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专题四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透析

专题四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透析

时间:2022-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四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透析“综合与实践”是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请你当参谋。

专题四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透析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了现实世界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促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使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必需的学习内容和必备的数学素养。同时,它也为教科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策略透析

1.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特点

(1)学习内容开放。

“综合与实践”不像“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大领域的学习内容都有自己固有的逻辑系统和预选的“知识点”,它的素材都取自学生的生活,材料都是学生们所熟悉、感兴趣的,凡是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或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通过安排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数的现实意义。比如,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并在课堂上列举出来,并说明数的相关单位,列举与数有关的事物(如车票、楼层、物价、车流量、弹子游戏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数的现实意义(如大小、长短、尺码、价格等)。活动的素材取自生活,加强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强调综合应用。

“综合与实践”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基础上设立的,是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形式体现出来的。“综合”应用有两层含义:①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4)探索成为主线。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综合与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的、程序化的、模仿性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都要强调完成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要由学生自己设计、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成果的呈现方式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并在交流中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1)确定主题,明确目标。

在综合与实践的活动中,确定主题是关键。选择主题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实际的素材作为确定主题的基础。这就要求所选的主题不仅要有一定的新颖性、探索性和研究性,而且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经历一个实践、探索、研究的过程,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能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经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造。具体地说,教学设计的目标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通过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知识;

②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③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方法。

(2)再现生活,激发学习情趣。

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到处都蕴涵了数学知识。在实践活动教学中,如果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切地置身于生活场景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指导操作,激活学生思维。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一位教师在教学《周长是多少》时,就采用了如下两个片段:

①围一围:教师先投影出示用一根线围成的图形(一颗心,一把钥匙,一棵松树),然后让学生也用一根线围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围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操作活动。通过围一围,可以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②拼一拼: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合作拼一拼,将有关数据记录填入下表,看看可以有几种拼法。

img25

然后安排小组汇报:你们小组共拼了几种?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4)联系实际,激励学生探究。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日常生活中,打电话应该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付费方式?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调查,引导他们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通过比较做出相应的决策。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请你当参谋。下面是活动设计的片段。

一、根据学生的课外调查,整理出两种资费标准

1.月租费25元,每分钟话费0.16元

2.月租费6元,每分钟话费0.25元

二、提出问题“每个月打电话的时间在多少分钟左右,两种资费标准的电话费基本相等呢?”

三、围绕这个问题,组织四人小组学习活动,活动要求:

1.想一想:这个时间的大概范围;

2.找一找:四人合作,用喜欢的方法找到这个时间;

3.记一记:组长负责记录研究记录单;

4.说一说:找到这个时间的思考过程。

用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5)鼓励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活动的各环节都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组织讨论交流,因而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课例欣赏:我们的校园

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的:

一、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体现“用数学”意识。

二、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感受统计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CAI课件、笑脸卡片、各项活动卡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生活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呢?

师:我们的校园可真美呀!就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参观一下吧!

二、运用旧知,探究新知

1.播放录像,观察活动(CAI播放校园各项活动的情境)

师:我们的校园里开展了哪些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五项活动的图卡:办黑板报、跳绳、踢球、练武术、跑步)

2.引导探究跳绳活动

师:我们先到跳绳小组去看看吧!(CAI出示跳绳图)

师:谁能介绍一下他们的玩法?(两个同学甩绳,其他同学排成一队,一个一个地跳过去)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答后,CAI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师:谁能解答?你是怎样观察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不同的算式和观察方法)

师: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有的同学是数出来的,有的同学是算出来的,由于我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参加跳绳活动的都有12人,可以用12个笑脸表示出来。(在黑板上出示12个笑脸,并板书:12)

3.自主探索其他活动

师:操场上其他活动也正热闹地开展着,你们去看看吧!

(CAI出示其他四项活动:踢球、跑步、办黑板报、练武术)

(1)分组尝试探究。

师:小组合作讨论时间到了,请听清楚小组学习的任务:

①看到每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想到哪些数学知识?

②小组内讨论并解决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

③在书的第115页,把每项活动的人数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现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辅导)

(2)集体汇报交流。

师:你们小组想对哪项活动提出数学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解决的?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请小组派代表用笑脸在黑板上表示出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学生在小组内交换检查并订正)

(3)观察统计图,渗透统计知识。

师:从刚才的各项活动中,同学们想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还学会了用笑脸表示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真了不起!像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做简单的统计图。

①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看出什么?

②办黑板报的比跳绳的少多少人?你是怎样知道的?

③踢球的比办黑板的多多少人?练武术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教师小结:从统计图上,我们不仅能清楚地知道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还能在观察比较中提出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活动的情况。看来统计图的作用可真不小!

三、活动总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熟悉的校园,参观了各项活动,你们有哪些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大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未来还有许多挑战,你们有信心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教材传统的呈现形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了学生们喜爱的、熟悉的场景,同时具有挑战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形成了问题意识,培养了自己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知道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活动中学生还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渗透了统计思想。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注重心理沟通,建立师生情谊,再现新课堂

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上课伊始,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新课,过渡自然,给学生以亲切感;指导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组织交流汇报,重视情感教育,以知促情,以情导知。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意,使双边活动具有协调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种轻松、愉悦、平等学习的课堂得以再现。

2.尊重自主意识,创设合作环境,挖掘学生潜能

在播放录像后,学生在校园情境中观察跳绳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教师都一一予以肯定和表扬,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在完成统计图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涂色制作出简单的统计图。课堂中,请完成得较快的小组介绍分工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不断地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运用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予以解决,“提问题”和“用数学”的意识逐渐增强,创新意识也应运而生。在课堂上,我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解答,发展灵活运用的能力,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选摘自《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王祖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评】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型,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及要求。通过CAI展示校园活动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有问题可提。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克服依赖学习,多一些学习的独立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当然这种引导的出发点是让学生独立学习。本节课的设计第二阶段是“引导探究跳绳活动”,强调了引导;而第三阶段则是“自主探索其他活动”,以学生个体学习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体现了常说的由扶到放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特征还强调了探索,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问题的开放性、答案的不唯一性、师生评价的激励性,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催生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数学、用数学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体现得比较充分,数与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参加各项活动的收集、整理、表示以及分析,这一统计的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终生有用的。

二、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的策略透析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手段,也是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课程标准》的这段要求,既指出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又给出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依据。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需要理解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原则、评价的形式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在实施建议中,创造性地理解这些评价观念,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落实,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正确、合理地评价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我们需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对活动的成果和进步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和要求,使活动更有目的性;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或习惯、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形成动手、应用、创新意识,形成对数学的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综合与实践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不应该只停留在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昨天”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明天”添加动力,这才是“激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评价。

2.评价的内容

与其他领域相比,在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活动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对学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评价更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

(1)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要考查学生的参与程度,看学生是否积极地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要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看学生是否愿意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要考查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看学生是否对数学有兴趣,对学习数学和参与数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看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能否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2)评价学生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中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能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并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要注意不要把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作为书面考试的内容,而要更多关注平时的考查。

(3)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解决问题的考查更要注重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主动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与他人合作。我们在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的同时,还要了解他们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评价的原则

对于学生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以激励为目的的评价原则,《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激励性原则是评价者在实施评价前必须明确的首要原则,这条原则也是评价者实施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过程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付出了努力就会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2)过程性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它在三个学段的评价建议中都强调了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3)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方向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进步、自己在发展。

4.评价的形式

对于“综合与实践”的评价,有两个方面:对活动的评价以及对参与活动的学生工作情况和成绩的评价。对活动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积累经验,促进课程建设。对学生的评价,目的在于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特点,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形式和呈现方式。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2)评价形式多样化。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此,应建立一个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可以利用成长档案、报告、作品展示、评价表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方式:

方式一: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有关学生学习成就的一连串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对学生发展状况进行的评价。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成长记录中的材料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与教师共同确定。例如: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②收集的有关资料;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④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⑤解决问题的反思。

方式二:调查和实验

调查和实验是一种表现性评价形式。让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加强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例如:假如一个家庭有两个成人、一个十岁男孩,请为他们设计营养均衡的一周食谱。使用食品广告,估算你所提供的一周营养食谱的费用。这样的调查和实验任务,为我们考查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和综合数据以及推断能力提供了依据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我们评价学生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方式三: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而且,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因此,数学日记有助于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能力。常用的数学日记的格式是:

日期

姓名:

今天数学课的课题:

理解得最好的地方:

不明白或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所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以上我们对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作为本段内容的结尾,这里给出一个教学案例,请读者阅读后对案例所附的两个问题自己做出答案。

《用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情境,使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语言表达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自然渗透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录音机、盘子、苹果、红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在金色的秋天,空气非常清新,天空又高又蓝,在郊外还能看到又大又甜的果实。你们想不想去郊外看看美丽的秋天?(伴随着动听的乐曲演示课件)

二、观察探讨,研究新知

(出示探讨图1,即改动后的捉蝴蝶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我看到了太阳;我看到了云彩;我看到了大山;我看到了小朋友在捉蝴蝶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词汇描述。)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左边有一朵白云,右边有两朵白云,一共有几朵白云;左边有两座山,右边有一座山,一共有几座山;有四位女孩子捉蝴蝶,又来了两位男孩,共有几人等等)?

师:你们能发现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师指人的画面)我们先来看这部分。

2.大胆猜想,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1)出示大括号和问号。

(2)师:你想了解这两个新符号的什么情况?(学生有可能说出:我想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的等等)

(3)分组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4)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

3.用数学本领解决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即列式)。

4.小结:通过研究,你们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了问题,还研究了大括号和问号,真聪明。下面我们再去桃园看一看。

(出示探讨图2,即桃树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①师:问号还在大括号下面吗?问号到了这里,又有什么新的问题呢?

②同桌互讲图意,提出问题(桃树上有6个桃子,摘下来3个,还剩几个?)。

③学生汇报。

(2)解决问题。

(3)小结:通过探讨,我们知道哪里有问号,哪里就有问题。问号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接下来我们来看两场小电影。

(组织看小电影,及时反馈)

①出示老虎图(有6只老虎,走了2只,还剩几只?)

②出示小猪图(有5只小猪,又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

(学生依次叙述情境,列式解决)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师生合作演示:老师让4个同学起立,又让3个同学起立;老师有5个苹果,给同学2个。学生叙述情境,列式解决。

2.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此类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互相评价。(教师要奖励会听会说的孩子)

四、全课总结(略)

问题:

1.请你对这个数学实践活动的案例进行评价,评一评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活动过程以及他是怎样达到教学目的的?

2.请将你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

①你同意别的同学的观点吗?

②别人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你的体会和感想是什么?

总之,综合与实践领域突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统整和衔接,体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作用,强调了教材上的数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建议者、指导者。因此,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章讨论思考题

1.如图,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角的度数,但只看见角的一条边,请你猜一猜这个角的度数,说出你的理由。

2.对于“数与代数”领域而言,低、中、高三个学段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应各有侧重点,请就某一单元如“解决问题”单元加以描述。

3.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利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一堂“综合与实践”课,上一上,并互相评一评,再改一改,让你的教学设计成为优秀案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