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论工人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试论工人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人类报刊包括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杂志《中国工人》及各省总工会等主办的各类报刊。比如《工人日报》在全国的发行量曾一度超过240万份,省级的如《山东工人报》,发行量最高也曾达到近20万份。工人类报刊的危机大约始于1997年。再加上其他行业报刊的无序竞争及乱摊派、强行征订,使工人类报刊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0月28日,“全国工人报刊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

试论工人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刘乐华 郭晓明

工人类报刊包括全国总工会的机关报《工人日报》、杂志《中国工人》及各省(自治区、市)总工会等主办的各类报刊。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工会组织的机关报刊,它既有别于党报党刊,又区别于中央各部(委、办)及省(自治区、市)各厅所属的行业、企业报刊。这类报刊作为机关报在受到主管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管理的同时,又因其特殊的属性和影响力,在业务方面接受各级宣传部门的管理和指导,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办报路子和风格。

国家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工人类报刊的生存与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入进行,国家有关部门对工人类报刊的管理政策做了几次较大的调整,对该类报刊的发行、办报思路以及广告经营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工人类报刊主要利用各级工会组织网络进行征订发行,读者主要面向基层企业和职工。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类报刊在许多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都订到了班组,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具有广泛影响力。比如《工人日报》在全国的发行量曾一度超过240万份,省级的如《山东工人报》,发行量最高也曾达到近20万份。

工人类报刊的危机大约始于1997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改组、改制全面进行,新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断涌现,工人类报刊的发行和定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依附在工会工作的链条中,长期以来有种“反正有救命稻草”的心态。这类报纸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征订发行过程中依靠摊派的色彩比较浓重,市场存活能力较差,缺乏改革的动力。再加上其他行业报刊的无序竞争及乱摊派、强行征订,使工人类报刊的发行量和影响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004年9月,中宣部召集《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人民政协报》等9家媒体负责人座谈,传达了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意见:这些报纸也要参照2003年的全国报刊治理整顿精神,拿出具体措施限期整改。10月28日,“全国工人报刊发展研讨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与会代表分析了工人类报刊所面临的形势,并就工人类报刊的定位和发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工人日报社社长刘玉明提出:《工人日报》要以“立足三工(工会、工人、工厂)、面向社会、强化特色、走进市场”为基本思路,以“让新闻唱主角,靠特色闯市场,以改革求生存”为指导思想,加快新闻改革步伐,大幅度调整版面。今后,《工人日报》的所有报道要追求新闻性,工会报道要追求针对性,企业报道要追求权威性,维权报道要追求独特性,人物报道要追求典型性,专刊副刊要追求服务性,目的就是要切实扭转报纸发行量持续下滑、办报质量徘徊不前以及影响力不断下降的被动局面。

2005年8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宣部和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改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资纠纷时有发生,职工(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以及由贫富差距造成群众心理失衡等问题凸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新闻宣传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包括《工人日报》在内的工人类报刊,在弘扬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能轻易地推向市场,一推了之。会后,全国总工会根据会议精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的意见》,明确提出:“《工人日报》和各地工人报刊要积极关注和充分反映普通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畅通职工的诉求渠道,理顺职工的思想情绪,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1]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工人类报刊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调整自己的办报思路和宗旨,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和发展期。

工人类报刊的特性和优势

工人类报刊既要向党报党刊学习,又不能照搬党报的办报模式,应该看到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性,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具体表现在:

在定位方面:党报党刊站在全国、全民、全党的高度来办报,更注重自身的指导性、权威性和综合性,以“直接通过新闻手段准确及时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作出权威性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述;广泛深入地报道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为最主要的功能。[2]党报的核心读者群是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及知识分子,这一定位决定了党报是通过影响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再通过主流人群传播来对大众施加影响的。[3]而对于工人类报刊来说,优势就在于“工人”两个字上,在办报宗旨上,喊出的口号就是要办成“职工自己的报纸”。例如,《山东工人报》的宗旨就是“为职工服务,为工会服务”。具体说,就是要把《山东工人报》办成“职工群众离不开的‘好帮手’,工会干部爱不释手的‘教科书’”,贴近生活实际,贴近职工群众思想,贴近生产一线,变原来定位的“权威性、指导性”为“权威性和有用性相结合,指导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强化报纸的服务意识,把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新闻报道变为一个个鲜活的新闻事实,让读者感觉到报纸真实、可亲、有用。用好了这些优势,即造就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发行方面:不论是国有、集体还是民营(企业),不论是合资(企业)还是独资(外商独资企业),按照我国的《工会法》章程,都必须建立工会组织,都必须按照职工工资总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用来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人类报刊是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喉舌,许多基层工会组织愿意拿出部分工会经费来优先订阅工人类报刊。这部分订报费用既不是企业“三乱”,也不应算做摊派发行,因为基层工会主席在工作中需要学报、用报,需要通过报刊上的理论和新闻事例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职工需要从报纸上了解有关政策和法律知识,保障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报刊经营的市场化、集团化方面:很多党报都走上了集团化发展之路,工人类报刊对此要特别慎重。从目前来看,除了上海《劳动报》市场化路子走得比较成功外,全国的工人类报刊探索市场化路子得到的并非都是成功,也有惨重的代价和教训。《工人日报》曾尝试过“母报坚守,子报闯市场”的集团化路子,可惜由于创办的都市报《北京新报》2003年6月严重违反新闻纪律过早地折戟沉沙;原来由重庆市总工会主办的《现代工人报》,曾在1999年大胆地进行了市场化运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改旗易帜”被划转到了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旗下,2004年10月中旬该报正式改名为《时代信报》,成为一家新闻周报。

《山东工人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其他报刊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自身“省总机关报”的定位不能变,也不应该变,这是由工人报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所决定的。报刊结构调整,不等于“凑热闹”跟风去办都市类、生活类报刊,去进行惨烈的、无序的竞争,而是努力使“工会机关报”的“有用性”和“服务性”得到体现和加强。要在原有定位的基础上,“开拓市场,小步快跑,稳妥前进”,等待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条件成熟时再抓住时机走集团扩张和大发展之路。

办好工人类报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发挥工人类报刊的天然优势,“眼睛向下”,到基层、生产一线去做好典型人物的挖掘和选树工作,报道出职工喜爱、可亲可敬和具有感染力的先进人物来。《山东工人报》在报道先进典型人物方面,从更深层面去挖掘,力争反映出先进典型的闪光点和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比如,自学成才、创造了“振超效率”的新时期工人的楷模——青岛港务局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在重金聘请面前不动心、一心为国企奉献青春的齐鲁石化公司车间主任韩峰;立足岗位成才、被工友誉为“革新大王”的济南钢铁集团炉前工贾广顺;潜心研究脑外科医学、科研和教学成果卓著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专家吴承远等。该报是省及省级以上媒体中最早关注和报道许振超的,先后发表了通讯、评论和消息十余篇,进行深度的追踪报道,得到了山东省委宣传部的表扬和肯定。

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是由一个个“小人物”组成的,正是这些“小人物”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正是这些“小人物”编织了五彩斑斓的动人故事。而今,许多报纸患了“傍大款”、“捧明星”的怪病,似乎忽视了这些“小人物”的存在。工人类报刊却不是这样。《工人日报》的栏目“班组天地”如今在企业特别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所宣传的是企业最基层、最活跃的“小人物”。《山东工人报》刊登的《从下岗职工到“煎饼大嫂”》、《农妇蒋庆芝38岁上小学》、《没有火焰的燃烧》等,所写人物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很受读者喜爱。

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的大局和中心工作,抓大题材、从小处着笔,与党报形成有机的竞争和互动。2005年6月,《山东工人报》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派出骨干记者深入采访,开辟专栏报道“突破菏泽”战略实施一年来,针对菏泽市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通讯、消息、评论19篇之多;8月份以来,又发表了《和谐社会看济钢》、《维权机制在(齐鲁)石化(公司)》等连续报道,在报道的高度和思想深度方面完全可以和当地的党报《大众日报》相媲美。

三是突出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旗帜鲜明地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加大报道力度。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的同时,适当增加舆论监督稿件,比如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随意体罚和开除职工等侵权行为,都是工人类报刊关注的重点。2003年以来,《浙江工人日报》与义乌市总工会联手,共同探索社会化维权新路,使义乌市总工会的社会化维权经验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目前,义乌社会化维权的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四是突出报纸的服务性和实用性,让读者实实在在地感到“物有所值”,以赢得读者的认可。《工人日报》在突出服务性和实用性方面,做到了既能围绕中央大局,又能服务读者。比如“就业”、“劳模”、“职业女性”和“班组天地”等栏目就深受读者欢迎。再如,《山东工人报》的“权益”版,开辟了“维权热线”,专门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有关劳资纠纷等方面的问题,为职工排忧解难。

〔刘乐华:《山东工人报》社长、总编辑;郭晓明:《山东工人报》主任编辑〕

【注释】

[1]《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宣传的意见》,《工人报刊研究》2005年第8期。

[2]邵华泽:《谱写党报历史的新篇章》,《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3]王武录:《关于党报的几个问题》,《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