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诱发涉非三边合作倡议

诱发涉非三边合作倡议

时间:2024-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洲,在复活或新建对非合作机制的同时,不少国家还提出了涉非三边合作的建议,有的已经开始启动相关的动作。这些涉非三边合作倡议或计划或者直接要求与中国开展涉非三边合作,或者视中国为潜在合作对手而排除中国开展涉非三边合作。双方认为,当前非洲形势正处于重要演变期,中美作为非洲重要合作伙伴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非洲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三、诱发涉非三边合作倡议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洲,在复活或新建对非合作机制的同时,不少国家还提出了涉非三边合作的建议,有的已经开始启动相关的动作。这些涉非三边合作倡议或计划或者直接要求与中国开展涉非三边合作,或者视中国为潜在合作对手而排除中国开展涉非三边合作。

为了强化与中非关系的竞争,掌握中非关系的发展动态,中非关系纳入其预期方向,西方不断提出与中国在非洲开展三边合作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欧盟和美国。欧盟是最早要求与中国在非洲开展三边合作的一方。2006年9月,第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双方发表了《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应欧盟要求,非洲问题出现在中欧联合声明中,双方就在非洲合作达成了多个共识:“领导人对达尔富尔不断恶化的安全和人道主义局势表示严重关注,强调非盟在达区的维和行动过渡为联合国行动将有利于维护达区和平”;“双方领导人重申致力于千年发展目标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需要各方迅速行动,包括更为宏伟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努力,以及更多、更有效的国际支持,特别是对非洲的支持”;“双方领导人还强调了各自与非洲关系的重要性,承诺一起为非洲的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欧方强调了其对非战略中所包括的良政和人权原则的重要性。中方强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特别是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双方同意建立非洲问题对话机制,并探索与非洲伙伴开展务实合作的渠道,包括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领导人欢迎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与非洲开展机制化合作。中欧都是关于援助有效性的《巴黎宣言》的签署国。双方将继续促进《巴黎宣言》中包含的有效性原则。”[87]

为了影响中非关系的发展和利用中非关系带来的机遇,时任欧洲委员会发展与人道主义援助委员的路易·米歇尔在2008年8月撰文称,欧盟愿发展同中国和非洲的三方伙伴关系,致力于实现非洲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米歇尔认为,中国与非洲不断深化的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给非洲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体现了欧洲及其他许多国家的共同目标。因此,他提议建立同中国和非洲的三方伙伴关系,认为三方合作将加强非洲国家的自身能力,促进贸易和竞争,使可持续投资和发展成果最大化,使非洲充分享受到新技术,最终达到最重要的目标,即促进和平与稳定。[88]不久之后,欧盟便单方面出台了《中欧非三边合作沟通文件》。在该文件中,欧盟委员会建议,和中国以渐进的形式,建立起一个包括欧盟、中国和非洲的三方合作架构,在多项领域里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并共享成果。这一建议与米歇尔提议的三边合作相比,表态有着明显的修改,只强调对话和渐进合作。在欧盟委员会发表的声明中,强调了三方合作中的四个要点:(1)支援非洲国家保持当地和平;(2)非洲发展的支柱是基础设施建设;(3)对自然和环境要长期发展和管理;(4)食品安全农业生产。[89]

在2009年举行的中国—欧盟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中,双方领导人对中欧非三边合作倡议作出了积极回应。会晤联合声明第十三条指出:“中国和欧盟欢迎中国、欧盟和非洲三边对话,同意探讨合作的适当领域。双方重申支持全面、及时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支持非洲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早日复苏。”[90]

与欧盟相比,美国与中国在非洲开展合作的态度不那么急迫。2008年10月,时任负责非洲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弗雷泽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中美非洲事务磋商时表示,美中两国或许有机会合作建造非洲的基础设施及农业与卫生设施,“协调两国的援助将避免重复的计划,更有效使用资源”,她同时说,中国需要在如何免除非洲国家债务贷款方面更加透明化。“我们的确关心中国的借款方式有可能破坏我们确认非洲国家不会反复债台高筑的努力”。[91]

此后,美国也一直就与中国在非洲开展三边合作施加压力。2011年5月9—10日,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中,中美双方讨论了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有关讨论取得了48项具体成果。非洲事务正式被纳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中,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决定在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就政策规划、非洲、拉美、南亚、中亚事务举行新一轮对话,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协调合作。第二,决定采取措施鼓励苏丹北南双方继续推进和平进程,通过谈判解决相关争议,并完全履行《全面和平协议》,以确保和平过渡,使北南苏丹和平共处。承诺就苏丹问题加强沟通协调,比如南苏丹经济发展问题。决定有关各方应采取建设性行动促进达尔富尔的安全与人道主义状况,致力于该问题的政治解决。第三,就联合国维和事务、苏丹问题、执法合作、气候变化、扫雷及常规武器销毁、电子废物等议题举行了对口磋商。两国高级官员还就涉及中美关系整个战略轨道的广泛议题举行了一系列双边会见。[92]

根据上述第一项安排,2011年11月1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与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卡尔森在京举行中美第五轮非洲事务磋商。双方就非洲形势、地区热点问题、各自对非合作等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当前非洲形势正处于重要演变期,中美作为非洲重要合作伙伴应进一步加大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非洲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93]卡尔森11月22日从华盛顿通过电话会议对非洲新闻界表示:“我在访华时有机会与副外长翟隽就中国如何看待非洲大陆目前的局势特别是令人十分关注的地区如索马里、苏丹及刚果东部等交换了意见。”这两位高级外交官员还讨论了美中两国如何合作推进一系列涉及部分非洲国家的三边发展行动计划。卡尔森说:“我们渴望知道我们是否能与中国合作,利用我们相对的优势帮助非洲战胜一些经济挑战,特别是农业、卫生和洁净水等方面的问题。”[94]

尽管存在一定差异,但美欧提出的与中国在非洲开展三边合作的建议总体上可分为四类:1.中国参与欧美国家在非洲的项目,以欧美国家为主导;2.中国与欧美处于平等地位,合作在非洲国家开展项目;3.欧美国家参与中国在非洲的项目,以中国为主导;4.建立战略沟通机制,相互通报与非洲的合作情况。其中,第一类是美欧等的最为理想的目标,而第四类则是其基本目标,旨在掌握中非关系的发展动向。[95]

与此同时,其他的国际对非合作机制之间通过合作,对抗中非论坛的现象也正快速发展。传统欧美、美日政策协调中已经加入了中非关系问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机制性合作,如印度与日本在非洲的合作。印日非洲对话(India-Japan Dialogue on Africa)于2010年10月启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轮流在日本和印度举行。由于初创,所以第二次印日非洲对话于2011年6月在印度新里举行,但第三次将于2013年在东京举行。双方的参与代表都是各自的对非政策高级官员率领,日本方面一般是外务省非洲司司长,而印度方面则是由负责所有3个非洲司事务的外交部部长助理(Additional Secretary)。[96]又如,自2010 年11月奥巴马访问印度双方达成就农业和粮食安全及减贫合作以来,美印已经就非洲问题展开了第一轮对话,2011年又展开了一轮对话。[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