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弱势语言生态环境的自我建构

弱势语言生态环境的自我建构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通过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丁目术苗族语言保持良好,全民自觉兼用汉语,苗汉双语共存,功能互补,双语生活是丁目术苗族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从使用人口、范围及地位来看,汉语属强势语言,而各少数民族语言相比之下成为弱势语言。丁目术苗族主要操苗语川黔滇方言和滇东北方言,苗语保持良好。这种不对称的语言转换主要是由苗族村寨的苗族、彝族人口的多寡及语言的功能强弱来决定的。

王仲黎 王国

[摘 要]镇雄县丁目术自然村是滇东北苗族聚居区一个典型村落。文章通过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丁目术苗族语言保持良好,全民自觉兼用汉语,苗汉双语共存,功能互补,双语生活是丁目术苗族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

[关键词]丁目术苗族;语言和谐;语言使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大多数少数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语言外,还兼用汉语。从使用人口、范围及地位来看,汉语属强势语言,而各少数民族语言相比之下成为弱势语言。在民族杂居区,强势语言的威信相对较高,因而在语言竞争中,弱势语言往往面临使用区域逐渐缩小、功能衰减的艰难处境。但从动态发展过程看,语言的优劣势往往是相对的,在民族杂居地区,民族语往往会凭借族群心理、文化认同等内聚力,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与强势语言和谐共处,互为补充。[1]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四川叙永相望,南与贵州毕节、赫章相邻。苗族和彝族是镇雄县境内的主要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有4386户,共22607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海拔1300~2000米的山区或半山区,杂居于各民族之间。丁目术村是镇雄县场坝镇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距镇雄县城约50公里,离当地镇政府(场坝镇)驻地约15公里左右,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区。丁目术苗族主要操苗语川黔滇方言和滇东北方言,苗语保持良好。据调查,丁目术苗族大都保持了较为清晰的祖先来自贵州的集体历史记忆,由于与其祖籍地联系中断,其语言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在长期与汉族及周边民族接触过程中,为适应生活需求,丁目术苗族大部分兼用当地汉语方言,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双语生活。

一、丁目术苗族语言使用情况

丁目术自然村共有苗族81户、380多人,有彝族3户,汉族12户,其他民族皆通苗语,是个相对典型的苗族自然村落。丁目术是场坝镇内一个相对贫穷落后且封闭的苗族村落,大部分苗族同胞原来均居住在山上,因交通不便,丁目术苗族与外界接触较少。近年来由于政府扶持,许多苗族开始从山上搬迁至乡村公路两旁,重新组建了一个新的苗族社区,但仍有三分之一的苗族居住在山上。丁目术苗族教育相对落后,据我们初步调查,整个社区高中以上文化的仅有1人,能看懂苗文的也仅有人,其余或只有小学文化,或为文盲。适龄儿童辍学现象比较严重,青年人外出打工居多。为了解丁目术苗族语言使用情况,我们对山上和山下苗族及村寨中其他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收回问卷202份,回收率为96.19%。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定性和定量统计相结合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对部分丁目术苗族村民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下分析就是基于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的结果。我们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状况进行的分析,大致可以概括性地表述如下。

(一)丁目术苗族母语保持良好

丁目术苗族自然村苗族村寨分为山上与山下公路旁两部分。表是我们根据山上、路旁两个村寨调查问卷进行的统计结果。

表1 丁目术村苗族苗语使用情况调查表(N=202)

(二)兼用汉语方言情况

丁目术苗族村寨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苗语外,大部分还兼用当地汉语方言。在镇雄县,汉语西南官话是当地民族杂居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交际语。在丁目术村,大部分苗族都会熟练使用当地的汉语方言进行交流,成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双语人,但不同年龄层次的苗族其汉语使用水平参差不齐,如表2所示。的丁目术苗族大都熟悉汉语,不懂汉语的没有。“略懂”汉语的大都是刚刚入学的6~8岁的适龄儿童,因为其家庭用语为苗语,尤其是居住在山上的儿童,缺少接触汉语机会,汉语水平较山下同龄儿童要弱。20~39岁年龄段的被试者,多为在家务农和在外打工临时待在家的青年人。这部分人当中能“熟练”使用汉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7.77%。据调查,这部分人虽然文化层次不高,多为小学、初中,读过高中的极少,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在各级城市打工,或者有过在外工作的经历,大都会说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略懂”的只有1人,其只读过小学二年级,不会汉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40~59岁的被试者中95.84%的人使用汉语情况为“熟悉”,这部分人大约一半人有过外出打工经历,大部人以务农为主。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年龄段的被试者大都接受过小学教育,学历最高的为初中,这部分人熟悉汉语得益于于上个世纪50—60年代中国扫盲教育,虽然懂得汉语,但大都是当地汉语方言。这个年龄段的被试者“不懂”汉语的人仅有1人,其为女性,年龄为58岁,文化程度为文盲,从未出过远门;在60岁以上的被试者中,能“熟练”使用汉语的比例较前三个年龄段的有了较大下滑,比例为77.92%,“不懂”汉语的为4人,大都为75岁以上的老人,其中女性3人,男性1人,文化程度均为文盲。

表2 丁目术村苗族汉语使用情况调查表(N=202)

(三)汉族、彝族兼用苗语情况

丁目术苗族村寨除了苗族外,还有彝族3户,汉族12户,大都是在建国后迁徙到丁目术的。生活在丁目术苗族村寨的彝族和汉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外,大都兼用苗语,彝族的3户人家和汉族的12户人家也大都熟悉丁目术苗语,可以说,在丁目术苗族村寨,苗语也是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交际语。丁目术村寨的彝族和汉族大都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来选择交际语言,汉语方言与苗语在丁目术苗族村寨行使着共同交际工具的职能。丁目术的苗族,除了兼用汉语外,对寨子里的彝族的彝语却很少主动去学习,只有部分跟彝族交往较多的苗族略懂彝语,熟悉彝语的苗族人没有。这种不对称的语言转换主要是由苗族村寨的苗族、彝族人口的多寡及语言的功能强弱来决定的。苗族兼用汉语,是因为汉语是国家通用语,其使用的汉语方言在当地属强势语言,乡镇一级领导的工作语言就是当地的汉语方言。而苗族不学习彝语,是因为彝语在丁目术苗族社区的功能较弱,不能担当族际交际语的重任。

(四)丁目术苗族语码转换

丁目术苗族大都兼用苗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但是两种语言的使用场域存在互补。汉语与苗语在丁目术苗族的语言生活中其分工明确,相互补充,和谐共存。丁目术苗族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与交际对象自由进行语码转换。绝大部分丁目术苗族家庭的家庭语言交际工具为苗语,很少有人在家用汉语同家人交流。在丁目术苗族村寨,苗族社区的主要交际交流工具也是以苗语为主,苗族与苗族之间、苗族与彝族、汉族之间的交际工具以苗语为主,许多被试者在回答“当您遇到会说苗语的同胞但他却不用苗语和您说话时,您会觉得”这一问题时,大部分被试者都会选择“有些别扭,不舒服”。

汉语方言或普通话对于丁目术苗族社区的苗族而言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加以习得的,但大部分苗族的汉语水平较高。语言存在于使用当中,汉语在丁目术语言生活中扮演着共同语角色。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丁目术苗族为了生存不断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不得不跟周边的民族交往,而作为各民族共同语的汉语也因为各民族的交往而有了生存空间。在丁目术,汉语的强势语言地位不言而喻,丁目术自然村的村长和支书是汉族,虽然其熟悉苗语,但在工作时如举行会议尤其是传达上级精神时多采用汉语,但为了能够让大家能够更好地领会,还会用苗语加以补充说明和进行必要的解释。此外,随着现代传媒的介入,汉语传播速度快,广播电视深入到了丁目术大部分家庭,苗族的汉语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加以习得的。可以说在丁目术苗族社区,汉语以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奠定了其作为社区语言优先选择的地位。语言本无优劣之分,但是语言的功能却有强弱之别。汉语由于其包含的汉文化及其作为官方共同语的法定地位在今天的少数民族地区处于强势地位。在丁目术苗族社区,苗语与汉语在不同的场所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苗语是主要交际交流工具;在工作和社区生活中,苗语与汉语共同充当交际交流工具。因为无论是对于丁目术社区的苗族,还是其他民族,他们大都具有苗语与汉语两种语言能力,能够根据交际需要进行语码转换。从某种角度看,丁目术苗族双语现象是丁目术苗族社区语言和谐的基础。

二、丁目术语言使用态度调查

王远新认为:“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做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从我们对丁目术苗族的调查可以看出,丁目术苗族苗语保持、使用与丁目术苗族对自己语言态度有很紧密的关系。从苗族对自己的语言认同看,很多被试者在回答“您使用本族语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一问题时,98%以上的会将“是自己的母语,有很深的感情”这一答案作为最重要的选择。许多被试者对本民族成员不会说苗语感到“很不应该”“不能容忍”。丁目术苗族对于本民族语言的感情不仅体现在对苗语的使用上,还体现在他们对苗语发展的信心上。当被试者被问及“您认为目前苗语处于何种状态?”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保持状态很好”。当被试者被问及“您认为本民族的语言还能保持多久?”时,也是几乎所有直接回答“我们的语言将一直使用下去”。苗族的苗语使用者对自己语言活力充满信心,虽然他们兼用汉语,但从未担心过汉语会给自己的母语会造成潜在的威胁。分析其原因,很多苗族小孩最早接触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母语——苗语,在入学前,也就是从开始学说话到7~8岁之前一直使用苗语,完全习得了自己的母语。入学后,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加以学习的,而且大部分人没有脱离自己的母语环境,在家庭及大部分社会领域中苗语仍是主导性的交际工具。

三、丁目术苗族语言和谐的文化阐释

丁目术苗族村寨汉语与苗语的功能互补、和谐共存现象可以从语言功能、文化视角加以解释。语言功能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丁目术苗族传统生计方式,传统农耕方式已然不能满足苗族生存需求,许多人走出苗寨,外出务工,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其必须具备多种语言交际能力,而汉语共同语的地位能够帮助苗族优化语言资源,进而促成了苗族交际能力的提高;从文化角度来看,丁目术苗族并非土著,其祖先多来自贵州。长期以来,镇雄地区主体民族均为汉族,汉文化包括汉语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早已浸入到了诸多少数民族的各个领域,从服饰到生产工具等都显示出了汉文化元素的痕迹。丁目术苗族语言能保持良好,得益于丁目术苗族对自己语言的强烈认同,在作为民族文化核心要素被全球化趋势所消解时,语言成了维持自己苗族特征的唯一的也是最为显著的标志。所以说,丁目术苗族坚持使用苗语源于其对民族语的一种深厚感情,而在使用苗语、选择苗语作为其主要交际工具的过程中加深了其对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认识。在现代化进程中,丁目术苗族从同其他民族的接触中意识到了自己民族语的重要性,对母语的认同就是一种民族文化自觉的表现。

四、结 语

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维系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参考对象。在丁目术苗寨,汉语与苗语和谐共处,在各自的使用领域内充分发挥着彼此的功能。汉语大都出现在社会领域,是各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多作为官方语言出现。如在丁目术自然村,村干部是汉族,但是熟悉苗语,是苗汉双语人,其在处理问题时多使用汉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当地的群众更好地理解政策,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避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的误解。领导干部带头使用双语,充分考虑与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权利和政治诉求,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调查中发现,苗族对于汉语的使用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包容性,对自己的母语也显现出了充分的自信;而汉族主动学习苗语,也是对苗族语言文化尊重的表现。丁目术苗族村寨作为一个民族杂居区,其语言和谐是滇东北民族杂居区语言和谐的一个缩影,其对我们探讨建设和谐的语言生态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蒋颖.构建统一民族国家语言和谐的几个问题[J].语言与翻译,2010,(3).

[2]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原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3卷第6期

【注释】

[1]作者简介:王仲黎,湖南祁阳人,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语言学与语言人类学。王国旭,男,云南镇雄人,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滇东北民族杂居区苗族语言和谐研究:以镇雄县丁目术村为例”(K30509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