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鸳鸯湖上寻诗约

鸳鸯湖上寻诗约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开馆的同时举行了沈曾植铜像揭幕和《沈曾植集校注》、《沈曾植墨迹选》的首发仪式。在无锡国专时,王蘧常与钱仲联合刊过《江南二仲诗》。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沈乙孙来秀州书局告诉我,说钱仲联十二月三十日要来嘉兴,参加沈曾植故居的开馆仪式。汽车上午九点多钟到嘉兴,钱仲联由门生搀扶着下车。沈乙孙夫妇与钱仲联在铜像边合影。王蘧常的学生、上海博物馆的王运天向钱仲联先生行礼致意,并作自我介绍。

位于嘉兴姚家埭的沈曾植故居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正式开馆。开馆的同时举行了沈曾植铜像揭幕和《沈曾植集校注》、《沈曾植墨迹选》的首发仪式。苏州大学博士后导师、九十四岁的钱仲联先生应邀来嘉兴参加系列活动。

钱仲联是《沈曾植集校注》的作者,《沈曾植墨迹选》也由他作序。他辑的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八卷、《海日楼题跋》三卷一九六二年七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九九八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又将两种书合在一起再版。他辑录的沈曾植《海日楼文集》九十年代中期由原广州《花城》杂志社总编苏晨带往广州,拟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五十多年来,钱仲联先生在研究沈曾植的领域中,默默耕耘,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

已经十多年没有出门的钱仲联先生,这次由苏州大学专门派车,由八个门生陪同来嘉兴。在这些门生中,苏州大学教授严明著有《沈曾植评传、作品选》。严明的研究生也正致力于沈曾植的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后研究生季蒙正在钱仲联门下攻读沈曾植研究专题,季蒙正在撰写二十多万字的沈曾植研究论文,目前已写了近十万字。苏州大学中文系在钱仲联先生的引导下,有了一支研究沈曾植的阶梯队伍。钱先生说:“季蒙的研究已经超过了我。”

钱仲联先生与沈曾植的因缘可以追溯到他的舅祖翁同龢。沈曾植是翁同龢的学生。这样沈曾植比钱仲联长一辈。另一方面,沈曾植是钱仲联的先生唐文治的先生,沈曾植又比钱仲联长两辈。所以,去年我请钱仲联先生为沈曾植故居题写匾额和为《沈曾植墨迹选》作序时,钱先生都在落款的前面署上“后学”两个字。

钱仲联没有见过沈曾植。他是从王蘧常先生那里开始了解沈曾植的。王蘧常是沈曾植的学生。他与钱仲联是无锡国专的同学,王蘧常是第一届学生,钱仲联是第三届学生。在无锡国专时,王蘧常与钱仲联合刊过《江南二仲诗》。“二仲”,即王蘧常(瑗仲)、钱仲联,他们的名字各有“仲”字。王蘧常与钱仲联关系密切,有王蘧常诗为证:“钱郎三尺万夫师,爱我如兄每赠诗。握手毕倾肝鬲语,异乡温得弟昆私。”钱仲联八十岁诞辰时,王蘧常还特地写了一副对联:“六十年昆弟之交,亲同骨肉;八百卷雄文寿世,雄视古今。”后来,钱仲联将这副对联刻成板对,挂在他的“梦苕庵”中。钱仲联说:“我进了无锡国专后,常常听到王蘧常谈到沈曾植,大抵知道沈曾植以经通史、文道合一,从此产生对沈曾植的崇拜之情,学习沈曾植之诗,并探索沈曾植的治学途径。”民国三十一年,当时只有三十五岁的钱仲联开始从事沈曾植《海日楼诗》的笺注工作。

沈曾植以学人为诗,表现在其诗的融通经学、玄学、佛学等思想,诗的内容取材于经史百子、佛道二藏、西北地理、辽金史籍、版本目录、医学花草、说部、金石书画篆刻,其用词奥僻奇伟、沉郁盘硬。特别是佛典,触目皆是,而且在《佛学大辞典》等工具书中都查不到。为了笺注,钱仲联特地买了一套频伽精舍本的《大藏经》,再用日本大正版进行查证。民国三十二年,钱仲联被聘为《学海》月刊主编,开始连载《海日楼诗笺注》。《学海》出了九期,因资金困难而停刊。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沈乙孙来秀州书局告诉我,说钱仲联十二月三十日要来嘉兴,参加沈曾植故居的开馆仪式。沈乙孙是沈曾植的孙子,乙孙是沈乙庵孙子的意思,因为沈曾植号乙庵。钱仲联要来嘉兴,我与沈先生都非常高兴。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了却钱老多年来的一个夙愿,这次不来,将来机会很少,因为钱仲联毕竟已是九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

十二月三十日,我被安排接待钱仲联。市文化局特地在秀城饭店开了一个房间,那是在沈曾植系列活动会场的旁边,以供钱先生休息。

钱仲联

汽车上午九点多钟到嘉兴,钱仲联由门生搀扶着下车。他们特地准备了一把轮椅。我发现钱老身上的行头都是新的。钱老说:“皮大衣已经穿过,棉鞋是新的。”他的学生陈国安说:“先生早几天就在准备,今天还随身带着印泥和图章,准备为读者签名。”

我告诉钱老:“寐叟墓上立了墓碑,就是冬至那天。‘沈公曾植之墓’就是今年下半年您寄给北京沈乙孙的那条,嵌金黄色,您的署名刻在墓碑背面,嵌红。”

钱仲联说:“寐叟的墓在嘉兴王店的榨篰村。我知道不少嘉兴地名,如新溪、梅里、端平桥等。《沈曾植集校注》是根据乾隆年间的《嘉兴府志》和王蘧常的《沈寐叟年谱》。”

钱说:“我民国十九年左右到过嘉兴,当时我与王蘧常都在上海任教。有一次,陈柱尊先生推荐王蘧常担任大夏大学师范科的中文系主任,且这个位置有人在争夺。陈先生要王蘧常立即答复,当时王蘧常正巧回嘉兴,所以陈先生派我到嘉兴。我是早上早班火车到,见了王蘧常后就返沪。在嘉兴仅停留一个小时,连鸳鸯湖、烟雨楼都来不及去。今天下午沈曾植研讨会我就不参加了,我想去烟雨楼吃茶。”

钱仲联接着说:“有一个问题与大家商量,今天沈寐叟铜像揭幕,我们是跪拜叩头呢还是鞠躬致意?”门生们说:“三鞠躬吧!”钱仲联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说:“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十点,钱仲联拄着拐杖缓步进入会场。他被安排在主席台上就座,沈乙孙坐在他的旁边。我想起郑逸梅书中的一段话,说钱仲联上身长下身短,坐在凳上双脚不着地。有一次钱仲联笑着对我说:“郑逸梅说得一点不错,不过他没见过我。”还有一次,我看见一张照片,是钱仲联与他的著作站在一起,题目是《著作等身》。钱先生说:“因为我的个子矮,所以才著作等身。”我看着会场上“《沈曾植集校注》首发仪式”的横幅,心想我们嘉兴是否能够向钱仲联颁发“荣誉市民”证书。有个学者说:“抛弃沈曾植,嘉兴会变得浅薄。”我想如今是钱仲联拉近了沈曾植与现代嘉兴人的距离。

十时二十分,钱仲联到姚家埭参加沈曾植铜像的揭幕。我看见他脱下帽子,行弟子之礼,向沈曾植铜像三鞠躬。沈乙孙夫妇与钱仲联在铜像边合影。王蘧常的学生、上海博物馆的王运天向钱仲联先生行礼致意,并作自我介绍。王运天送给钱先生一本他编的《王蘧常教授学谱》,王说:“我编《王蘧常教授学谱》时引用了您《梦苕庵诗话》中的不少材料。”王运天要求与钱仲联在“东轩”前合影,“东轩”是钱仲联题匾,将建成王蘧常纪念楼,钱先生欣然同意。

我陪钱仲联看了“晁采楼”(王蘧常题匾)的“沈曾植生平事迹陈列”。在钱仲联的照片前,我对钱先生说:“这是今年九月十一日,我与嘉兴博物馆的领导去苏州请您审阅《沈曾植生平事迹陈列大纲》时拍的。五月二十五日您刚刚动了结肠癌切除手术,所以那时您很瘦。七月十七日,您为《沈曾植墨迹选》作序,当时您让我立等就取,这篇序只花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

十二月三十日下午,钱仲联在烟雨楼前喝茶时说:“鸳鸯湖比瘦西湖好!”他说:“常熟虞山已建了我的墓。钱牧斋的墓也在虞山。”

钱仲联登上烟雨楼,看着“嘉兴名人陈列”,拄着拐杖一边移步一边对我及他的门生们说:“唐兰,学问家。嘉兴一地,沈曾植之后就是唐兰。金蓉镜轮不到。唐兰的诗了不起。唐兰的故居还在?《嘉兴影踪》上有唐兰故居的照片,也是这张。我见过。唐兰在北方时寄王蘧常一首律诗,我至今还能一字不误地背出来:毕竟王郎胜一筹,即今天壤更难求。予怀渺渺思千里,雨气昏昏通九州。长路片云剧忘暑,百书一面英相尤。黔中郑莫曾相望,到老吾侪未许收。写得真好,真情款款。这是陆维钊?并不漂亮么。我见到他时,他很漂亮,之江大学毕业,当时在上海。丰子恺,我不要看,他是画漫画的。三笔草草。我喜欢看四王的作品。茅盾,他是搞新文学的,我是搞旧文学的。不过我与他有过一点点关系。有一次茅盾故居来信,要我题个词。我想,我与茅盾没有关系?唯一的关系,他是浙江人,我的祖籍湖州,也是浙江人。安徽绩溪胡适故居也曾来信要写题词。胡适提倡新文学,我是反对新文学。如今他的名气很大,我也就写了一首律诗捧捧他。这首诗收录在我的《梦苕庵诗词》中。李叔同也是嘉兴人?他会刻图章。我与张宗祥有过书信往来,不过彼此没有见过面。王国维,大名鼎鼎,他的学问,是我们这些后辈小子无法企及的。不过他是一个大笨蛋,何必要跳到昆明湖里去死呢?!沈钧儒,嘉兴的大好佬。王蘧常的夫人沈静儒是他的堂妹。王蘧常是沈寐叟的学生,金蓉镜也是寐叟的学生。金容镜是唐兰的先生。王蘧常与唐兰是无锡国专的同学。褚辅成,我怎么会不知道?!他是民国创始人。张元济,也是大名鼎鼎。沈寐叟是我舅公翁同龢的学生,他长我一辈。他的学生唐文治,是我的先生,他又长我两辈。所以,在寐叟面前我自称‘后学’。我看不着寐叟。他民国十一年去世,我十四岁。王蘧常比我大八岁。今年倘使活着,一百零二岁。王蘧常不应该,他的诗中没有一句写到烟雨楼。朱彝尊,嘉兴顶了不起的人物。今天吃中饭,嘉兴市长黄济华跟我谈起朱彝尊,说嘉兴对他不够重视。他与吾乡常熟的钱牧斋不一样。钱牧斋降清,是贰臣。不过他仍然反清。现在有人说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是实事求是评价钱牧斋的第一人,实际上金鹤冲最早,金鹤冲编有《钱牧斋年谱》。顾亭林与钱牧斋不一样,他自己做遗民,让自己的两个外甥的为臣清朝。……顾亭林最后还是佩服钱牧斋的。”

回苏州后钱仲联寄来律诗一首:《沈乙庵先生纪念馆开幕之日下午偕禾中旧友及同行之弟子游鸳鸯湖烟雨楼赋此》:束发倾心海日名,颓龄再履古禾城。鸳鸯湖上寻诗约,烟雨楼前结伴行。相对如愚甘让我,别来无恙各关情。吴根越角春回早,分看梅边好月生。

(二〇〇二年九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