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心理学的任务恰恰就在于探求人们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行为可遵循的规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差别很大,而他们的心脏机能却与正常人相同。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大脑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只有一定的对象作用于人脑时,心理活动才可能产生。

第一节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一、科学心理学的界定

英文中“心理学”一词Psychology系由希腊文Psyche和logos两字演变而成,前者意指“灵魂”(Soul),而后者意指“讲述”(Discourse),合之则谓“关于灵魂的科学”。其只具哲学意义,而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心”是指思想感情上的器官,“理”是“成物之文”(韩非语),亦即规律、条例、准则。韩非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无不来自于心。心理学从长期孕育在哲学之中,到开始被视为科学,也只是研究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直至20世纪20到60年代,才被界定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并加入了心理历程的概念,从而使得心理学具有了内外兼顾的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心理学在当代生活中几乎尽人皆知,人们亦颇感兴趣,但大多都只是望文生义,难以确知“心理”的真正含义,因此,心理学常常被人误解也就在所难免。1879年,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开了心理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自此,心理学便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所以,心理学是一门渊源数千载却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学科。虽然一百多年来,心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心理学独立发展的历程较短,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学研究客体即“人”的独特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人将其看作玄虚奥妙,深不可测的东西;有人将之与算命、占卜、相面等混为一谈;更有甚者,将其称为“伪科学”列入“禁区”。所以有必要对心理学进行科学的界定。

二、心理学的性质

任何一门科学之所以能称之为科学,首先就在于它研究的是某一领域对象的共同规律。而心理学的任务恰恰就在于探求人们这种千差万别的心理、行为可遵循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人们之间在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品质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但另外,也应看到人们的诸多差异中有着共同的规律。由于有了共同的规律,我们才得以了解人们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个性进行分类等等。

科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所谓科学的客观性即指科学研究必须保持真实、准确;科学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程序,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而获得的,其结论须明确而客观,避免因各种主观偏见而导致的主观解释。所谓科学的可验证性即指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科学规律应该经得起别人的验证。正如在标准大气压下,任何物理学家都可以在0度时使水结冰,在100度时把水煮沸;在某一实验室由某位心理学家所得的结果,按照相同的实验进行,在另外的实验室由另一位心理学家应得出同样的结果。

三、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对此问题有多种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以上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科学地揭示了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究竟是什么?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清楚的。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西方有人认为心脏产生心理活动,如同胆囊分泌胆汁。同样,汉语中也保留着这种错误认识的痕迹:与精神活动有关的字大都带有“心”字部首,成语“心中有数”、“心满意足”,以及至今我们还常说的“用心想一想”等等,都反映了这种认识的痕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我国清代医生王清任早在1830年就指出脑与心理的关系。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在其著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之后,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这些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在睡眠或酒精中毒状态下,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差别很大,而他们的心脏机能却与正常人相同。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诸多事实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依存于大脑这块物质。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大脑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只有一定的对象作用于人脑时,心理活动才可能产生。这一对象就是客观现实。所谓客观现实,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为源泉的,没有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之所以为人,决定的因素是因为人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现实中,即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风尚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具备人类生理解剖特点的个体,一旦脱离了人类社会,其心理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人们最早发现的“狼孩”卡玛拉正说明了这一点。客观现实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内容,但客观现实不会自发地决定人的反映。只有客观现实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条件和对象时,对人的心理活动才有意义。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人的心理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而且还要受到实践活动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