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读书一样重要

和读书一样重要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读到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时,我是受到了震撼的。后来有机会走进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才发现那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天堂。这样的想法在我致力于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中产生了影响。我没办法从小就给他一座图书馆,但是我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小角落作为他的书房,这是通往“天堂”的窗口。瑞超书房里的书柜,台面上有四层,台面下可以存书、储物,台面上的最下面一层也留着空,给孩子放工具书、教科书和练习书。

规划孩子成长路线图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家长会直接上阵帮孩子排好日程、报一些补习班或是兴趣班,认为这样的办法最简单有效;有的则会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引导孩子往规划中的大方向迈进。

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上我更倾向后者——尽管这种方法花费的心思显然更多。后来,孩子带给我很多的惊喜,都是我选择直接包办的方法所享受不到的。

所有家长都知道,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是多么重要。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同事也为这事儿绞尽脑汁。大家想出来的办法真是种类繁多:有着急地从娃娃抓起,给尚未出生的孩子做胎教,爸爸对着妈妈的肚子来念世界名著,念到后来爸妈都睡着了的;有认为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给孩子报名参加阅读培训班,然后参加名家讲座,练过之后参加阅读大赛的。更厉害的是“无电子干扰贴身陪读”:一家子关掉所有电子设备,去除所有干扰,父母就坐在孩子边上,名为陪读,实则监工……聊到这些的时候,大家都笑作了一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用心良苦也得用对方法。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的样子肯定就是跟图书馆一样。”第一次读到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这句话时,我是受到了震撼的。尽管当时的我还只接触过国内的图书馆,但那已经是我在大学里最美妙的时光。后来有机会走进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才发现那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天堂。

这样的想法在我致力于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中产生了影响。我的办法不是去训练他的行为方式,而是为他塑造一个适合阅读的氛围。我没办法从小就给他一座图书馆,但是我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小角落作为他的书房,这是通往“天堂”的窗口。

开辟一个书房,要选好家中的位置,要安排好书柜里的书籍,还要有一套丰富“馆藏”的办法。我的每一步都是用心设计的,因为在我看来,每一项设计的功效都独特而不可缺失。

孩子的书房,就在我和他爸爸书房的旁边,中间由一道门隔开。其实,按照楼盘设计图,这块位置不是书房。若要让家中宽敞一点,这里适合放个沙发,作为过道;若要让空间实用些,这里可以做个储物间,能放不少东西。

但是,我中意的正是这个“地理位置”:我们工作、学习时,孩子就在身边读书、学习,而且一扇门的距离是恰当的——我们都有自己不被打扰的空间,又都有互相陪伴的感觉。另外的“加分项”则是,这里有扇窗,天气好的日子,下午阳光就会直接打进来。我在窗前放了一张书桌,阳光会把书桌晒得暖暖的,很适合读书学习。

设计之初的这点考虑,后来证明是明智的。这段距离既留下了空间,又保存着联系;既提供了孩子独立阅读的空间,又为阅读中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是这项设计带给我的惊喜。

瑞超刚开始自己学习时有些不适应。因为,在读幼儿园和在英国念一年级时,他都是有同学、老师陪着一起学习的,他还没有尝试过独自遨游书海的美好,所以回到家没办法静下心来坐在书房里。此时,这个空间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显示出来了。我们和他说,我们也在学习,就在边上,我们是一起学习,中间这扇门是为了保证我们不互相打扰的。小家伙知道我们就在旁边,点点头答应了。

到了后来,还是这个位置,为我们和他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瑞超在看到了好的段落章节时,就会跑到我们书房来分享;碰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会跑过来请教我们。因为有这扇门,他不会为了黏我们才进来,而是真正有需要了才会敲敲门,然后推门进来。当敲门、推门成为一种他自发的习惯时,我感到一种惊喜。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和孩子在学业上的互动这么轻松地就实现了。

我的同事和朋友都告诉我,他们为了和孩子取得学习中的互动是多么困难,要么是主动去问,要么是检查作业,还有就是借送水果送牛奶的名义旁敲侧击,效果还不一定好。然而,在我们之间,这一切发生得是那么自然。再后来,孩子认识的字多了,他会来问我们在读什么书,看到我们书房里感兴趣的书,他也会借来读。这是每个家长都梦寐以求的情境吧!

位置之外,孩子书房的书柜里放什么书同样重要。阅读开启心智,完善人格——当然,这是在选择了正确的书籍的基础上。瑞超书房里的书柜,台面上有四层,台面下可以存书、储物,台面上的最下面一层也留着空,给孩子放工具书、教科书和练习书。真正只用作阅读的,主要在上面三层。

最初给孩子布置书柜的时候,我选择了下面三种读物。

第一类:我年轻时曾经读过,至今感到受益匪浅,并适合青少年阶段读的书。这类书通常都是名著,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傅雷家书》、《魔山》等,当然,还有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书,比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领袖们》。事后来看,孩子也爱读这些书。即使现在,我翻着当年孩子翻过的书,依然颇有感慨。到他读了中学,我就会和他介绍这些书在当时的背景,现在看来又有哪些局限,这些都是只属于我们的宝贵谈资和共处时光。

第二类:儿童文学类和少儿知识类的书籍。比如全套的《秦文君花香文集》、全套的少儿版《十万个为什么》、《你在为谁读书》、少儿插图版《彼得·潘》、《木偶奇遇记》、《让孩子一生受益的少年美德书》、《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改变人类文明的50大科学定理》、《世界成语典故辞典》等。这些书本是专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设计的,我就为他先备着,选择时特别注重书籍的综合性、覆盖广度与平衡性。因为,我不想因为这些书籍就把孩子带向了某个特定方向,而是希望他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当然,通过这些书籍对他为人处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我所期待的。

第三类:杂志、读本。零散的时光读读杂志既是美事一桩,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在他小时候,我为他准备的杂志主要是三种:《读者》、《青年文摘》和《收获》。我没有给他准备很多孩子爱读的漫画书,是因为我觉得既然已经上了学,读书还是应该有挑战才有收获,而不是仅仅图消遣。当他念了高中,这类读物就自然替换成了我和他爸爸订阅的《TIME》(英文版)、《财富》、《商业周刊》和《麻省理工科技创业》这类商业杂志。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书房里的书积攒很快,书柜很快就填满了。到了中学阶段,孩子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一本冯·诺依曼的《计算机与人脑》,他读了多遍,还推荐给了爸爸读。现在,这本书就放在他爸爸的案头。在人文方面,他爱读名人传记,像是《毛泽东传》、《拿破仑传》、《戴笠大传》、《普京传》、《史蒂夫·乔布斯传》、《我时刻准备着:艾森豪威尔传》,以及最近的《奥巴马演讲》英文版和《邓小平时代》等。这些大部头,他一样翻得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我还会从职业经验出发,推荐给他一些商业、人际相关的书籍。比如卡内基的《情商》,我和他人手一本,慢慢看,看完了再交流。也正是读了这本书,他去报名参加了卡内基青少年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为孩子扩充书籍,他提出需求、感兴趣自不必说,我们还会主动抓住一些机会,让给孩子的书更有意义。留神合适的契机,递上一本书,或是在送给他的书的扉页上留下一段话——在我们看来,书重要,这几行字同样重要,这表示着父母的关爱和知识的成长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2004年春节,我们就送给了他一本《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这是美国中小学生人手一册的书,在全球销量超过亿册。我们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还利用一切“空窗期”添置书本。比如外出旅行时,我们绝对不会从家里带书出来读,而是希望孩子能趁着飞机上的时间接触一些全新的内容。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在登机前总会在机场的书店转转,出来时人手一本书。飞机上的时间就是我们的阅读时间。余华的《活着》,就是瑞超在一次旅途前从机场书店买的,在往返的班机上就读完了,从机场回家的路上还念念不忘,和我们讨论书中的故事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人们常说:有书作伴,心灵不会寂寞。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有书和书房作为载体,孩子的成长不会太让人烦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