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开展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实施阶段

开展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实施阶段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成立了自治区支援基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支教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支教的政策和措施,部署和检查支教工作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支教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从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南部山区基层教育仍是一项战略任务,将长期开展下去。

支援基层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和培养锻炼跨世纪青年干部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请示》的通知精神,从1996年起,从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选派人员开展支援基层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支教单位和支教队员,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了大量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南部山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受援县委、政府及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

1.第一轮支援基层教育工作

20世纪90年代,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各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批薄弱学校,特别是南部山区8县问题更为突出,中小学教师缺额4000余名。为缓解城乡薄弱学校特别是南部山区8县乡村中小学师资紧缺问题,帮助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和城镇薄弱中小学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普遍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1996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委、人事劳动厅《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世纪末,在占全区总人口70%以上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全区总人口25%的地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占全区总人口5%的山区特困地区普及三至四年小学教育;全区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80%左右,小学入学率达到99%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的素质,解决师资短缺问题。1996年,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开始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到2000年,凡定点支教的县达不到《纲要》《实施意见》目标要求的不脱钩,提前完成目标要求的,经评估验收合格,允许提前脱钩。同时,成立了自治区支援基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支教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支教的政策和措施,部署和检查支教工作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支教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

为有效缓解宁南山区师资紧缺矛盾,加快推进宁南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进程,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改变山区教育落后面貌,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的精神,2000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每年从川区有关市、县(区)选派100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南部山区回族聚居乡(镇)的中小学开展定期支教活动。银川市直学校、银川新城区对口支援西吉县;贺兰县、银川城区对口支援海原县;银川郊区、永宁县对口支援泾源县;石嘴山市直学校、大武口区对口支援固原县;平罗县、石嘴山区对口支援彭阳县;吴忠市直学校、青铜峡市对口支援隆德县;中宁县、中卫县对口支援同心县;灵武市、利通区对口支援盐池县;惠农县对口支援红寺堡开发区。各支援市、县(区)每年根据分配的名额,选派教师到对口支援县开展支教活动,每期为一学年,定期轮换。支教方式以任教为主,并根据所在乡(镇)和学校实际,通过上示范课、个别辅导、举办讲座、巡回讲学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协助受援乡镇和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实施“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进一步推进南部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提高山区8县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切实改变教育落后面貌。2001学年,全区118个支教单位共244人,参加宁南山区8县和红寺堡开发区75个乡镇69个村168所中小学、6所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教活动,其中98个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选派133名支教队员在130所中小学、6所教师进修学校支教。川区15个市、县(区)选派89名支教队员在27所中小学参加“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

从1996年起,从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选派了965名机关干部、345名教师和来自全国16所大学的68名研究生共1378名支教人员在南部山区8县和红寺堡开发区的69个乡镇70个村的中小学以及6所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第一轮支教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内各支教单位共向支教点投入各种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5100多万元,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13800多人次,捐赠助学款61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8200多名,福建省对口支教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200万元,使南部山区农村师资力量和经费短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山区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由此提高了教育普及程度,加快了山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第二轮支援基层教育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自然条件制约,南部山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实现“两基”攻坚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从全区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南部山区基层教育仍是一项战略任务,将长期开展下去。

为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把支教工作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推动南部山区“两基”攻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2年8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人员参加第二轮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支教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以教育扶贫,培养和锻炼跨世纪青年干部为宗旨,扶持南部山区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支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充实和加强包干的偏远乡、村中小学师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力所能及地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受援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是逐步配置成套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受援学校加强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受援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协助受援地教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科研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扶持特困生和回族女童入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协同自治区妇联、团委搞好“春蕾计划”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做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第二轮支教工作继续实行包干责任制,各支教单位是支教任务的承包方,对所确定的包干县、乡、村,原则上一定四学年不变。所有支教单位最迟到2005学年要达到评估验收标准,达不到评估验收标准的不脱钩。今后每学年要将支教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教实绩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支教工作中,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支教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支教工作与普及义务教育相结合,支教工作与锻炼培养干部相结合。

自治区支教办依据支教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支教工作单位包干责任考核评估验收实施方案,由自治区支教领导小组批准实施。自治区支教领导小组从宏观上加强对支教的管理和监督,每学年定期到支教点检查指导工作,推动支教单位开展工作。2002年10月,自治区支教领导小组下发《关于为南部山区受援学校配置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通知》,提出第二轮(2002~2005学年)支教工作继续实行单位包干责任制,支教工作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力所能及地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受援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重点是逐步配置成套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各支教单位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参照《农村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基本配置方案》,帮助受援学校逐步达到相应的配置标准。通过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实现教学与教务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减轻学校的管理工作,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为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善南部山区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2003年10月,自治区政府转发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从教师超编的川区市、县(区)选派教师对口支援南部山区基层教育工作的方案》,决定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三学年,每年从教师超编的川区市、县(区)选派1000名教师到南部山区8县区和红寺堡开发区中小学开展支教工作。银川市直学校、银川西夏区对口支援西吉县;银川兴庆区、贺兰县对口支援海原县;银川金凤区、永宁县对口支援泾源县;石嘴山市直学校、大武口区对口支援原州区;石嘴山区、平罗县对口支援彭阳县;吴忠市直学校、青铜峡市对口支援隆德县;中宁县、中卫县对口支援同心县;灵武市、利通区对口支援盐池县;惠农县对口支援红寺堡开发区。11月25日,自治区支教办又下发《关于从教师超编的川区市、县(区)选派教师对口支援南部山区基层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补充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自2003年8月至2006年7月三学年从超编教师中选派教师对口支援南部山区基层教育工作。2004年3月又启动实施了从川区城镇选派教师支援南部山区教育工作。同年,“西部计划”大学毕业生青年志愿者和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青年志愿者开始在全区开展支教活动,从2003年起,自治区每年组织1000名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团,到南部山区开展支教工作。

随着全区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推动宁南山区“普九”攻坚工作的全面提速,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扶贫办关于开展第二轮“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和“川区教师对口支教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自治区每年从川区16个市、县(区)选派100名优秀中小学教师和500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南部山区九县(区)的中小学开展定期支教活动。第二轮“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和“川区教师对口支教工程”实施期限定为三年。石嘴山市直及大武口区、惠农区对口支援原州区;银川市直及三区对口支援西吉县;平罗县对口支援海原县;贺兰县对口支援彭阳县;永宁县对口支援泾源县;青铜峡市对口支援隆德县;吴忠市直、中卫市直、中宁县对口支援同心县;灵武市和吴忠市利通区对口支援红寺堡开发区。

2005年,全区支教队伍由自治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教队、百名优秀教师支教队、川区教师对口支教队、闽宁对口教师支教队,区内大学生志愿者支教队,市县辖区内支教队组成。8月下旬,全区正式启动“三支一扶”工作,1200名支教队员在报名、审核、选派后开始开赴宁南山区各学校进行支教,全区支教力量进一步得到增强,困扰多年的南部山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善。

3.“两基”攻坚实施及验收阶段

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一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1994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提到2000年,普及地区人口覆盖率为85%,实践阶段入学率争取达到85%左右,在校生达到5500万人左右。到20世纪末,在90%以上地区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人口中文盲率降到5%以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在九十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1995年3月,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九十年代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世纪末,占全区总人口70%以上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占全区总人口25%的地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占全区总人口5%的特别贫困乡普及3~4年小学教育;全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9%以上;全区45岁(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以上的人口中青壮年非文盲率争取达到90%以上。

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住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机遇,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两基”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05年,山区8县中,盐池县和隆德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他各县2002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各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川区其他市、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实施这一目标。到2010年,山区各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川区各市、县(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民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02年,为了推动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川区完成对石嘴山市石嘴山区、永宁县、中卫县、灵武市“普九”巩固提高复查。同时,对川区12个市(县、区)进行了“两基”复查,覆盖人口243.4万,比上年提高了57%。山区完成了对彭阳县、西吉县的“普初”验收,宁南山区6县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覆盖人口达168.1万,比上年提高了70%。

2003年,自治区召开宁南山区“普九”攻坚动员大会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两基”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到2007年,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自治区于2003年召开宁南山区“两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宁南山区“两基”攻坚工作,推动宁南山区“两基”攻坚工作,盐池县、隆德县、红寺堡开发区和川区吊庄移民乡镇先后通过了“两基”验收,其余6个山区县50%以上的乡镇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普九”目标,川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9月,自治区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自治区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大了山区“普九”攻坚的支持力度,制定海原、西吉、原州、隆德、彭阳、泾源、同心、盐池8县区“普九”时间表,以教育厅或市级政府组织召开各县“普九”攻坚动员大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建立“普九”攻坚情况通报制度,激励市、县、乡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实施初中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动对口帮扶单位、广大人民群众捐资助学的积极性。2004年1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宁南山区“普九”攻坚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07年,实现基本“普九”,其中盐池县在2004年实现基本“普九”,隆德县、红寺堡开发区、川区移民吊庄点在2005年实现基本“普九”,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在2006年实现基本“普九”,海原县、同心县、西吉县在2007年实现基本“普九”,基本做到学校容得下、家庭担得起、学生留得住、政策有保障,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国家启动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指出: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两基”目标;到2002年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1%。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已经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扫除600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分别实现各自的“两基”目标,切实巩固提高现有的“两基”成果,完成攻坚任务,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国家的“两基”评估验收。

为进一步帮扶南部山区“普九”攻坚,2004年3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自治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帮扶南部山区“普九”攻坚的实施意见》通知,提出帮扶南部山区“普九”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07年南部山区整体实现“普九”目标。具体目标是:2004年盐池县实现“普九”,2005年隆德县、红寺堡开发区实现“普九”,2006年原州区、泾源县、彭阳县实现“普九”,2007年海原县、同心县、西吉县实现“普九”。自治区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包乡镇、包学校帮扶,主要在资金、设备设施、仪器图书、电教器材以及教师、师资培训等方面帮扶,支持被帮扶乡镇按期完成“普九”任务,确保重点帮扶学校达到自治区示范初中的标准,不完成不脱钩。具体工作中:要配合支持乡镇政府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扶持特困生、回族女生、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60%以上,在校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17周岁少年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80%以上;支持被帮扶乡镇聘请地市级以上单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保证培训率达到100%,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新增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学历(本科)进修;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被帮扶乡镇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保证初中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危房率控制在2%以内,教学仪器(包括要重点配置成套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设施)按二类标准配齐率达到100%,生均图书达到10册以上;帮助学校认真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证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全区实现“两基”目标,自治区制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两基”攻坚计划》,对“两基”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同时,还制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两基”攻坚实施方案(2004~2007年)》,对山区各县区确定了具体规划。2004年,全区已基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青壮年非文盲率超过了93%,特别是2004年9月盐池县率先在宁南山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实现了山区“普九”零的突破,使全区以县为单位实现“两基”的人口达到345.6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9.57%,以乡为单位“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70%。

2006年,自治区政府组成评估验收组,对彭阳县“两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2004年11月,自治区支教领导小组领导,率领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等6部门联合组成的四个督查组,对宁南山区9县区贯彻落实自治区“两基”攻坚工作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宁南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项督查和调研。2005年初,自治区在红寺堡召开了宁南山区“两基”攻坚工作汇报会,对宁南山区“两基”攻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4月,自治区支教办在银川组织召开了宁南山区“普九”攻坚支教帮扶工作研讨会,讨论通过了《宁南山区九县区教育局支教办工作职责及要求》。同时,对全区支教帮扶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2006年9月,南部山区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标志着全区以县为单位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基”目标。2008年6月,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组对宁夏“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认定,“两基”所有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64%和104.45%,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05%和98.48%。全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实现了“两基”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