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综合教学法教学设计·地理必修

综合教学法教学设计·地理必修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季风环流成因的能力。本节教学内容是该章地理学习甚至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之一,是今后学习大气环流的重要基础。本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

案例十 综合教学法教学设计·地理必修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宁都中学 徐富韬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1册的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学习“大气环流”的基础,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季风环流、甚至气候分布和成因有积极的意义。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第二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大气运动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热力环流讲述了最简单的大气环流模型,风的形成原因、风向的变化等则是学习大气环流的基础。“大气环流”讲述了理想状况下(地表均一,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由于地球不同纬度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同时阐述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形成,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基础。

本部分知识逻辑联系很强,从热力环流到单圈环流再到三圈环流,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假设条件逐渐减少,大气环流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接近实际,易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逐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各种地理现象,科学开展各种活动。“全球大气环流”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很强,揭示的是全球性的大尺度气体运行规律,涵盖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图像的教学。本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很快地掌握、理解后面的知识点,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气部分学习的重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热力环流基础上了解风的形成过程,进而用示意图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过程与方法

对热力环流的分析建立地理空间模型;通过风向的分析来实现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三圈环流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手段

实验法比较法、探究法

五、教学设想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季风环流成因的能力。但从教材内容看,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本课在教学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可采用指导观察法,认识地图上的事物,如什么是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等;采用比较法,深化认识,如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等。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逻辑关联性的若干问题,分析地图上事物的演变,如热力环流如何形成的。其间,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将探究学习引入课堂,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构建立方体化教学,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六、教学过程

img32

承启:地表冷热的不均匀是如何造成大气运动的呢?

img33

img34

承转过渡:同一水平面产生了气压差,就会产生大气水平运动,而大气水平运动就是我们经常感受到的风。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

img35

归纳总结:

1.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当二力达到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承接: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是怎样形成的呢?看教材P36。

img37

img38

七、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一节内容较难,特别是对于文科的同学。但是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热力环流和多媒体演示风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在这节课上非常积极,勇于动手,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课堂上有较多学生小组活动时,要很好地控制好讨论时间;设计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并且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引导,否则学生的头绪会比较混乱,思维过于发散。

八、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教学内容是该章地理学习甚至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之一,是今后学习大气环流的重要基础。本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态画面,将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乐在其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另外,本节知识要应用物理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同时,课堂秩序要掌握好,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一)热力环流

1.形成

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十、巩固练习

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 °附近

C.南北纬60 ° D.极地附近

2.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3.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半球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 °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A.向南飘扬 B.向北飘扬

C.向西飘扬 D.向东飘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