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上财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结构性分析

年上财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结构性分析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为当年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的算术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  图1.1显示,2004~2007年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持续上涨,但2008年之后呈现较大波动。  从入围2014年上财500强企业数量较多的7个省市来看,2014年竞争力指数整体基本持平。

一、2004~2014年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概况

  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为当年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的算术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的总体竞争力水平(以下各分指数与之相同)。指数以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为基期(取值100),以后年份均与基期相比,2011年总指数为108.78,2012年总指数为105.37,2013年总指数为94.87,较上一年度下降近10个点,连续三年均呈下降趋势,2013年下降尤为严重。2014年基本与2013年持平,显示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的阶段性底部。

Image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图1.1 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

  图1.1显示,2004~2007年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持续上涨,但2008年之后呈现较大波动。其中,2008年和2009年下跌态势严重,2010年跳升达到111.76,2011年再次下滑至108.78。从宏观层面分析,2008年底至2009年末,中央实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促使2009年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经济基本面呈现调整态势,2011年的欧债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受到欧债危机的波及效应,中国500强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尤其钢铁、煤炭、石油、远洋等行业),这些企业是500强企业的“主力军”,从而使竞争力指数在2013年表现出严峻的下滑态势。2014年是改革之年,我国企业还处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的过程中,虽然竞争力综合指数小幅上升,但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从追求速度到追求盈利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形势依旧很紧迫。

  从盈利、成长和规模三个分指数来看,呈现分化态势:成长指数小幅增长,规模指数基本持平,盈利指数小幅下跌。

(一)规模指数小幅下降(基本持平),但在国际上相对地位提高

  2014年中国500强规模指数为91.71,比2013年的92.31减少0.6,中国500强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利润、从业人员等方面基本持平。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为228.62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了56.68万亿元,总资产为176.42万亿元。同样,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成功突破了100整数大关,包含中国台湾地区在内,中国上榜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00家,从而表明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相对地位继续有所提高。

(二)盈利指数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减缓

  2014年中国500强盈利指数为78.32,比2013年的81.27下降2.95,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原因在于,中国500强企业亏损企业数量与2013年持平,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亏损企业有43家,接近总数的10%,亏损超10亿元的企业有19家,亏损面有所扩大,从而导致了指数比上年小幅下滑。从动态来看,盈利指数创出新低,说明我国企业需要适应新常态,亟须加快转型,不仅仅要找到新的盈利点,更紧迫的是要提高创新力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提升员工素质,进而提高人均净利润率。

(三)成长指数小幅上升

  2014年中国500强成长指数为117.52,比2013年的112.57小幅上升了4.95。主要原因是2012年指数从上年的130.91大幅滑落以后的基数相对变低导致的。指数表明我们仍然需要研究并解决相关行业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使得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寻找新的经济成长点,拓宽自身发展路径,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表1.1上财500强竞争力指数总表

指数年份

综合指数

盈利指数

成长指数

规模指数

2004

100.00

98.80

112.89

88.06

2005

101.84

104.74

122.09

77.51

2006

102.47

99.59

117.88

89.87

2007

103.37

101.09

116.58

92.33

2008

99.00

100.90

106.57

88.97

2009

98.83

93.93

111.64

91.26

2010

111.76

107.88

136.66

90.48

2011

108.78

104.20

130.91

91.19

2012

105.37

107.77

116.09

91.50

2013

94.87

81.27

112.57

92.31

2014

95.21

78.32

117.52

91.71

二、上财500强分地区竞争力指数

  图1.2显示出中国500强企业分布的严重不平衡性,这一现象存在了10多年。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主要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带,东部地区9个省市共有355家企业入围,与2013年持平,占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总数的71%;中部地区6个省区共有57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减少了2家,占11.4%;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共有68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了6家,占13.6%;东北地区3个省共有20家企业入围,占4%。

  从入围2014年上财500强企业数量较多的7个省市来看,2014年竞争力指数整体基本持平。图1.2显示出北京、江苏、山东这3个省市小幅下降,其他省市均小幅上升,但是总体来看,除广东省大幅上升12.65%外,其他各省市涨跌幅度都不是很大。

  其中,上海以114.39处于第一位,一举超过了北京。需要注意的是,上海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小幅上升了1.6%,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企业的发展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北京下降近1.3%,以113.52的指数在这7个省市中排名第二,被上海反超;广东竞争力指数为108.61,大幅上升了12.65%,位列第三;浙江竞争力指数为95.11,仅上升了2.4%,位列这7个省市中第四名。从指数上我们看到,北京、上海、广东距离不断拉近。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和江苏两省的指数小幅下跌,均跌出了90,说明这两个省的经济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Image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图1.2 上财500强企业的地区竞争力指数

三、2014年上财500强分行业竞争力指数

  行业竞争力高低取决于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业内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能否获取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利润率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企业所选择的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其二是企业在该行业所处的位置。企业应能在该行业发挥自身优势,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2014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行业中,5个属于服务业,5个属于制造业。5个服务业中,银行业因其拥有较高的规模指数、盈利指数与成长指数而位列第一。与2013年相比,煤炭采掘及采选业、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等行业跌出前十,主要原因是我国处于转型过程中,重工业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有些行业总体亏损,从而导致这些行业跌出前十。新进入前十的四个行业分别是电信、邮寄、速递等服务业,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业,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以及人寿保险业。虽然有上海绿地、广东恒大等14家企业入围,但是由于其规模指数和盈利指数下降较大,2014年排在了第14位,这也是房地产行业连续第二年竞争力指数下降。综合保险业虽然只有太平洋保险、太平人寿与平安保险入围,因其成长指数高达158.48而排到第四。邮电通信业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和邮政4家企业,属于信息服务业,入围前十中的第五名是因为其规模指数位居第一,高达196.61。

  银行业依旧排名首位,但竞争力指数从上年的183.03下降到177.49,主要是盈利指数、成长指数大幅下降。这是因为我国在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同时国家逐步放开对银行业准入条件的情况下,银行的利差利润受到影响。但中国银行企业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使得规模指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贯化的高利润经营使得银行企业从容应对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表1.22014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行业

排名

行 业

企业个数

竞争力指数

盈利指数

成长指数

规模指数

1

银行业

16

177.49

171.86

188.94

172.16

2

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生产业

3

167.16

181.59

130.08

188.81

3

财产保险业

1

150.66

107.11

164.83

186.50

4

综合保险业

3

137.71

117.37

158.48

139.78

5

电信、邮寄、速递等服务业

4

136.86

122.11

95.66

196.61

6

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业

1

131.39

137.63

113.69

142.46

7

通信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

3

129.21

136.89

113.38

136.71

8

人寿保险业

5

126.40

93.02

162.37

127.89

9

烟草加工业

7

126.31

169.88

120.75

81.52

10

轨道交通设备及零配件制造业

2

125.47

104.50

146.03

128.51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依托产业结构的布局。行业之间的效益与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表1.3列举了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平均收入利润率超过10%的行业。数据显示,平均资产利润率超过10%的行业只有3个,比2013年的6个减少一半,分别为饮料加工业,农林机械、设备及零配件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有3个行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超过10%,其中银行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最高,达到23.36%,这也反映了银行业在中国的独特地位。

表1.3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平均收入利润率超过10%的行业

排名

行业名称

平均资产

利润率

(%)

行业名称

平均收入

利润率

(%)

1

饮料加工业

16.06

银行业

23.36

2

农林机械、设备及

零配件制造业

14.08

信息、传媒、电子商务、

网购、娱乐等互联网服务业

11.84

3

烟草加工业

10.66

酿酒制造业

10.38

  资料来源:《2014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

  四、2004~2014年前七大行业竞争力指数

  2014年银行业、石油石化业竞争力依旧维持前两位,并且它们的竞争力指数也有大幅度上升,其余五大行业的竞争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并跌出前五,下降最严重的是黑色冶金行业和煤炭行业,分别下降21.04%和16.72%(如图1.3所示)。

Image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图1.3 2004~2014年上财500强前七大行业竞争力指数

  银行业近几年的良好表现根源于银行业以外企业的良好表现,大企业扩张与投资极大地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发展。排在第二位的行业是石油石化,其行业竞争力指数呈现提升态势,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上升为167.16,从近5年净利润的发展来看,石油企业也出现了“大起大落”的态势,石油行业的企业运行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轨迹比较吻合。

  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共有51家“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企业上榜,入围企业数目连续11年位居第一。但竞争力指数显示,“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2014年竞争力指数为65.66,相对于2013年大幅下降。从企业经济数据来看,51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亏损,相比2013年有所好转。“煤炭采掘及采选业”竞争力指数为63.45,持续大幅下降。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一度非常之大,但是随着近两年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煤炭行业的下游企业发电、钢铁、建材等对煤炭的需求大幅度下降,供大于求的现象频现,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从而导致相关企业业绩出现严重下滑。26家煤炭企业到2014年有1家亏损,其他企业利润也不高。

  七大行业的高竞争力指数反映了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充分享有政府限制竞争、产业进出门槛高的有利外部条件,是支持竞争优势外生论的很好证明。然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贯彻和深入,外国政府将会要求中国对等地开放这些政府管制性和垄断性行业,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或难以持续,最终超竞争的市场环境势必要求企业改变获取竞争优势的路径,即从依赖有利的外生条件转变到自身控制的内部条件。企业应该更多借助竞争优势内生论,从资源、能力、行为制度以及战略选择的角度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五、2014年上财500强竞争力指数不同性质企业对比分析

  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在持续下滑,显示出我国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济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2014年入选500强的有300家国有企业,其中有36家营业收入负增长,200家民营企业中有14家出现负增长,各种所有制企业指数均有所下降。从竞争力指数来看,国有企业从2013年的95.90下降到95.54,基本持平;民营企业从93.17小幅上升到94.72,上升约1.55个点。国有企业总营业收入为44.88万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9.19%,资产总额为160.8万亿元,占比为91.16%,实现利润3.02万亿元,占比为87.99%,国有企业的规模远远领先于民营企业。

  从盈利能力看,民企依然优于国企,2014年两者盈利指数相差29.34,比上年的25.19扩大了4.15,2014年两类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下降了,国企下降得更快,进而拉大了与民营企业获利能力的距离。2014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成长指数均有小幅上升,民营企业上升较快,两者之差缩小了,说明民营企业的成长速度高于国有企业。在规模指数上,民营企业指数降低,而国有企业小幅上升,两者之间的规模差有了略微的上升,民营企业在规模上的发展低于国有企业发展规模。整体上讲,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依然远远强于国有企业,而在其他方面两者的差距变化凸显了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适应能力比较强,但是规模还有待扩大。这也同时反映出国家推出混合所有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表1.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含其他)2013年、2014年上财500强指数对比

指数类型

企业性质

2013年指数

2013年差异幅度

2014年指数

2014年差异幅度

综合指数

国有企业

95.90

2.73

95.54

0.82

民营企业

93.17

94.72

成长指数

国有企业

113.94

3.62

118.05

1.32

民营企业

110.32

116.73

盈利指数

国有企业

71.75

25.19

66.59

29.34

民营企业

96.94

95.93

规模指数

国有企业

105.23

34.18

105.82

35.29

民营企业

71.05

70.53

  资料来源: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从其他运营指标看,虽然国企的竞争优势不容乐观,但是2014年拉近了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距离。国有企业在收入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等方面超过了民营企业,而在资产利润率、资产周转率、人均营业收入和平均研发强度上落后于民营企业。因此,从经营绩效来看,国企和民企经营绩效各有优劣。

表1.5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不同所有制经济效益与效率

所有制类型

资产利润率

(%)

收入利润率

(%)

资产周转率

(%)

人均营业收入

(万元)

人均利润

(万元)

平均研发强度

(%)

国有及

国有控股

1.25

4.45

28.15

173.54

7.73

1.15

民营

2.49

3.40

73.19

215.22

7.31

1.82

  资料来源:《2014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