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031,关于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施伟文等10位代表提出……”从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处理的14件代表建议目录中看到这些字眼时,我感到很激动,因为这是由我牵头提出的建议,这件建议如此得到重视,是对我履职能力的一种肯定。2003年,作为基层农业代表,第一次当选为省十届人大代表,2013年再次当选省十二届人大代表。这些年作为代表履职的历程,同样也是我个人逐步锻炼成长的历程。
从“随身听”到“代言人”。2003年2月16日,我同其他4位仪征选区的代表,到南京报到,参加第二天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作为基层代表,之前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经验,初始阶段只能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讨论基本不发言、议案建议主要以附议为主。后来,我主动加强学习,适应角色转换,前后两届,几乎参与了代表团相关民主决策的全过程。十届代表五年中,共提出议案建议60多件。本届以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牵头提名全国人大代表等活动的参与,更加熟悉了工作程序,增强了履职意识。
主动作为,说好“地方话”。随着对人大工作议事规程的熟悉,我渐渐将视角转向周围工作生活环境,有感而发,有证为据,第一次牵头提交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青月公路建设的建议》。青山、月塘革命老区地处仪征市西北,自然条件恶劣,是一处典型的生态建设脆弱区,乡镇区划调整后,两地道路建设进展迟滞。当地百姓出行困难。2003年,我们去看望一个老干部,车子在半路就刮底盘没法开,只好弃车走田头埂;农村群众出门看病也只能先坐三轮车到老青山乡再转2路公交。为此,我提交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青月公路建设的建议,虽然当时有关部门的答复没有明确结果,但通过这件事,让我更多地关注这一区域的建设,也曾为这一区域的生态建设、农业科技、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目前,青月公路一带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建成10平方公里的枣林湾生态园,百姓出门不仅有了崭新的柏油马路,而且道路两旁绿树成林,庄台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熟悉情况,开口不说“糊话”。代表参政议政,需要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说什么?怎么说?是代表们私下里经常讨论的话题。通过学习,个人认为代表来自各个选区,是选民的代言人,要说好“地方话”,更要说实话,讲真情。环境问题在仪征是个敏感问题,2013年,仪征市发生了若干次大面积粮油气味扰民事件,大家都怀疑是当地工业园在排废气。不过,一番排查后发现,这些粮油味的“罪魁祸首”其实是南京栖霞区的一家食品企业,这家企业采用的棕榈油精炼工艺老旧,油脂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在脱臭工序中没得到有效处理,开放式的冷却塔强制对外排放,造成了周边大片区域有难闻味道散发。因为这家公司在仪征的西南方,导致7月持续多日影响到仪征。为此,我认为,大气污染是区域性问题,不是靠一个地方就能解决的,必须在全省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目前,省环保厅已给予明确答复,责成栖霞区环保局督促该企业认真整改,完善治污设施,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因为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工作20多年的专业背景,当我了解到省人大专门成立了农业专业代表小组后,在主任接待日活动中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张艳副主任提出要参与其中,成为了一名不在文件名单中的小组成员。我对林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较熟悉,深知湿地保护在江苏这个湖泊密布的经济大省刻不容缓,面对每小时都可能有小塘被填、沿海滩涂用于建设的状况,我主动参与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提交了建议,希望将《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尽快列入立法计划正式项目,推动《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及早公布实施。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应尽职。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还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这主要得益于人大制度建设的好氛围,帮助鼓励代表发表对社会事务的想法、观点和认识;履职平台不局限在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平等宽容的环境让各层面的代表畅通交流。努力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履行好代表的神圣职责,把基层的真实声音带上来,这将是我未来继续努力的目标。
□施伟文
(载《人民与权力》2015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