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软实力也是硬道理
一、案例呈现
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A股大获成功。至2008年3月,全国有11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2家文化企业在H股市场上市;组建全国性出版物连锁总部26家、连锁网吧10家、连锁演出票务公司6家,区域性出版物连锁总部49家、连锁网吧近百家、连锁演出票务公司23家,电影院线36条。近年来贺岁片连连打响,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观众数以亿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电影生产大国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2007年年底已建成农家书屋2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如今落户全球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达200多所。
这一连串令人鼓舞的数据,生动地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文化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喜成果。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离开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我国演艺市场带给人们的一连串惊喜,凝聚着编演人员对文化内容创新的执著追求。国内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和12座背景山峰为舞台,将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巧借春夏秋冬自然景观,配以变幻绚丽的灯光,在漓江山水间描绘出一幕幕原生态艺术画面。演出不仅获得了巨额回报,还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文化事业的发展。话剧《立秋》经演不衰,被专家学者誉为“具有新世纪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些作品的火爆,说明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的文化产品,都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的内涵来提升其艺术品格,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和独创性,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要通过创造出大批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优秀文化产品,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竞争力。
要积极推动形式创新。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优秀的文化推向市场,介绍给人民,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湖南三辰卡通集团通过“蓝猫”卡通形象走上国际舞台,已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蓝猫系列品牌版权。四川阿坝州以《神奇的九寨》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一诞生就走向市场,直接与游客“对话”,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相融互动。这表明,文化形式只有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既生产“阳春白雪”,又推出“下里巴人”,才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口味。推进文化形式创新,还要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的有益经验,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催生新的文化品种和艺术样式,使我们的文化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要积极推动传播手段创新。今天,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数字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兴未艾。互联网已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要学会运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在文化生产和传播方面蕴藏着巨大潜能。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传播手段,提高文化传播效率,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我国文化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根据《软实力也是硬道理》改写,《光明日报》2008年8月20日
二、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讨论文化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2.如何正确认识和促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三、案例点评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递给世界的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新一轮文化软实力博弈的积极推动者。文化产业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媒体娱乐业年出口额达900亿美元。中国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继续弘扬文化创造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是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国际问题专家。他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对中国近些年来软实力的提升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民意测验结果,指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还任重道远。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旗帜,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只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四、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讲解。结合本案例说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