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民社会的一般原理

公民社会的一般原理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要害是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公民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社会”,而绝不是公民个人的私人领域。对公民个体而言,公民社会是公民权利、自由的保护屏障。公民社会是民间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会。为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利益,公民社会必然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由此,公民社会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形成了压力,而公民借此获

一、公民社会的概念

英文“civil society”一词在国内有三种译法,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1]“民间社会”过于边缘化,“市民社会”在传统观念中几乎被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civil society一词与野蛮或无政府状态相对时,汉语称“文明社会”;与教会相对时,称“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对时,则称“公民社会”。[2]考虑到我国民众将“公民社会”视作褒义词,而且主要是在与国家相对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因此,笔者在本书中采用“公民社会”这一提法。

到底何为公民社会呢?有学者梳理了我国学者不同时期使用的公民社会概念,认为我国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二分法,第二阶段主要采用三分法。之所以采用二分法,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其实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社会,“社会”这一概念没有独立存在的空间。人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国家和单位的管理下,没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任何私人领域。在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时,便自然而然地采用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3]按照二分法,公民社会就是以国家与社会相分离为基础、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一个公共领域。随着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界逐步对国家—经济—市民社会三分法产生了兴趣,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4]不管是二分法还是三分法,这些概念包含了一个共同点,即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公共领域。

本书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倾向于二分法,即将公民社会界定为,公民社会是以国家与社会相分离为基础、独立于国家而存在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公民社会意味着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且在政治国家控制之外的,由一系列与经济、宗教、知识乃至政治有关的、独特的、按照自身法则运行的,不受政治团体干预的自主性机构及其制度构成的社会。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要害是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一方面,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相对于政治国家的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政治国家相对于公民社会的独立性,也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政治国家沦为利益集团的附属。另一方面,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相互独立,有时甚至呈现出对抗的状态,但二者也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公民要把个人的或集团的利益上升为普遍的利益,必须借助于政治国家才能实现。而国家要维护普遍利益,就必须对公民个人或集团的利益进行调控、引导。在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其关键是如何保证公民社会的独立性。

二、公民社会的特征

第一,相对独立性。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与自主权。[5]所谓独立性,是指公民社会对于政治国家的独立,亦即政治国家不得随意干预的那部分社会。因此,公民社会概念意味着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抗的领域的存在,意味着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或者说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分离。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格罗斯宣称“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首要的”[6],公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二元性结构以及两者的内在张力关系是现代社会的特征。[7]当然,公民社会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与政治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学者们把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概括为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等五种模式[8],这五种模式部分地体现了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它也揭示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性。

第二,公共性。公民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社会”,而绝不是公民个人的私人领域。因此,公民社会意味着它仍然是一个公共领域,只不过它是独立于政治国家的那部分公共领域。公民社会是介于政治国家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领域,是非官方的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性的体现,公民社会主要由一些非政府组织或社团等组成。

第三,参与的自愿性。公民参加或退出公民社会是完全自愿的,他们之所以参加或退出公民社会,是基于其利益及信仰的考虑,而不是基于地缘或血缘联系,更不是强制。在公民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志愿性社团等组织,一些学者甚至把志愿性社团等同于公民社会。这些志愿性社团组织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也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

第四,合法性。公民社会是以合法组织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非法组织不能构成公民社会。

第五,平等性。公民及构成公民社会的各种社团组织在公民社会中是一种契约关系,它体现了公民之间及各种社团组织之间的平等、自由。公民社会与等级是不相容的。

第六,自主性,或称自治性。公民社会是建立在自主性或自治性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是说,公民社会既然独立于政治国家,其发展、运行就不受政治国家的干预;另一方面,也是指公民社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公民社会内部,同时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政治国家必须尊重公民社会发展的规律。

三、公民社会的功能

(一)权利保护功能

对公民个体而言,公民社会是公民权利、自由的保护屏障。公民社会是民间社会组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会。[9]在公民社会中,公民通过自愿参加各种结社活动形成民间社会组织,成为各种团体、组织的成员,形成自治、自主领域,为公民提供了一个自由支配的空间。这些社团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在这些庇护所内,公民可避免公共权力的非法干预,即使不能完全避免这种干预,也可使这种干预经由各种结社团体而变得具有间接性。同时,公民个人也利用其所属的组织、团体来对抗其他组织、其他团体,从而避免孤立的个体所处的不利地位。

(二)权力制约功能

对政治国家而言,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国家权力的重要制衡力量。为维护自身的独立和利益,公民社会必然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所谓“有效的制约”,从根本上讲,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国家权力的分立和联邦制(或者地方自治)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但托克维尔令人信服地指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还有另外一种重要方式,即“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以社会权力制约国家权力”的实质就是以公民社会制约国家权力。这种制约体现在如下方面:(1)单个的、分散的公民个体经由公民社会中的各种团体、组织积聚成强大的力量,这是任何统治机构和统治者都不能忽视的。由此,公民社会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形成了压力,而公民借此获得与政治国家相抗衡的力量源泉。而且,公民个人的观点、主张,也通过这些团体、组织得以向政治国家表达,而政治国家对通过团体、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通常都会给予必要的考虑。(2)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抗衡提供了规范的形式和法律的保障。公民社会与国家并不是一种简单对立的模式。“国家制定法律,规定了市民社会不同领域与部分自主的外在界域;市民社会也以此设定了国家行动的界限。”[10]“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界限的划分是宪法的功能。”[11]宪法及法律通过对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各自的权利、义务的不同规定来实现彼此的分离,宪法、法律及传统对两个领域各自的权利(及权力)义务(及职责)的不同规定,使公民社会获得了通过法律及其特有的手段实现与政治国家相抗衡的规范形式。(3)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并不意味着国家对社会的放任自流。在20世纪,把国家假定为“守夜人”的理论已被彻底抛弃,代之以国家对社会的积极干预的学说。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不是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的完全排除,而是公民社会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对不合法的权力行使进行抵制,对不合理的权力行使则积极推动制度改革。(4)自治性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自治’是宪政理论的出发点。”[12]公民社会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巨大的系统,其生成、组织和运转主要以民间形式进行。因此,公民社会主要依靠内部自发生成的秩序得以维持,而无须国家强制力从外部建立。“自治”的关键是按照自身法则运行,不受政治团体干预。这意味着公民社会对政治国家或公共权力的排拒和对抗。

(三)平衡功能

公民社会是公民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平衡器。一方面,公民社会将分散的公民意志凝聚成社团或组织的意志,将公民个别的私人利益聚合成社团或民间组织的公共利益。公民社会的基本构成特质在于它的组织化和政治化,正是组织化和政治化的公民社会“将分散的公民个人组织起来,将分散的社会意志集中起来,将个体的私人利益公共化,从而也使其诉求和活动政治化,使私人社会或市民社会形成政治社会、公民社会,成为能通过同政府对话、协商、辩论、谈判,进行政治参与,通过支持和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的有组织的社会力量”[13]。公民的各种要求、主张在公民社会里积聚、成长,并通过公民社会中特有的各种组织向政治国家表达。而政治国家也通过公民社会对公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公民社会孕育了公民与政治国家对话的基本形式即法律,而法律又进一步确认了公民与政治国家关系的基本架构。公民社会是政治国家与公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它在公民与政治国家之间架起了对话的通道,并确立起秩序。秩序是法律的实证化。公民与政治国家的“冲突”“纠缠”在公民社会被消解,其能量得到释放。这种“冲突”“纠缠”最终以立法中的辩论、政治中的争吵及选举中公民的投票等形式表现出来。立法中的辩论、政治中的争吵及选举中公民的投票,避免了公民与政治国家直接对抗下可能出现的暴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秩序的破坏和对传统的断裂。公民与政治国家的对抗通过公民社会得以消解或缓解甚至根本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