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模式与美感的三个层次

审美模式与美感的三个层次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审美模式与美感的三个层次真善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哲学问题。同一个美感客体相对于不同的美感主体其审美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与环境未能协调一致,未能达到美感的第三个层次。东西方社会的审美差异正是源于审美主体的层次性。

美、审美模式与美感的三个层次

真善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哲学问题。东西方社会在对待美的问题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西方哲理中,美是通过真来体现的;在东方哲理中,美是通过善来体现的。

但是,美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美是美感客体相对于美感主体而言的。同一个美感客体相对于不同的美感主体其审美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审美是一个评价过程,因此,我在系统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系统评价的一般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审美过程,即审美过程涉及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中介手段、审美环境等五个因素。因此,我们得出审美的一般模式为:

美=f(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中介手段、审美环境)

上述五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审美结果。“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反映的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对审美结果的影响。

所谓美感,就是美感客体在美感主体中的一种反映,使美感主体达到一定的动情水平,而产生的愉悦的感觉。根据审美评价模式,我们不难得出美感的三个基本层次:

1. 审美客体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在审美主体中的反映,使审美主体到达一定的动情水平而产生美感,可形式化地表示为:

P0←P

这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个体的单向欣赏。但是这并不保证反向欣赏的存在,即并不保证审美客体也同等程度地欣赏审美主体,恋爱中的“单相思”就属于这种情况。

2.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审美主体中的反映,使审美主体达到一定的动情水平而产生美感,可形式化地表示为:

P0←(P0←→P)

img10

1986年在庐山参加全国统计生态学会议

在美感的这个层次上,审美主体自身也对象化为审美客体的一部分,它和原来的审美客体一起构成了新的审美客体,即新的审美对象。对于恋爱中的情侣来讲,这个层次的美感是指,情侣间的和谐关系对恋爱双方所产生的愉悦感觉。例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是他们之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与环境未能协调一致,未能达到美感的第三个层次。

3. 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审美主体中的反映,使审美主体达到一定的动情水平而产生美感,可形式化地表示为:

P0←((P0←→P)∪E)

这里E表示审美环境。这个层次的美感是指,美感主体和美感客体作为一个系统与审美环境能够很好地协调一致,提升整体的资源位和对社会资源的观控能力,这种协调一致又被对象化为新的审美客体,而使审美主体达到一定的动情水平而产生美感。一些政治婚姻,通过联姻来提高个人的资源位和对社会资源的观控水平,进而使当事人产生满足和美感,应属美感的这个层次。很多贫贱夫妻无法和谐终老就是因为无法实现第三个层次的美感。

同时实现这三种美感是最为理想的状况,但现实往往很难尽如人意。

所有的认识主体都可以作为审美主体。最重要的认识主体是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个人、家庭、集体、民族、国家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东西方社会的审美差异正是源于审美主体的层次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