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高层次人才稀缺

中国高层次人才稀缺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6000多万人,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老化现象严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即使采取措施让部分知名专家延缓退休,我国目前在岗的高层次人才总数也不到5万人。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因高层次人才缺乏而受到影响。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高层次人才稀缺

高层次人才的高层次是相对而言的,高层次人才既有地域相对性,又有学科专业相对性。地域相对性表现为某地的博士后人才在另一地可能成为一般人才;学科专业相对性表现为某学科专业的博士后人才在另一学科专业可能一窍不通,所谓隔行如隔山。同时,不同行政区的博士后人才出现一定的交叉现象(如图1-2所示)。地市级博士后人才群体的顶尖部分(图中阴影三角部分)可能是省级博士后人才,省级博士后人才群体的顶尖部分可能是国家级博士后人才,国家级博士后人才群体的顶尖部分可能是国际级博士后人才。

图1-2 高层次人才塔型漂移图

在我国,高层次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各种人才争夺战都是围绕争夺高层次人才展开的。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6000多万人,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老化现象严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截至2001年,全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共有14.3万人,但近11万人已到退休年龄,真正还能有所贡献的也就3万多人。即使采取措施让部分知名专家延缓退休,我国目前在岗的高层次人才总数也不到5万人。据中科院统计,目前我国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可谓凤毛麟角,就是一流的专家也十分缺少。除科研人才外,我国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同样奇缺。有关调研表明,目前仅上海一地就需要上万名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而对上海商业领域1000多名集团经营者的调查表明,不懂外语的超过90%,不能使用计算机的占75%,难以适应现代商战的要求。

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因高层次人才缺乏而受到影响。四川省人事厅介绍,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有4万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仅400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作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总量仅有3.4万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2.8%,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极不适应。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高层次人才面临的问题是:

(1)两院院士量少年龄高。到2003年底,我国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8人,平均年龄已超过7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663人,平均年龄也超过了64岁。合计拥有两院院士1351人,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约14万人的0.97%,占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180万人的7.51/10000,占全部3089.3万人专业技术队伍的4.37/100000。

(2)队伍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后继乏人。近6000名博士生导师的平均年龄也超过了70岁,比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9岁还高。到2003年7月底,我国总共拥有3万余名国家级与高校级博士生导师队伍,其中大约1/3已退休,1/3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只有20%年龄在55岁以下,老化问题非常严重。

(3)人才队伍流失大于回流。业已说明,从1978~2003年,我国共有70.02万人赴108个国家和地区留学,17.28万留学人员学成归国。从数字看,人才回流率还不到30%,人才流失还相当严重。

目前,中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全局的角度看,宏观上我国稀缺“创业型”、“创造型”、“复合型”及“技术型”四类人才。IT与微电子、金融保险、生物制药、石化及精细化工、汽车与成套设备、都市农业、现代物流、城市建设与管理、新材料、社会中介服务、投资及经营管理、文化体育等12大类重点领域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具体到行业,高级技工、特许金融分析师、IT审计师、同声传译人员、小语种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这些行业人才已成为当前的稀缺人才。

根据新的人才标准,[1]通过2001年、2002年全国人才总量,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可以得出预测值:2003年我国人才总量为9285万人、2004年为10643万人、2005年为12219万人。《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05年,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8350万人以上。显然,我们预测2005年人才总量均远大于8350万人,可以看出未来几年我国人才总量会急剧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