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宣讲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地位

理论宣讲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地位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宣讲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地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历史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环节。理论宣讲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团结广大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的群众工作就是党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群众,又服务于群众。让党的理论掌握群众,离不开对它在群众中的积极传播。理论宣讲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宣传教育群众的重要方式,是组织群众的前提和基础,是引导群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服务群众的一种渠道,在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理论宣讲是党的群众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必须常抓不懈的重大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充分体现在党长期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的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上。在今天,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就必须要在理论宣讲工作中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宣讲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地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历史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的活动中,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千差万别,于是就有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整体“合力”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宣传、发动、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基本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着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党百折不挠,深入群众,教育引导和组织动员了千百万群众投入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团结和带领人民,积极投入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90多年的历史发展证明,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

第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离不开理论宣讲这一重要途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从事群众工作的基本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指党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高度出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11]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就是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正如《国际歌》所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党的全部工作,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党的长期执政,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积极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为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体党员必须经得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通过理论宣讲来让广大党员干部达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目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持“从群众中来”,就是集中群众智慧,实现民主决策,防止工作决策上的失误,等等。“到群众中去”,就是让党的重大决策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并将正确的主张变成党的行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循环往复,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次比一次更科学,一次比一次更正确。党的群众路线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形势,群众工作呈现出多元性、多变性、多样性、松散性、复杂性,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适应,群众工作更多的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法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党必须通过理论宣讲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以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二、理论宣讲是教育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方式

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中心环节。做好了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群众有了正确思想,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有了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行动。党做群众工作历来都是坚持教育引导先行的原则,注重把教育引导工作做到前面和贯穿始终。理论宣讲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团结广大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最有效工具之一。理论宣讲工作做好了,不仅能赢得人心,争取最大多数人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工作,而且能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蓬勃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更好发展。

第一,理论宣讲是用科学理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方法。以科学的理论教育群众,就是要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宣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0多年来,党始终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水平,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党带领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理论的巨大作用。

但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的人认为,理论是空的,物质才是实的,思想是无关紧要的,经济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片面地认为,理论教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需要,与群众关系不大。于是,有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党的高级干部,终因头脑空虚、理论失误、思想错误而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倒在了物质、金钱和经济利益面前,使个人身败名裂,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讲,教育广大群众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和行动。同时,要结合实际,针对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思想理论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广大群众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等问题。使广大群众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

第二,理论宣讲是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群众,提高群众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一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群众。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现阶段,爱国主义就是爱社会主义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促进祖国统一。理论宣讲就是要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宣传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历史上创造的灿烂文明和辉煌成就,特别要结合重要节日、重要历史事件和革命领袖及杰出历史人物纪念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宣讲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觉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二是围绕集体主义教育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集体主义就是一切言论行动以合乎广大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精神武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格局带来巨大调整,人们的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合理满足,有些人却片面夸大个人利益的至上性,忽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认为集体利益过时了,少数人不惜以牺牲、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来满足个人私利,甚至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对此,党中央十分强调集体主义教育问题,并把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就是要通过理论宣讲,教育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使他们懂得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必须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绝不允许出现为了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

三是围绕社会主义观念教育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观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得出的一条真理。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一些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了,产生了信仰危机。为此,党加强了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同时,也要看到这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长期从根本上解决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仰,首先要教育群众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某些党员干部群众之所以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和动摇,主要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从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做了科学的回答。只有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才能帮助人们增强社会主义信念。还要教育党员和群众正确看待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讲明白,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曲折和反复是很正常的。社会主义低潮是暂时的,它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因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是错误的。

四是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群众,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胡锦涛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荣,以背离人民群众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营造了一个旗帜鲜明、团结和谐、文明向上、秩序井然的良好社会风气。但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社会中产生了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不道德行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贪污腐化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成为社会公害;有的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就是要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明确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这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理论宣讲是组织动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群众只有组织动员起来,其力量才是无穷的,否则就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可见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性。在当前,动员组织群众,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组织群众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一,推动科学发展,要组织动员群众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就必须组织动员群众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就是组织动员群众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首先必须要向广大群众讲清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教育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使广大群众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向群众讲清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讲清楚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推动科学发展,要组织动员群众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四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理论宣讲让群众认真领会和把握“四个必须”的基本要求。

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的统一。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要向群众讲清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紧迫性。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推动科学发展,要组织动员群众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推动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是实现经济上的全面小康。应当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成就巨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发展到总体小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的问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为此,党的十七大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理论宣讲让群众明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理论宣讲要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各方面积极性,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具体说,就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宣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领会这一关键性战略决策部署,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实际行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之,要通过理论宣讲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宣讲,使全党、全民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四、理论宣讲是教育引导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

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要紧紧依靠全体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理论宣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给广大群众,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建设,使广大群众在共建中共享,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要通过理论宣讲向群众讲清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许多现实中的事实证明,人的素质如何、能力如何、经济收入如何等,都与其受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向群众积极宣讲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对群众进行宣讲过程中,要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特别要注重宣讲党和政府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扶助和倾斜性政策,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

要通过理论宣讲向群众讲清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较大是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就业主要靠政府安置已经不现实,劳动力资源已纳入市场调节。因此,要通过宣讲,使群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群众围绕经济发展自主创业。同时,要加强政府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宣讲,引导和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和可能,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通过宣讲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使更多的群众不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且能不断地增加经济收入,体现人生价值。

要通过理论宣讲向群众讲清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在群众中积极宣讲党的社会保障政策,如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生育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和参加社会保障建设,做到应保尽保,使生活和工作困难的群众感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到社会主义的温暖,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通过理论宣讲向群众讲清楚,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多样性、多元性、多变性的特征日益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矛盾增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出现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因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利益纠纷、集体上访、群体事件增多,而且有的行为比较激烈,影响到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也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如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迅速增长的矛盾,就业、下岗压力不断加大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的矛盾,日益强烈的环境保护要求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矛盾,人口流动增速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矛盾,劳动力自主择业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矛盾,等等。所有这些复杂的矛盾,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对群众持之以恒地进行正确的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8-1139页。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

[6]《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7]《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7页。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4页。

[10]江泽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人民日报》1998年2月19日。

[1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