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国的无奈

英国的无奈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欧洲的统一一、欧洲的纷争与联合17世纪中叶之后,欧洲国家陷入了连年的混战。目前,欧盟国家已发展到27个,使用欧元的国家已有16个,欧盟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1815年英国打败拿破仑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

第三章 欧洲的统一

一、欧洲的纷争与联合

17世纪中叶之后,欧洲国家陷入了连年的混战。这个时期欧洲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工业革命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战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技术的进步,武器越来越先进,战争也越来越残酷。在这300多年的混战中,战争的主角有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沙皇俄国和普鲁士(后来的德国)等。也就是说,当时欧洲所有的强国都陷入了连年的混战当中。这期间,比较大的战争有:三十年战争(1618~1648)、英西战争(16~18世纪)、英荷战争(1652~1674)、俄瑞战争(17~19世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七年战争(1756~1763)、拿破仑战争(1799~1815)、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德国统一战争(1864、1866、1871)和两次世界大战等十多次大的战争。每个战争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若干个战役,而每个战役又分为若干个地区战争。也就是说,在欧洲近代的历史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战斗。欧洲的近代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在这期间,战争主要是围绕着英国、法国、西班牙、德意志和沙皇俄国之间在欧洲的争霸而展开的。由于在这些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有绝对的势力击败其他所有的国家,因此,欧洲国家的战争注定了是连年的混战,就像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当然在欧洲大陆也出现过军事强权,像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和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尽管当时这两个国家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并一度占领大半个欧洲。但国家的人口和资源不支撑长期的战争,再加上战争的非正义性,注定了战争的失败。

彻底改变欧洲历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由“轴心国”发动的战争在欧洲迅速蔓延,并最终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这次大战,除瑞士以外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战斗,另外,美国、东亚、非洲等几乎全世界主要国家也受到牵连,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惨烈、造成的危害之大都是空前的。战争最后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终。也就是从那时起,欧洲才结束了300多年的混战,进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期。

欧洲之所以长期处于战乱,主要是在近代欧洲,始终没有出现超级霸权,结盟成了对敌军事和政治斗争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于是军事、政治、外交上的纵横捭阖、拉帮结派,在欧洲成为了经常上演的人间喜剧。为了国家利益或者个人利益,背信弃义的事情经常可见,即使签有同盟条约或者已经对盟国的敌国宣战,也不会马上投入战斗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正如“二战”中当德国纳粹进攻和侵占波兰时,英法两强均已对德宣战了,但是都默契地不参加战斗,形成了所谓的“奇怪战争”。如果不是纳粹进攻法国,英法可能还会保持那种可耻的“中立”呢!

同样,为了国家利益或者个人利益,朝秦暮楚的事情也是经常可见的,上一次战争中我们还是盟友,下次战争我们就成了敌人的事件同样屡见不鲜。如英荷战争中,法国先是英国的敌人,后来却与英国走到一起;又如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中,两个国家是死敌,但是后来又共同参与瓜分波兰、共同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还是这两个国家,在后来的普丹战争中结盟,然后对阵疆场,再是共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希特勒时代干脆合并、同流合污。也就是说,在近三百年的欧洲混战中,大国发动战争之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侵略别国领土和殖民地、攫取别人财富,很难有什么正义可言。

“二战”之后,由于美国和前苏联的崛起,欧洲国家沦为了配角。这个时期的世界主要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来主导,欧洲西部和东部分别成为美国和苏联的一个棋子,欧洲内部原有的矛盾已发生转移。以前的战争根源在于内部争霸,而战后欧洲沦为了别国的附庸,内部战争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也许是欧洲结束连年混战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崛起,欧洲国家的混战局面也许还会持续下去。

尽管随后的世界一度进入了长期的冷战,但毕竟没有造成以往那样严重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先是成立了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欧共体,后又发展到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欧盟,并且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欧元。目前,欧盟国家已发展到27个,使用欧元的国家已有16个,欧盟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目前,欧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目前正朝着建立统一的政治目标迈进。而一旦建成,欧洲将成为一个实质上的联邦制国家,其综合实力将超过美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二、英国的无奈

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加速。在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186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40%以上,英国的对外贸易也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0%。英镑成为世界货币。这个当时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仅有0.2%,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2%的国家几乎创造了世界上近一半的工业产值。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是与英国的扩张紧密相连的。1588年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在此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打败拿破仑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通过对外扩张,大英帝国的领土面积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人口4亿多,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4。大英帝国除拥有英伦三岛外,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都陆续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然而,殖民地面积的扩大,也给英国的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使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英国对殖民地大肆掠夺,必然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这样消耗了英国的国力。比如在1899年8月与南非布尔人争夺宝藏爆发的战争,使英国伤亡2万多人,耗资20多亿英镑,历时3年也没有完全控制南非。同时,各殖民地的民族意识逐渐高涨。到“一战”结束后,大英帝国开始全面瓦解。“二战”结束后,英国实际上已沦落为二流国家。

在经济方面,英国最早实行了工业革命,在世界上率先取得了发展,到1880年前后达到高峰。英国的发展,使德国、法国和美国奋起直追。由于德国和美国在技术革新方面比较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大,在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的研制方面逐渐超过了英国。到189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英国,尽管在军事领域英国还占有优势地位。到20世纪初期,英国的经济又被德国超越。这样,英国逐渐失去了世界的领导地位。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自相残杀,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英国彻底让出了世界的领导权利。

“二战”结束后,英国追随美国,加入了北约阵营,成为美国的马前卒。由于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英国的综合国力大大下降。英国经济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四的位置。但到2006年,被中国超过,落到第五的位置。而2008年,英国经济又被老对手法国超过,落到世界第六的位置,并且今后有被意大利赶超的危险。对于印度这个曾经的殖民地,赶超英国的经济也许只有5年左右的时间。这样,英国的经济将会滑落到世界第八的位置。由于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显著下降。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英国经济大幅度衰退。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发布的数据, 2008年第三季度,英国经济增长为-0.5%, 16年来首现负增长,并且衰退的程度在加深。

就经济结构而言,英国的产业除金融业比较发达之外(伦敦是世界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其他产业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尽管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但至今在美国和欧盟之间游离。这就使得英国没有彻底加入到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当中,这必然影响英国经济的发展。

总之,英国作为昔日最强大的国家,受自身资源和人口的限制,英国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尽管战后借助美国的力量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收效甚微。在经济上,由于缺乏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加上没有完全参与欧盟的经济分工,英国的经济在逐渐衰落。英国只能无奈接受二流国家的现实。

三、德国的反思

德国曾经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17世纪,在广袤的德意志领土上甚至存在着1789个独立的政权。诸侯之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之间不断摩擦,德意志一时成为欧洲冲突的战场。而其边塞小邦普鲁士的崛起,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1640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即选侯位,成为普鲁士走向强盛的奠基人。到17世纪末,普鲁士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其军事力量和版图已不亚于欧洲其他王国。而使普鲁士王国走上军事强国的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他使德国成为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1740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死的时候留给他儿子将近1000万塔勒,而整个普鲁士国库一年才收入700万塔勒,他留下的军队的战斗力可以称霸欧洲,而他培养的日耳曼精神更是影响深远。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继承了其前任君主的路线,实行优先发展军事的路线,使普鲁士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在击败奥地利之后,又在“七年战争”中抵挡了奥、俄、法三国联军的进攻,拓展了自己的疆域。

尽管拿破仑给普鲁士以军事重创,使普鲁士一度濒临亡国的边缘,但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励精图治、勇于改革,迅速使普鲁士恢复了国力,并与反法联盟的其他国家一起,最终击败了法国,取得了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但此时的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有38个松散联邦的国家,并且在联邦内,有奥地利这样一个主要的对手。

1862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上台,拉开了德意志统一的序幕。俾斯麦的政策就是靠武力来实现普鲁士的复兴。在普鲁士统一的过程中,共发生过三次王朝战争。首先是击败丹麦,然后联合俄国击败了奥地利,基本实现了北德意志的统一,最后是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拿破仑三世。普鲁士国王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即所谓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样从普鲁士建国到完成对整个德意志的统一,正好用了170年的时间。但由于对法国的羞辱,在两国人民之间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

俾斯麦进行的是民族统一的战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威廉二世上台后,却走上了军事扩张的道路。在1914年,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非正义性,受到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反击,在军事上腹背受敌,于1918年宣布无条件投降,威廉二世流亡国外。德国的君主统治正式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并没有使德国反省。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使德意志帝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因而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在纳粹分子希特勒上台之后,希特勒利用这一民族矛盾,继续实行军事扩张路线。1935年3月16 日,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征兵制,从而突破了《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并入第三帝国,捷克其余地区也在不久后被德国占领,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在德国的保护下独立,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被瓜分。1939年,德国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随后,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二战”爆发。战争初期,德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1941年,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使德国的战线进一步拉长。而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使美国直接参与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同盟当中,这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1945年5月9日凌晨,纳粹德国正式向盟军投降,纳粹德国灭亡。德国在整整26年后,又一次成为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据统计,“二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空前的灾难。德国作为战争的主要策动者,应该对此做深刻的反省。

令人欣慰的是,“二战”后的德国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摒弃了原来的军国主义路线,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并真诚地向世界各国人民道歉。相比日本对战争的态度,德国的深刻反思赢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理解。尽管德国曾经被分裂为东、西德两个国家,但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统一之后,更是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在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还在于德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典范。尤其是“二战”之后,德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苏联解体后,德国一直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2008年才被中国超越。而其人口不过8000万,还不如山东省的人口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德国重视技术创新,其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目前,德国在汽车、机械制造、精密机床制造等方面享誉世界,这正是德国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欧盟其他两个主要成员国英国和法国,在制造业方面几乎没有十分突出的产业。

由于受到人口和资源的限制,德国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借助欧盟的力量就成为其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欧盟成员国太多,各国之间难以协调一致,这就决定了欧盟的发展道路很不平坦。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由于其国际地位的限制,还不能单独领导欧洲。这也决定了欧洲很难成为世界的一极,尽管其总体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

四、法国个性不再

19世纪以前,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欧洲大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00多年以前,在法国这片土地上的高卢人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在公元一世纪被罗马帝国占领之后,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和日耳曼文明对法国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后融合为法兰西文明。

公元476年,在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之后,法兰克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这两个王朝充满了战争和内乱。并且加洛林王朝的疆域包含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大片国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法兰克王朝属于整个欧洲,法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法兰克人的统治结束之后,法国又经历了漫长的内部割据和动乱。随着王权的不断集中,法国的势力也逐渐增强,到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达到高峰。这期间,法国不断对外扩张,最终神圣的罗马帝国、荷兰、西班牙和瑞典在1686年组成反法联盟,经过10年战争,法国以一己之力最终难以与整个欧洲抗衡,不得不签订和约,归还之前占领的全部领土。法国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使法国从思想上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法国大革命不仅对法国的崛起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引导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革命。其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法国大革命的贡献绝对不亚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正是这两场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并使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封建帝国土崩瓦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国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法国对世界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法国的鼎盛时期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在这期间,法国借助大革命的影响,经济和综合国力得到迅速发展。而拿破仑的军事天才也帮助法国几乎完成了欧洲的统一。如果不是拿破仑过于贪婪和急躁,也许欧洲不会出现目前这么多的小国。由于在西班牙陷入了战争泥潭,拖累了法国的精力;对英国的贸易制裁,反而使自身受到更加严重的损失,并且使各占领国离心力加强;尤其错误是擅自发动对俄国的战争,面对俄国的广袤领土和严寒,法国军队不战而败,最终导致了拿破仑的倒台,也决定了法国的最终衰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在欧洲已落后于德国和英国。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在德国的军事打击下迅速崩溃。

“二战”之后,法国勉强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的国际声望得到一定的恢复。法国经济长期以来,在欧洲一直落后于德国和英国。不过在国际事务中,法国历来以个性著称。比如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目前法国还不是北约成员国;法国为各种政治力量提供避难场所;等等。法国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法国的政治影响力,当然也有很多事件对法国产生不良影响。2008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奇会见达赖,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乃至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发展,这对于急需外来援助的欧洲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法国已不是世界的主要强国,其人口和资源也不具备成为世界主要强国的条件,因此,法国想在国际上发挥主导作用,仅有个性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法国想谋求欧盟的领导权,从而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但由于德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远在法国之上,加上英国也虎视眈眈。法国在欧洲的主导作用注定难以发挥,在世界上的作用更难发挥。因此,法国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欺欺人,弄不好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总体来看,法国的主要精力已投入到欧盟一体化的建设当中,并力争在欧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法国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法国已经认识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不包括俄罗斯),目前都难以成为世界的主要力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发挥总体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欧洲各国才能取得更快的发展。

五、欧洲的统一

目前,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人口4.55亿。它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另外还有两个国家被定为候选国,它们是克罗地亚和土耳其。在欧洲45个国家中,目前还有16个没有加入欧盟。其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几乎是不可能加入欧盟的。乌克兰和前南斯拉夫独立的国家大多数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加入欧盟。其余的国家因为太小对欧盟的影响并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欧洲的统一从形式上已接近尾声。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R.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1957年3月25日,六国外长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罗马条约》的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正式诞生。

之后,欧共体成员国不断扩大。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这时欧盟成员国发展到15个。2004 年5月1日,欧盟实行东扩,前东欧十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国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至此,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经济实力足以与美国抗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WKY湖北商标专利网欧盟的主要机构设置如下:

欧洲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议,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它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半年。顺序基本按本国文字书写的国名字母排列。欧盟首脑会议主要负责制定“总的政治指导原则”,其决策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自1975年起,欧盟首脑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必要时举行特别会议。目前,欧盟首脑会议为每半年举行两次。

欧盟理事会。是欧盟的决策机构,由欧盟首脑会议和部长理事会组成。理事会实行轮值主席国制:每个国家任期半年。对外实行“三驾马车”代表制,由现任主席国、下任主席国以及欧盟机构代表组成。欧盟首脑会议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确定大政方针。由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组成,每任主席国期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视情况召开一次特别首脑会议。欧盟部长理事会负责日常决策并拥有欧盟立法权。由成员国外长或专业部长组成。其中外长理事会称为“总务理事会”,处理对外关系和总体政策,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包括:常驻代表团委员会,由各成员国驻欧盟的使团长和副使团长组成,每周举行例会;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是处理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事务的“轴心”,由各成员国驻欧盟代表(大使衔)、欧盟委员会代表和理事会秘书长的代表组成,实行轮值主席制,对外实行“三驾马车”代表制;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下辖秘书长私人办公室、一个法律处和八个总司。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盟条约和理事会决定、向理事会提出立法动议、监督欧盟法规的实施、代表欧盟负责对外联系及经贸谈判,对外派驻使团。实行集体领导和多数表决制。委员会由1位主席、5位副主席、27位委员组成。委员由成员国政府推荐,并征得欧洲议会同意,任期5年。委员会下设37个总司或专门的服务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立法、监督和咨询机构,其地位和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权力正在逐步扩大。议会大厦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议会秘书处设在卢森堡;自1979年起,欧洲议会议员由成员国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此外,欧盟机构还包括设在卢森堡的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院。

欧洲法院是欧盟的仲裁机构,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盟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现有15名法官和9名检察官,由成员国政府共同任命。

欧洲审计院负责欧盟的审计和财政管理。审计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组成。

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同时,制作了欧盟的会旗和会徽;另外,还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了统一货币欧元。

从以上组织形式上来看,欧盟已基本具备了一个联邦制国家的雏形,尽管这种国家共同体与联邦制还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毕竟是向着统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趋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就目前欧盟的情况来看,只要实现了经济和政治的统一,欧洲的统一也就基本完成了。

在经济统一方面。目前实行了统一的市场,并在16个国家实行了统一的货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欧元作为欧盟的统一货币会在整个欧盟中流通。现在主要的障碍在英国,因为英国不愿意放弃伦敦作为国际第二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英国长期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已经使英国的经济遭受重大影响。英镑的力量不足以与欧元抗衡,更难以对抗美元。不加入欧元区,就难以完全融合到整个欧洲的发展当中,从而影响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次金融风暴袭来的时候,英国是第一个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大国。同时,英国经济脱离欧元区,被欧洲其他国家逐渐赶超。英国经济在欧洲长时间排第二位, 而2008年跌落到第三的位置。如果再不加入欧元区,英国经济很快会滑落到欧洲第四的位置。英国既然是欧盟成员国,考虑到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最终还是会加入欧元区的。而其他的小国家加入欧元区应该也不会太久。这样,欧洲的经济就完全实现了一体化。

在政治统一方面,目前道路还比较漫长。首先,各国很难放弃自己的主权。尤其是英国和法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曾经的大国,其民族感情还是很强的。德国是欧盟经济势力最强、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绝对不亚于英法两国。因此要如此众多的国家放弃主权,统一在一个欧洲之下,似乎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因为政治不像经济那样单纯。

其次,欧盟的法律与各国法律存在衔接问题。如果各国不放弃各自的主权,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欧盟的法律与各国法律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欧盟宪法条约》在荷兰和法国的全民公决中接连遭到失败,也充分说明了在不放弃各自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欧洲国家的政治统一必定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统一后的权利分配问题,也对欧洲的统一产生影响。就目前欧盟的权利分配机制来看,还不具备一个联邦制国家的性质。就拿最简单的来说,统一的欧洲,最高首脑如何产生。如果实行现在的轮流制度,是很难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并且很难做到主席国能够为整个欧盟的大局着想。在表决权的问题上,新加入的国家和先前加入的国家、大国和小国、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在对表决权的要求上也不一致。权利斗争,将是今后欧盟内部不可避免的主要矛盾之一。

尽管在政治方面的统一还比较漫长,但目前欧盟的经济一体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由于欧洲在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方面基本接近,最终达成政治的统一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另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民族主义思想已经逐渐淡化,尤其在欧洲比较明显,因此不排除欧洲最终实现完全统一的可能。其实,欧洲的一体化如果能够实现,将会给欧洲带来巨大的繁荣,这对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有些国家并不欢迎欧洲的统一。对美国来说,如果欧洲实现了统一,欧洲在经济、人口和综合实力方面就超过了自己,这将会宣布美国在全球称霸的终结。鉴于这方面原因,美国在对待欧元问题上一直采取干扰政策。但不管如何,欧洲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

六、欧元的力量

●1.欧元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欧元区现有16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70年,卢森堡首相维尔纳就提出了统一货币的思想,并出台了第一个单一货币计划。随后建立了欧洲汇率蛇形浮动机制(ERM)。1979年,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EMS),并引入了欧洲货币单位(ECU)。德洛尔计划在1987年产生并在两年后被采用,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EMU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单一货币。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三个步骤。

第一步从1990年7月到1993年底。实现了成员国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并实施了多边年度加盟计划,该计划由欧盟经济及财政部长会议统一安排,以达到持续低通货膨胀、金融稳健、汇率稳定等《马约》中规定的目标,争取使所有成员国参加欧洲汇率机制,取消外汇管制,为采用单一货币——欧元奠定基础。

第二步从1994年1月到1998年底。主要是为欧元的诞生做准备。1994 年1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ECB)的雏形——欧洲货币研究院(EMI)在法兰克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货币政策,为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的正常运行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及逻辑框架。1998年5月2 日,经欧盟国家首脑会议和欧盟经济及财政部长会议的推荐,按照投票的多少决定各成员国在第三阶段引入欧元的时间表,并由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货币研究院依据《马约》及其他相关条约规定的加盟条件,对引入欧元的有关事宜进行安排。1998年6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比预期时间提前一个月成立,单一货币的实施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

第三步从1999年1月1日开始。欧元将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以1∶1的比率取代埃居(ECU),在埃居向欧元转化初期,各国的货币将作为欧元的辅助货币流通一段时期, 2002年各国货币将退出流通领域。随着欧元的正式启用,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CB)也将建成,欧洲中央银行体系除包括欧洲中央银行外,还包括所有参加欧元区成员国的中央银行(NCB),类似于联席会议。按规定,所有参加欧元区的成员国中央银行都必须按照其人口和GDP的大小向欧洲中央银行认购股本。欧洲中央银行是决策机构,而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执行机构,欧洲中央银行以维护货币的稳定为首要任务,统一管理主导利率、货币储备和货币发行等,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

●2.各国的经济情况

2006年,欧元区GDP为84373欧元,折合11.11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的GDP为12.95万亿美元,欧元区GDP约占美国的86%。在欧元区国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为5个主要经济大国,其GDP总量占欧元区总量的80%;而德国和法国又是欧元区两个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其经济总量占欧元区总量的46%。因此,欧元区的经济主要是以德、法两国为核心,具体见图3-1。在经济增长方面, 200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2.8%。增长最快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卢森堡6.2%、爱尔兰6.0%、芬兰5.5%;增长最慢的三个国家分别是:葡萄牙1.3%、意大利1.9%、法国2.0%。

图3-1 2006年欧元区各国经济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黄皮书》, 2008年版,第283页。

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有11个,它们分别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瑞典、英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这些国家中,英国、瑞典和丹麦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它们的GDP总量也比较大。其余的国家除波兰是个欧洲大国外,剩下的7个国家属于东欧比较落后的国家,其人口和经济规模都很小。在这11个国家中,经济当属英国最强大,其经济规模甚至超过了其余10个国家的总和。因此,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对欧元的地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欧元区的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欧元就具有了取代美元的总体经济实力,这也是美国极力拉拢英国的原因。因为一旦英国加入欧元区,天平就会向欧元一边倾斜。

●3.欧元的力量

欧元问世9年来,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作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提高。2002年底达到18.7%,比欧元刚诞生后的1999年底增加了6%,而同期美元的比率则降低了3.4%;到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欧元外汇储备比例增至26.8%,而美元外汇储备下降到63%,低于2007年第四季度末的64%及2007年同期的65%。也就是说在欧元问世后,欧元在全球欧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上升了13.4%,平均每年增加1.7%,相应地美元的比重也在逐年减少。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 10年之后,欧元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难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不无警告地指出,到2015年,美元作为世界最大储备货币的地位面临被欧元超过的风险。报告还称,随着使用欧元的国家数目和预期中数目越来越多,且欧元区经济继续增长,欧元比上世纪80年代时的德国马克和日元更具备挑战美元的实力。

随着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也呈现出增高的趋势。表3-1是自欧元问世以来的汇率变化情况。

表3-1 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动历程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欧元自问世到2008年底,兑美元的比价上升了40%以上,而且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还会继续。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美国为了增加流动性抛售欧元资产,一度使欧元有所贬值,但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明朗化,欧元总体上是升值的。这也反映了欧元地位的增强和美元地位的相对衰落。

欧元储备的增加和货币的升值,是欧元逐渐强大的表现。具体来说,欧元的产生,给整个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带来如下的好处:

一是减少各种壁垒,能够充分发挥大市场的作用。由于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在欧元区内部的贸易从国际贸易变成了国内贸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贸易的成本和费用,有利于产品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是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人员的自由流动和信息更加畅通,加上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能够很方便地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同时扩大了市场,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分工协作。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之后,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就处在了相同的竞争环境之下。这样,各国就会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自己的优势产业得到快速的增长,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而那些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的产业会逐渐萎缩。这就增强了欧元区的总体生产效率,对欧元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是发挥规模优势,抗衡美元。目前,美元霸权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它不但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还给其他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欧元强大之后,可以削弱美元的霸权,有利于建立多边的国际货币新体系。提高欧元的地位,最直接的办法是促使非欧元区国家尽快加入欧元区,尤其是敦促英国尽快加入,这对英国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而英国好比一个砝码,如果放到欧元区一边,天平就会从美元向欧元倾斜。同时,为了巩固欧元的地位,欧盟还会继续扩大。这样,当进一步扩大的欧盟国家都使用欧元的时候,即使没有其他的强势货币出现,美元独霸世界的时代也会宣告结束。

七、欧洲的未来

历经300多年的内部混战和近半个世纪的东西部对抗,欧洲国家终于开始走到了一起。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它们才终于彻底明白,原来的兄弟之争使自己落伍了,而欧洲要再度兴起只有走联合的道路。目前,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已基本建成,政治一体化也在稳步推进,欧洲的未来一片光明。

当然,目前欧洲的统一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德法之间为争夺欧盟领导权明争暗斗;英国身在曹营心在汉,至今还抱着美国的大腿不放;各国之间还存在着利益纷争等。归纳起来就是各国在主权问题上还不可能完全放弃,而欧盟的统一显然需要在政治上高度一致。这一矛盾就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国家的联合不可能达到统一的程度,欧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