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卫士保护生态家园环境

绿色卫士保护生态家园环境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王震宇带领的一支在人工纳米颗粒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物响应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的强交叉研究团队,正全力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典型人工纳米颗粒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食物链中的关键过程”研究中。迄今共发表论著36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

“在科研路上点亮一盏灯”,王震宇说,这是他想要做的事。

在环境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心中,王震宇是在为年轻的学子照亮知识海洋的方向,更是在为世界播撒一片绿色的种子。

学生们经常说,“听王教授的课不知不觉就会成为环保主义者”。王震宇经常在课堂通过生态学的原理等谈论着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及环保工作者的责任追求

王震宇说:“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既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又不得不承受环境状况的恶劣影响。我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绿色的种子。我有责任有义务唤醒每一颗种子,让它发芽、生长、结果。”

王震宇的研究生分两个小组,每周六上午是纳米环境效应研究小组,下午是生物炭研究小组的讨论时间。多年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为每次讨论,学生们都会私底下做足功课,“希望能多撑几个回合”。原来,不论是讨论文献资料、科研论文,还是课题的进展、遇到的问题,王震宇在几小时内会问n个why。为了能回答好导师的连环发问,学生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研究生经历着从学习到思考能力的转变,从书本到科学研究的转变,应着重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不断问为什么,直到问不出为什么时,他们就懂了”,王震宇认真地说。

近5年来,王震宇的学生团队厚积薄发,始终保持每年在国际上发表5篇以上SCI一、二区论文。这样的好成绩,王震宇很是欣慰,“我希望,让我的学生们都自愿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卫士”。

诚然,王震宇自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如他的学生赵建博士在毕业论文扉页上慎重的写下:“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努力的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王震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灌输的行为理念。

百度上,有人问,我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选哪个导师好?被采纳的回答是王震宇教授,环境生物学方向的带头人、科研达人,课也讲得很好。

王震宇的研究生说,总是看到老师在实验室忙绿的背影,有时很想喊一声:王老师,休息一下,咱们一起打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吧!因为和学生一起打球是他唯一的“课外活动”。

目前,王震宇带领的一支在人工纳米颗粒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物响应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的强交叉研究团队,正全力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典型人工纳米颗粒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食物链中的关键过程”研究中。

“随着纳米产品的飞速增长,人工纳米颗粒必定大量进入土壤、淡水和海洋环境,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目前,人工纳米颗粒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地球化学行为对纳米毒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纳米颗粒自身及与共存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蓄积与传递机制方面的研究甚为缺乏。”王震宇说,他们的研究将最终揭示纳米颗粒通过食物链传递与放大作用对生物的致毒机制,为客观评价纳米颗粒与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人类健康风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青年科学家王震宇教授驰骋在世界环境科学的最前沿,并且带着十足的底气和实力。他在中国海洋大学耕耘、结出的果实,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科技响亮的声音。

【作者简介】

孙丽君,女,20世纪60年代生,中国海洋大学校报副编审,发表并获奖新闻作品若干。

李三忠

李三忠,男,1968年8月生,江西省人。现任教育部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倡导并建立了中国海洋大学洋底动力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担任“863”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中石化重大项目课题技术首席、其余20多项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石油公司重点等项目30余项。2009年,担任IODP 324航次构造组组长,作为中国首位构造专家,参与了西北太平洋大洋钻探计划。担任Science Bulletin副主编和Precambrian Research、Geological Journal、《地学前缘》、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地质论评》等6个国际国内著名刊物的编委。迄今共发表论著36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论文被SCI他引4000多次,入选ESI的TOP 1%科学家名录。应邀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与多名国际著名学者开展了实质性合作。曾获2001年第三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2009年,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名)。2011年,入选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三名)。2013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入选ESI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卓越科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