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建构

心灵的建构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心灵的发展也遵循同一计划进行,它也是从无到有进行建构的。婴儿的心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敏感点。我们要帮助母亲掌握相关的知识,以便母亲在孩子一出生就能给予他心灵上的呵护,而不是将孩子交给受过训练的保育员照管。由保育员照顾婴儿,虽然看起来卫生、科学,但这只能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婴儿心理上的需要是保育员很难给予其满足的。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我们就要研究胚胎时期和产前期胎儿的发育。

在以前,科学家研究动植物时,所采用的样本都是来自于成熟个体。同样,科学家研究人类时,选取的样本也大都是成人。

但最近,这样的研究出现了一种变化,科学家进行研究所选择的样本不仅仅只是成熟的个体,他们也会从幼小的、最初始的生命中取样来进行生物研究。

因此,胚胎学这门科学逐渐受到了重视。胚胎学研究的是来自男女两个成人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及其逐渐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儿童的生命开始于成人,又终结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造物主给予了幼小的儿童特别的保护,儿童来自于父母爱的结合,出生后又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

这种感情是自然的、天生的,而不是出于理性的要求。换句话说,它与慈善家、宗教家或社会活动家所倡导的爱不同。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无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最纯净的、人类道德中最理想的爱。

父母很愿意为孩子做出牺牲,而且他们越能为孩子做奉献就会越快乐。而且,父母从不认为自己的奉献是一种牺牲。事实上,生命的本性也是如此。

这种生命本性比“适者生存”式的竞争要高尚得多,这是生物的一种特殊的本能。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在谈到物种延续时指出,物种延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们能本能地自卫,更是因为它们具有伟大的母性本能。

在19世纪时,科学家曾认为人的胚胎是一个具体的、微小的迷你小人,由它逐渐长大成人,他们还为曾这个迷你小人是来自男人还是来自女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后来,人类发明了显微镜,这使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对人类胚胎进行研究。最后,这些科学家不得不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胚胎内并不存在成型的人的雏形。

通过显微镜对胚胎进行观察,科学家发现,受精卵是由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就这样不断地分裂、增殖,逐渐发育成胚胎。

胚胎学研究发现,当生殖细胞分裂到一定量的数目时,就开始形成三个不同的层,然后这三个层开始形成不同的器官。这就好比建造一所房子,先要准备许多砖块,然后开始搭建房屋的各个部分。

这样建构器官的方式很特别,它由一个细胞、一个点开始,从这个点或细胞开始进行分裂。当细胞分裂停止时,身体的器官就开始逐渐形成。

进行这项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在各个器官形成的地方有许多敏感点,器官一开始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似乎每个器官都在以自己的发展为目的。

在最终形成某个器官的细胞进行活动时,它们都会很团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活动。它们会持续地发生改变,并与其他细胞越来越不一样,最终形成预定的器官模样。

每一个不同的器官各自独立发展完成后,它们就会以某种方式相互关联、结合在一起,彼此依存,似乎是有一种力量在促使它们结合起来。这个时候,新生儿就诞生了。

最开始,循环系统将全身器官联系起来,接着,神经系统完成了整个身体的连接。这些连接都是基于一个点,由这个点出发完成各项器官的建构工作。器官逐步建构完成后,它们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立的生命体。

在自然界中,生命的建构计划只有这一种,所有的高等动物都遵循着这一计划。人类心灵的发展也遵循同一计划进行,它也是从无到有进行建构的。

在新生儿的心理层面上,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心灵器官会围绕一个敏感点、经由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印象而形成。

婴儿的心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最终会形成婴儿的各种能力,语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从各个敏感点形成的不是心灵的整体,而是形成心灵所需的各个器官。

同身体器官一样,心灵器官一开始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比如,说话、走路、判断远近等都是独立发展的。它们都围绕一个点发展,非常明显地吸引儿童只专注于某一类活动。

某个心灵器官形成之后,其相应的敏感性就会消失。所有的心灵器官都形成后,它们就会彼此关联、相互依存,形成心灵的实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心灵会继续向前发展。

如果我们不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及敏感期的发生顺序,就不会明白儿童的心灵是怎样建构起来的。

有人会说,在过去,人们不懂得儿童的敏感期,照样能养育出健康的后代。我承认这一观点,但这样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

在过去,母亲会凭着本能帮助孩子在敏感期内获得发展,她们走到哪里就把孩子带到哪里,这样就能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并凭着母性本能保护孩子。而现在,人类的活动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母亲们已经失去了一部分母性本能,人性也在趋于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母亲不懂得儿童的敏感期,就很难提供儿童成长所必需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母性的本能也很重要,这与研究儿童的自然发展一样重要,而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母爱是大自然的一种力量,它必须要回归自然,这应该受到科学家的重视,科学家要加强对母爱本能的研究,并帮助母亲重拾已经失去的这种本能。

我们要帮助母亲掌握相关的知识,以便母亲在孩子一出生就能给予他心灵上的呵护,而不是将孩子交给受过训练的保育员照管。

由保育员照顾婴儿,虽然看起来卫生、科学,但这只能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婴儿心理上的需要是保育员很难给予其满足的。被这样照顾的孩子,很容易死于精神或心灵贫瘠。

这样的事情似乎骇人听闻,但却是事实。据我所知,在荷兰某个城市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有这样一家机构,这里的工作人员向一些家庭贫穷的母亲传授科学照顾孩子的知识,同时还把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安置在机构中照顾。

在这个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里,孩子们每天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照顾,还能吃到各种有营养的食物,比那些贫困之家的孩子幸运得多。

但是,没过多久,这些由护士照顾的孩子们就开始陆续生病,紧接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可是,那些由贫穷的母亲亲自照顾的孩子却没有患这样的疾病,他们反而比护士照顾的孩子更健康。

让人庆幸的是,这家机构的医生逐渐了解到,他们照顾那些孤儿时有某些缺失,并且立刻在这些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和补救。

护士们开始像真正的母亲那样,充满爱意地对待孩子,拥抱和亲吻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同时还不忘进行精神交流。

这种充满呵护的照顾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母爱,也使那些生病的孩子逐渐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机构里充满了笑声,孩子们也变得更加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