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基础理论走到学科前沿

从基础理论走到学科前沿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宝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他始终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坚韧执著,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孙宝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七组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模式”,并在石油工程中推广应用。孙宝江所负责的“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创新团队入选20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对于如何把握学科前沿,孙宝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走上工作岗位的孙宝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他始终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坚韧执著,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多年来,孙宝江坚持油气井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选择的方向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油气井多相流动。这一方向与数学联系紧密,是一项枯燥而复杂的研究。在不断摸索实践中,他认识到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必须介入到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科研中去,而理论只有与现场应用相结合才能够出大成果。孙宝江开始将理论与石油工程热点相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他取得了多项具有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意义的学术贡献及重要创新成果。

孙宝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七组分井筒多相流动理论模式”,并在石油工程中推广应用。针对国家能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他参与策划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装备”,并任“863”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专家。针对高压、高含硫、高产能天然气井的安全生产,参与策划了国家支撑计划项目“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任课题“三高气井井筒压力控制技术”组长,为国家油气生产安全技术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主要主要骨干,完成课题“自振空化射流技术与应用”,这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油田企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完成了“七组分井筒多相流动计算技术”应用于深水井控模拟及压井计算、欠平衡钻井水力参数设计和计算以及控压钻井技术中,解决了井筒压力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钻井技术的进步。

孙宝江在工作中

孙宝江所负责的“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创新团队入选2010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名单。他信奉“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他的事业就有多大”,在科研团队中,孙宝江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他做事公平公正,久而久之,团队就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愉快和谐的氛围,这样的团队其战斗力是显而易见的。2014年7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创新团队进行第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创新团队已经完成了建设计划,成绩优秀。为了鼓励团队进一步发展,教育部给予了继续滚动支持。

孙宝江(中)在领奖

“海洋油气井钻完井理论与工程”创新团队在海洋钻井地质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海洋钻井工程设计及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深水钻井装备及作业安全理论与技术、深水井筒压力控制理论和技术及海洋深水复杂地质条件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973”项目、“86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近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其他省部级奖励近20项。

取得这么多学术成就和创新成果,源于孙宝江一贯秉承的严肃科学的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精益求精的作风,更与他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善于合作、胸怀坦荡的精神品质分不开。对于如何把握学科前沿,孙宝江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搞科研不仅要能坐得住,还要能走出去,多参加与学科相关的重要会议。只有这样才能捕捉科研信息,产生创新灵感,才能做出科研成果来。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孙宝江坦言,做学术研究需要人们热爱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工作上要有有定力,能吃苦,持之以恒,进行科研探索一定要实事求是,并要深入实际、广泛交流,才能做到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