基础上发展软实力。先搞物质文明建设,然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最后再进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可以说,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国主要着力于发展硬实力。这是由中国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当时的中国,人均GDP不到200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不到1美元就算绝对贫困的标准,中国的赤贫人口数在1981年是6.34亿,2001年减少到2.1亿。即使按照中国年收入低于637元人民币的标准来计算贫困人口,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计,1978年中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2.5亿人。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是没有资格来谈软实力建设的,因而不得不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来抓。这是因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是软实力的物质支撑。在没有一定的物质实力作支撑的情况下来谈软实力建设,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后,中国的硬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从经济总量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2006年首次超过20万亿人民币,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居世界第三位。高盛公司下属的全球经济研究部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成长与发展:通向2050年之路》一书中曾经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4年超过德国,在2015年超过日本。但实际上,仅仅两年以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就超过了德国和日本。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每年都超过10%,即使增长率在未来几年因宏观调控降到7%,中国经济仍然能够在2050年赶上美国,到2015年,中国就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将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的主导实力。[5]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中国已经到了不能不谈建设软实力的时候了。这主要是因为,硬实力仅仅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并不是现代化本身,而软实力才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国力要素构成。当硬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对国家的发展就不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在国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制度的完善、文化的发展等软实力。也就是说,当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软实力是决定国家发展的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