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准确把握“三大战略”,提升发展层次与水平

准确把握“三大战略”,提升发展层次与水平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现在,宁夏还有41.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区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报告》提出了“三大战略”,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图解

实施“三大战略”

(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宁夏的发展不足,从深层次看,主要是创新不足。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区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减弱,有的已经丧失,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创新慢了就要落伍、掉队。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创新成为宁夏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名词解释

四个着力: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提出“四个着力”: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去降补”,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上倚重倚能、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整体实力。《报告》提出“实施四项工程”: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升;实施特色产业品牌工程,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打造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暨宁夏枢纽;实施现代服务业提档工程,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名词解释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图解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首先是观念思路要创新,要从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难题。要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解决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力不强、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切实增强发展的竞争力。要通过开放实现创新,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要加强与科技强省的联合合作,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和平台,共同开展产学研;发挥宁夏国家级实验室的“梧桐树”作用,引得国内外“凤凰”来栖息;要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创新,围绕宁夏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引入外部产业来宁,借鸡下蛋、借船出海,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上做文章。《报告》作出四个方面部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西部人才高地;打造风生水起的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借鉴深圳打造创客之都、科技之都、冒险家乐园的经验,营造敢于创新、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使创新成为城市符号和地区基因,通过创新,形成市场活力强、政府干预少、企业自主能力强的氛围。

着力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强化全区“一盘棋”的理念,发挥宁夏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山川统筹、城乡一体,优化生产力布局,在协调发展中形成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报告》作出三个方面部署: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要立足于各自资源禀赋,扬长补短,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沿黄城市带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引领发展,大力推进银川都市圈建设,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银川、石嘴山、吴忠和宁东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抓住机遇,实施一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长远发展后劲。《报告》提出“加快三大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路、铁路、航空有效衔接;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图解

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力实施富民工程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的体现是人民富裕。现在,宁夏还有41.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区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把脱贫富民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富民工程,下大力气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偏低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实实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转化为富民成果,让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报告》提出三个方面的任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41.8万贫困人口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坚定信心,以背水一战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扎实推进。要克服超越实际、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倾向,不搞层层加码、急躁冒进,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报告》提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统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积极稳妥推进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脱贫;在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责任制。

名词解释

“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大力实施富民工程。富民是关键。宁夏还有600多万非贫困人口,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唯GDP不是发展的目的,实现脱贫富民,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是根本目的。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工作的关键来抓,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报告》作出三个方面部署:推进产业富民,多发展适销对路、能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致富产业,多实施一批增加老百姓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多培育一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本领;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拓展农民收入增长空间。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充足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发展,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报告》提出“四个推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努力实现布局优化、普惠可及;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健康宁夏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全民参保,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过去是讲温饱,现在是讲环保;过去是讲生存,现在是讲生态。生态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必须立足宁夏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让宁夏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

图解

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

《报告》提出四个方面的任务:

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加了两个字“生态”,就是要让发展适应生态保护。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要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责任,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报告》作出四个方面部署: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推动沿黄地区产能改造提升、园区整合发展、产业有序转移;推广绿色生活,普及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构筑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把山、水、田、林、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实施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报告》提出,要构筑以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三山”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

铁腕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必须从源头抓起,依法依规治理污染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报告》提出,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指标,从源头上为生态环境减负;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保问题。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报告》提出,要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投入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政绩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严格生态环保执法司法,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三大战略”是破解宁夏发展不足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三大战略”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必须系统把握,不能孤立割裂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