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花板官员”的愿望与无奈

“天花板官员”的愿望与无奈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往往把那些晋升空间不足的官员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官员”。三是“天花板官员”自我评价降低产生心理脆弱。体制因素是产生“天花板”干部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天花板官员”的心理建设,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天花板”的高度,减少各种限制。从干部管理体制中不断完善“天花板官员”的管理使用,探索干部

“天花板官员”的愿望与无奈

周苏欣

引言:

某机关干部王某长期工作在副科级工作岗位上,工作踏实肯干,能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由于机关晋升职数有限,长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内心的发展愿望和现实的情况产生了冲突,导致内心的无奈和失落。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具有代表性。健康心理是一种心态、一种修养、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因此,加强“天花板官员”的心理建设,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如何关心这一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如何处理机关干部的发展需求和职数限制间的冲突和矛盾,值得各级部门和此类群体自身的思考和关注。

一、得不到升迁引起内心苦闷

某机关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来自各部门的数十名干部参加了这次会议。某单位50多岁的副主任科员王某和来自另一部门的赵某交流的很是投机。此前他们见过数面,互有好感。

晚饭后,两人在联谊活动的一个角落继续聊天,话题逐步转向彼此的成长经历,王某敞开心扉说了自己的想法。看着身边的其他干部升迁的升迁,转岗的转岗,而自己在岗位上认认真真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付出了辛勤劳动,十多年来没有升迁和调任,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激动之时嚎啕大哭,泪流满面,堂堂七尺男儿,内心积压了长久的痛苦、一时得到了宣泄。见此情景,赵某安抚王某说:“机关里不少同志退休时还是个副科级。你自己也应尽力调整好心态,毕竟做大事的人少,平凡的人多,我们都应认可平凡、接受平凡,多与群众联系。”并表示如有机会把情况向有关方面反映。话虽简短,还是起了作用,王某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二、“天花板官员”的愿望与无奈

人们往往把那些晋升空间不足的官员形象地称为“天花板官员”。调查显示,“天花板官员”在45—55岁年龄段上扎堆,每个层级都存在“天花板官员”。在党政机关中,“天花板官员”是一个庞大的干部群体,特别是中层这一级,只有大概10%—15%能够在仕途上继续升迁,剩下的就形成了所谓的“天花板官员”群体。

目前中国科级职务以下的公务员占92%,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职务以上。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压缩了发展空间,导致“天花板”干部越来越多。王某嚎啕大哭,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例。

一是“天花板官员”升迁压力产生心理疲劳。这是“天花板官员”中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感到劳累。这是典型的生理疲劳,不少领导干部每天无规律繁重工作。二是出现工作厌倦。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特征,不少“天花板官员”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公务活动,得不到升迁产生心理饱和,工作兴趣和激情减退。三是诱发心理疾病。由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常见的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和心身性疾病。

二是“天花板官员”暗中攀比产生心理失衡。当身边产生幸运者,人们总不免对其“幸运因素”进行解析,免不了用自己的情况与幸运者进行对比。如果有一些升迁者不符合公认的标准和程序,或者不如未获升迁者,人们自然会埋怨为什么“幸运之神”不能眷顾自己。

三是“天花板官员”自我评价降低产生心理脆弱。“天花板官员”因长期不能变换职务,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容易造成心理紧张,就会长期处于自责、紧张,甚至恐惧状态。表面上坚强的人其实可能最脆弱,在自然、社会面前,没有绝对的强人,这一规律必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平时没有适宜的环境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遇到“知音”或者倾诉者,七尺大汉大哭也并不奇怪。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人都需要心理安抚。

四是“天花板官员”沟通消极产生心理郁闷。“天花板官员”心理郁闷主要表现在:一是失落。有时很想得到但却得不到,目标走失,产生空虚、迷茫、无可奈何等心态。二是孤独。由于升迁失败,精神压力就会很大,心理负担沉重,产生自我封闭。三是猜忌。因不自信而猜疑,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会产生猜忌心理,给“天花板官员”自身带来精神和心理折磨,同时产生对周围人或下属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与同事之间产生巨大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三、“天花板官员”产生的原因

一是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公务员大部分人将“晋升”看作官员仕途最终的方向与最成功的标准,是有其政治文化思想基础的,这就是“官本位”。“官本位”政治文化是主导中国传统政治的主流政治文化。“官本位”不仅阻碍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压抑人的自由精神、主体性和科学理性精神,而且严重阻碍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另一种形态—“民本位”只是从属于“官本位”政治文化,从未在上层建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体制因素。体制因素是产生“天花板”干部的主要原因。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职级与职务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公务员的晋升制度还没有完全走向公平与绩效导向,对干部缺乏明确的业绩评估,一些干部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熬年头。一些选任的干部本来是“任期制”,结果变成了长期任职。另外,公共部门干部缺乏交流通道,公务员只有在本机关向上升的一元化上升通道,缺乏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交流渠道,公务员缺乏职业发展的“旋转门”。

三是“干部年轻化”。“受任职年龄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干部年轻化,在干部任用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因而不同层级的干部在升迁中往往会遭遇不同的任职年龄‘天花板’。”28%的受访者认为“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特点使‘天花板’干部的产生和出现成为必然,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是个‘金字塔’形状,必然意味着越高级的官员数量越少”。

四、如何面对官员“天花板”现象

健康心理是一种心态、一种修养、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因此,加强“天花板官员”的心理建设,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一是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官员“天花板”现象的解决之策还是重塑官员为官从政价值标准,真正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从政理念。干部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干部培训阵地,增加警示教育和正面引导教育。有必要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可以参照国外成功做法,增加年功收入权重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努力改革现有的组织人事制度,推行干部选任阳光化,增加透明度,确保有真才实学、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能够突破“天花板”。最大限度地提升“天花板”的高度,减少各种限制。从干部管理体制中不断完善“天花板官员”的管理使用,探索干部低职位,高待遇的评价使用体系。职务不变,给予高一级的待遇。要建立公务员的正常退出机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通过退出机制,及时调整机关工作人员结构,腾出编制和职位,让不适宜继续工作的人有另外一条路可选择,以释放压力,减少焦虑。

三是强化情绪疏导和思想沟通。目前,怎样抓好“天花板官员”心理建设,这项工作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那么,如何加强“天花板官员”心理建设研究呢?

一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门科学看待,努力认识和揭示其规律。

二要借助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力量。“天花板官员”心理建设的调查研究,其渊源、现状、发展,涉及到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借助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力量,吸引其参与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这门科学的认识。

三要加强研究工作的组织。如确定课题,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要通过强化研究,不断深化对这项工作规律的认识、经验的总结,并运用于实践,推进对领导干部心理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是宜掌握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能。如何做到科学化解各种压力,就要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技能。要对不能升迁的压力有所认识、有所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可通过专业科学评估自己的心理状况。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

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很多,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等等。

思考题

1.造成“天花板官员”困惑的因素有哪些?

2.“天花板官员”的心理压力能否得到缓解?

3.如何改善“天花板官员”的工作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