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的通道

心灵的通道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切利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波切利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叫拉亚蒂科的小村庄,在那里他们家有一个葡萄园。波切利30岁才开始正式学习声乐。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波切利的喜爱,人们还是会在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后就被这个拥有金属般质感、低缓柔和的嗓音所深深地吸引。波切利自己如此解释从流行转向古典时他的自信。但是对于波切利这样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失去了眼神的交流,他只能用心去打动听众。

●榜样人物

安德烈·波切利(1958— ),生于意大利拉亚蒂科,是意大利新近升起的男高音新星。他双目失明,却拥有一个好嗓子。波切利从小就对音乐非常敏感。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斯管。小小年纪就对歌剧特别感兴趣。

●榜样故事

波切利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叫拉亚蒂科的小村庄,在那里他们家有一个葡萄园。波切利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于是父母在他7岁的时候找来老师教他弹钢琴,随后他又学习吹长笛、萨克斯和弹吉他。

除了练习乐器外,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去骑马、踢足球

在一次学校的足球赛场上,波切利被足球打中了眼睛(从小就患有先天性青光眼,那双眼睛经过20多次手术仍然没有治好)。这次意外,让弱视的他变成了全盲,他陷入了彻底的黑暗中。

世界在一个12岁的少年眼前突然消失,他想不明白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是,他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开始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和任何人接触,连话都不说,更不要说弹琴和唱歌,最后他开始用绝食来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

看着儿子这样,母亲开导他、劝慰他,得到的却是他声嘶力竭的咆哮:“这么美的世界,我却再也看不见……这一生,我除了在黑暗中无声无息地死去,还能做什么?我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他泪流满面。听到这些,母亲也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就在这时向来寡言少语的父亲拍了拍波切利的肩膀,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小家伙,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母亲没有听清楚丈夫对儿子说了什么,但她惊异地发现儿子的泪水戛然而止。第二天,波切利在失明后第一次摸索着走出了家门,回到了孩子们中间。出门前,他像失明前那样端坐在镜子前,问自己的模样是不是可笑,然后要母亲把他打理得干净利落。从那以后,他开始回到了波洛尼亚盲人学校,靠“点字乐谱”重新学起音乐。他学习非常勤奋,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比萨大学法律系。在大学的四年里,他一边学法律,一边勤练吹拉弹唱,并在课余到一家酒吧兼职弹琴唱歌,自己挣钱交学费。

波切利30岁才开始正式学习声乐。他的第一位声乐老师是贝塔里尼;3年后他又随柯莱里学习声乐;帕瓦罗蒂在歌唱技法上也给过他重要的意见:“记住要唱得柔和,不要强迫用嗓……”至今他像说话似的唱法就是受到帕瓦罗蒂的启示。

当古典音乐开始像流行音乐一样被更多非古典音乐迷欣赏时,似乎意味着它的品味也滑向通俗,这当然是古典音乐迷所不愿看到的。于是所谓的音乐评论家们开始从技术上分析非古典的歌唱家——波切利,他们认为30岁开始学习声乐的他从嗓音的纯度、美度,到演唱的激情和技巧,都远在许多优秀的男高音之下,他们甚至拒绝把他纳入纯粹男高音歌手的范畴。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波切利的喜爱,人们还是会在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后就被这个拥有金属般质感、低缓柔和的嗓音所深深地吸引。

“我希望那些听它的人会被感动,体会到我第一次发现这首曲子那种深沉的感情。我希望通过我用心去歌唱给它注入个人色彩。我相信,用心是唯一的方式。”波切利自己如此解释从流行转向古典时他的自信。

这一切也许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的关注。但是对于波切利这样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失去了眼神的交流,他只能用心去打动听众。这印证了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尤伯瑞的话,“心灵是通向世界的唯一窗口”。

●妙语点睛

不要让身体的不幸影响自己,对于强者来说,自信、乐观是战胜不幸的最有力的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