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

我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技术与研发供给上,我国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企业研究所,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购买国外技术等。  199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6.2%;2002年超过日本;2005年超过美国;2006年超过欧盟27国成为世界第一。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5年,这一阶段进行了科技体制的改革,强调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第三阶段是从1995年到2006年,这一阶段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同时1998年由中科院首次倡议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第四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其间提出了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三大规划”,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标志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走向成熟。

  目前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一、创新的要素供给方面

  在知识与技能供给上,在近年来大规模发展教育,且大学、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等规模扩张迅速的背景下,知识与技能的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产学研联动但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在资金供给上,目前我国支持创新的资金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对最为充裕的时期,特别是近年来资本市场上大规模发行新股、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内资金支持等,都为我国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管理供给上,改革开放后,大量国际500强企业入驻中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本土管理人才,同时本土大学开始接轨国际商学院制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在技术与研发供给上,我国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企业研究所,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购买国外技术等。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8%提高到2.2%,技术与研发供给将会有更大提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将降低到30%以下。

  总体上说,在创新的要素供给方面,我国创新资金供给充裕,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管理逐步提高,但技术和知识转化效率有待提高,同时我国还因为政治等因素面临国外高科技的技术封锁。

二、创新的市场需求方面

  199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6.2%;2002年超过日本;2005年超过美国;2006年超过欧盟27国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中国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近20%,相当于欧盟的1.14倍、美国的1.46倍、日本的2.45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创新的市场需求仍然以外需为主,外需为高技术产品的主要需求来源,对于高技术、创新型产品的内需因国民可支配收入过低而不足。价格为多数国民第一关注因素,而定制化等较高层次的需求主要来自沿海发达城市以及海外。

  政府采购也为创新的市场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采购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采购行为日益规范,采购范围持续拓展,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实施范围由单纯的货物类采购扩大到了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采购规模从2005年的2 900多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 000亿元左右,累计节约资金约4 00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支持国内产业,我国建立了进口产品政府采购审批制度,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中低端网络设备新购基本做到“零进口”。在此过程中,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环保、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完成了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送审稿)》的修改完善工作,制定了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进口产品管理等方面的20多个配套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规章为依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同时,采购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采购单位和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工日趋合理,“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三、创新的政策环境方面

(一)科教政策

  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经达到9 000万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还将翻一番,达到1.8亿人。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进入世界前5位(预计将于2013年实现)。

表4.1我国各时间段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

时间段

世界排位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

1994~2004年

18

-

1995~2005年

14

-

1996~2006年

13

-

1997~2007年

13

-

1998~2008年

10

4.6

1999~2009年

9

4.6

2000~2010年

8

5.2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0)》。

(二)财政税收政策

  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地方政府收入相对不足,导致地方负责的教育、医疗及公共服务投资相对滞后;同时,由于资源税除了石油税外其他归地方政府,导致资源过度开采以及环境问题等,都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三)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较为齐全,包括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商标法及实施条例、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技术合同法、标准化法及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药品行政保护条例等。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规划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届时我国的专利数量将成为全球第一。

四、创新的基础设施平台方面

  我国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上走在国际前列,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2010年11月1日,美国工程院发表报告: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如世界最快的计算机和高速列车、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里程、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不久还将实施国际空间站和火星探测计划。总体上说,我国在交通、能源、信息网络的硬件方面通过近30年的建设已取得相当进步,但软件(管理)方面有待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