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耳舌也存无限风光

耳舌也存无限风光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于此,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②听力与年龄、年级呈显著相关,这告诉我们对各年级学生的听力发展应注意逐步提高训练要求,订出分阶段培养目标,并辅以相应的训练内容与方法。③统计结果表明,城乡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听力发展差异是显著的。正是因为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将演讲、原子弹、金钱并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和武器。

四、耳舌也存无限风光

(一)语文听力的作用与发展

杨大眼是我国一千多年前北魏时期的一员骁将,他屡战屡捷,声名赫赫,还有史书为他立传呢。就这么一个杨大眼,却识不得几个字。他每次“读书”,只能让人在旁边读给他听,听了就记下来。久而久之,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他竟能向人口授一些报告、命令之类,成为以耳代目读书的典型人物。

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果戈理,有一次在官场上听到一件轶闻:有个小官吏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地积钱买了一支鸟枪,但这个官吏第一次出门打猎,竟不小心把枪掉到了河里,从此这个小官吏便得了病症:发高烧,病在床上爬不起来。幸亏他的同僚们知道了这件事,很同情他,便凑钱给他买了一支枪,这个小官吏的“病”才好了起来。这件轶闻,几乎在场的人都把它当笑话,听完之后大笑一场便了事。只有果戈理一人听了以后若有所思,并低下了头。他那奇妙的中篇小说《外套》,也就在那晚上在他的心中萌芽了。

另据《东坡志林》上记载:说书艺人说到三国刘备皇叔败走“麦城”,被曹操追得急如丧家之犬的时候,那些听书的普通民众就满脸愁容,痛苦不已,有的还痛苦出声;当说书的人说到曹操被火烧赤壁,败走华容道之时,那些听书的普通民众又喜笑颜开,欢声雷动。由此可见,耳朵也能为我们增长知识,增长“财富”,增加快乐。他们之所以能听,而且还听出了味道,全得益于他们有较强的听力。

那么,什么是听力呢?听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基本能力,它至少应该包括听音辨义、听中理解、听时记忆、听后想象、联想创造、听后评价、鉴赏等方面的内容。它与读、说、写三种能力一起,共同构成语文基本能力,四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曾主持对北京市城区、近郊区、远郊区五个区县十一所中学,初一至高一四个年级,21个教学班,931名学生进行了听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听力好的组,其各科成绩也好;听力较差的一组,其各科成绩均属较差。由此可见,听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中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有何等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要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同时测试组也注意研究了与听力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①性别与听力发展并不相关。②听力与年龄、年级呈显著相关,这告诉我们对各年级学生的听力发展应注意逐步提高训练要求,订出分阶段培养目标,并辅以相应的训练内容与方法。③统计结果表明,城乡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听力发展差异是显著的。城市中信息系统众多,人际交往密切,社会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多样等,都有利于听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听力呢?根据听力的相关性,分三个大的方面加以阐述。

1.听音辨义、听中理解、听后记忆

中学生听音辨义能力的发展明显地随年级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辨义、理解、吸收三项最为突出,这就说明这三项能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学语文,为的就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和读一样,绝非仅仅是听觉或视觉系统的机械操作。听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口头语言的接受能力,它包含了对词语、句式及全部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听的速度和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反映了听者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水平。听的能力高的人,学习、工作的效率也较高;反之,就可能事倍功半。

2.听后想象、联想、创造

古往今来,多少吟月之诗,如繁花夺目,广为流传。而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安海却有一位邱应仪,写了首并不为人熟知的《听月》之诗。

邱应仪是当时翰林院编修黄志清的夫人,博学多才。据说,有一次某友来家要求她丈夫提画,她为之代笔,写上“听月”两字。黄志清不以为然地说:“古来有赏月、玩月、踏月之说,哪有听月之章?”邱应仪听了,只报一笑,不加答辩,挥笔立就一诗,诗云:

“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得十分明。

曲唱霓裳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

忽然一阵天风鼓,吹下嫦娥笑语声。”

诗成,在座无不折服,黄志清即把当时建造的“尺远斋”命名为“听月楼”,并题此《听月》于壁上。只因年代太久,此楼现在已无迹可寻了。

这首听月诗,的确让人感到构思独到,想象清新,其实这首诗的选材亦不外是嫦娥伴兔、吴刚伐桂之类的传说而已,不同凡响的是作者并没有像常人那样通过怀古思今或者从色彩、线条、明暗的角度来写月,而是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大胆的想象、联想和构造,运用夸张的手法,使人读着,如同听到了月宫传来的天外之音,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神奇美丽的图画,这正是“听”的妙用。人们不是常用“有声有色”的字眼来形容描述生动吗?是的,生活里不仅有色彩斑斓的图画,而且有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乐曲中许多美妙的音符,又只有经过训练的良好听觉才能感受得到。

3.听后评价、鉴赏

中学教材,很大部分是中外名家名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景色绚丽,语言精湛。或富有诗情画意,或有动人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既给人以美感享受,又有动人的力度。我们听录音,或听老师朗读,就要在节奏明快、悦耳和谐的朗读声中进入角色,竭尽全力挖掘作者创造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通过听重新“释放”出来,并对其评价和鉴赏,进而达到爱其所爱、增其所增的效果。

(二)语文说话能力的作用与发展

在一所大学里,当一名工友刚把走廊打扫干净,有个大学生就满不在乎地把一包果皮纸屑丢在地上。

工友上前制止:“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语音刚落,那为大学生就顶了回来:“我如果不把这个地方弄脏,还要你们干什么?”工友气得直打哆嗦。

这时正好有一位教授从这里经过,他实在看不惯那位大学生对工友像主子对奴仆般的训斥,就反驳说:“马路上的交通警察,是制止违章、减少或消灭交通事故的。按你的逻辑,都不发生交通事故,还要交通警察干什么?那么,为了交通警察的存在,你就应当往汽车上撞,往汽车轮子下钻,是吧?”大学生脸红耳赤,乖乖地把果皮纸屑捡了起来,并向工友赔了礼,道了歉。倘若这位教授也是一位“谦谦君子”,口不能言,就只有看工友受气的份了。可见说话的训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再看我们有些同学,各科成绩都很好,但要他上台发个言,讲句话,无异于让他上刑场,手足无措,脸憋得像个大关公,这样的人才又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呢?

中国的传统观念把能说会道者当做狡诈、虚伪、靠不住的化身,而西方人对之却有青睐有加。在西方,一个人能力、才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大到总统竞选,小到求职自我推荐,与陌生人交谈,无一不在利用“说功”。正是因为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将演讲、原子弹、金钱并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和武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演讲、美元和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武器,其中演讲列为“三大武器”之首。足见演讲在社会、军事、经济中的效益非同小可。正因为说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叶圣陶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这四个方面都不能偏废。”

虽然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几个基本项目,但事实上,“说”这个环节多年来被我们冷落了。与其说是我们不重视它,倒不如说我们从心底里首先就蔑视它,“能说会道”历来就带有贬义。我们传统的教育观所要塑造的尽是些“讷讷不能语”的谦谦君子,他们的全部人格的内涵离不开依赖、等待、企望,就是没有排山倒海、实实在在的行动。落落寡合,沉默不语若是智慧渊博的象征,那么永不说话的老水牛将是大彻大悟的大圣人呢。而以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的观点来看,“能说会道”表现出的难道不是说话人的机敏才气吗?!

某一公开场合,美国总统里根夫人南希竟在记者、听众云集之时摔进了台下的花篮,这个时候尴尬之极,可里根在一阵惊慌骚乱之后,妙语一句:“我不是早跟你说好,要在我受冷落时才使用这一招吗?”多么风趣诙谐,生动活泼!既机智地改变了尴尬的局面,又巧妙地表示了对热情听众的感激之情。面对着这样一位竞选者,又有谁不热情地向他投上信任的一票呢?

据说有人曾问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世界上最好的、最坏的东西分别是什么?”那位学者答到:“是舌头”。问者被闹得莫明其妙:“为什么呢?”“因为舌头能将好的讲坏,坏的讲好,臭的讲香,香的讲臭;将死的讲活,活的讲死;将丑的讲美,美的讲丑;将恶的讲善,善的讲恶。”打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画卷,就不难发现这位学者的话是颇有见地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颇为繁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安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的一句话:唐雎力说秦王,使五十里的安陵得以保全;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民富国强;苏秦游说六国,合纵连横……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得益于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倘若唐雎、邹忌、苏秦是口不能言、说话就脸红的谦谦君子,那么结果又将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常常为名人伟人们的奇言妙语所折服,但总是感到自己不是说话的材料,仿佛那些能说会道者都是天生的。果真是这样吗?

古希腊的伟大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齿有缺陷,一开始上台讲话时总是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因而受到听众的嘲笑。为了改掉自己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毛病,他口含着小石子一年四季,从黎明到黄昏、从黄昏到黎明面对着大海发音;为了使自己演讲时不怯场,他面对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大声嚷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努力,终于成为古希腊当时最有名的演说家了。一个天生口吃的人,竟然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说家,这件事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迪吗?既然我们认识到了口语训练的重要,认识到只要努力也可能成为演说家,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迅速提高口语的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

第一,应该摒弃关于说话的陈腐观念,什么“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什么“话到嘴边留半句”、“少说为佳”,什么“君子敏行而讷与言”等等。而应该把说话训练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要多说、美说,模仿说话得好的人说,一年四季坚持不懈地说,只要持之以恒,定有建树。

第二,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德修养,二是文化修养。一个勇于说话的人,思想认识水平一定要高,道德水平一定要佳。古人云,“言为心声”、“一言而知贤愚”。只要一张口,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乃至性格特点等就会全部展现在听众面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对方说的话,听后觉得受以尊重,得到理解,心里当然觉得温暖。如果说话者心中只有自己,毫无他人,一出言就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怎么能不让人觉得恶语寒心呢?

此外,思想品质好,说话口齿清楚,但知识贫乏,也很难有较高的水平。若某人态度幽雅,语言清楚,普通话也说得标准,却出口便是错别字,或用词不当,言不达意,逻辑混乱,如把“言简意赅(读gai)”说成“言简意核(he)”,“弄巧成拙(zhuo)”说成“弄巧成屈(qu)”,将“造诣(yi)”说成“造旨(zhi)”等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至于那些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牛头不对马嘴的演讲,就更糟糕了。

第三,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除了具备上述各方面条件外,说话和其他任何一门学问一样需要有技巧,不然的话,为什么有些学问高深、知识渊博的人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呢?说话的技巧很多,诸如:列举事例法、讽喻类比法、以退为进法、对比伦理法、迂回包抄法以及幽默讽刺法等,对加强语言的说服力、战斗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多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演讲或口才方面的训练。诸如:各种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当节目主持人等。

第五,多听名家的录音带,这样不仅能训练自己说话时发音正确、句逗分明、语气连贯的语言习惯,而且还能在节奏明快、悦耳和谐的朗读声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