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写进了党章总纲。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在内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郑重地把党的基本路线载入党章。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全面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化了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把社会和谐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并载入了党章,把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基本路线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这一表述。

党的基本路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党反复强调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实践已经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和历史要求,是我们立国安邦、振兴民族的建国大纲。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的第一项写进了党章总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增广贤文》明·佚名】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译文】就是点石成金,人的欲望还是无法满足。

(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在内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发展,科学地判断和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写进了党章。党章总纲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自然段,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党的十六大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党的十七大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的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丰富和发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指引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具体化。

(三)坚持党在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构想,党的十三大报告将邓小平同志的构想以党的文件的形式进一步确定下来。“三步走”战略勾画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小康到比较富裕的发展前景,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十四大党章和十五大党章对其有关内容作了相应的阐述。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说明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21世纪头20年的最重要的任务。十七大党章进一步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八大党章重申了这一目标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将会议主题确定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增广贤文》明·佚名】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译文】为官清正廉洁,下面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显灵,香客就会络绎不绝,也就养肥了管香火的人。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这体现在6个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几方面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就业更加充分,民生之本得到保障;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上这些目标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的实践需要,既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又更加切合我国新的发展实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但目前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小康的要求更高。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包括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提升,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经济向政治、社会等方面拓展,目标更科学,内涵更丰富,更符合人民群众期盼。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质的飞跃,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增广贤文》明·佚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琶,纳之以礼。

【译文】君子也喜爱钱财,但都是从正当途径得来的。守本分的妇女也喜欢打扮,嫁娶都要遵从礼义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