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汕头

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汕头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于是设站征收盐税,并将此地命名为“汕头”。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庞杂,既包括颇具个性的潮语方言、享誉海内外的潮汕文学,还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及古典雅致的潮汕民居。潮汕濒临大海,河流纵横交错,渔业和航运业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在汕头民间,人们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神圣的。在潮汕人眼里,船是龙。潮汕地区的船家最忌讳的是船上死人。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头人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潮有信,海无涯,弄潮人儿天地宽,百川汇海气磅礴。潮起处,是我家。”汕头市形象歌曲《潮起处,是我家》的这一句,道出了汕头的韵致。

与海相依的汕头,到处都铭刻着海的记号。在汕头,多姿多彩的潮汕文化从远古走到现代,独特的船行禁忌与百年潮剧流传至今;美妙神奇的南澳传说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古韵汕头

“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从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泷吏》诗中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汕头尚为一片汪洋大海。

沧海桑田,随着海洋对陆地的冲刷,这里逐渐形成了滨海平原。宋代时,汕头地区形成了一个渔村,隶属于当时的揭阳县鮀江都。到了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村镇,被称为“厦岭”。清雍正到乾隆年间(1723—1795),迁到此地居住的人口日益增多。他们捕鱼、耕田,还利用海水晒盐,吸引了各地盐贩来此贩运海盐。朝廷于是设站征收盐税,并将此地命名为“汕头”。

汕头城市风光

汕头开埠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乾隆二十一年(1756),朝廷在放鸡山(今妈屿岛)设立“常关”,收取南北商运的关税。这是在汕头最早设立的税关,显示了这里作为开埠码头的重要性。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于1858年把汕头视为通商口岸。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成为全国第三个、广东省第二个设海关的口岸,也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外别具商业意义的口岸。之后,汕头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安全的商业环境,逐渐超越潮州城区,成为粤东的经济中心。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以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设置的潮州府为中心发展演化而来的汉族区域文化,与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共同构成当今岭南的三大地域文化。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庞杂,既包括颇具个性的潮语方言、享誉海内外的潮汕文学,还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及古典雅致的潮汕民居。

潮汕船行禁忌

潮汕濒临大海,河流纵横交错,渔业和航运业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为了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船行禁忌。

在汕头民间,人们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神圣的。如果随便提及或使用这些神圣之物,便会招致不幸;反之,如果能避免这些禁忌,就能带来吉祥、平安。例如,人上船后绝对不能说“翻”“沉” “倒”这些词语;在船上晒衣服时,切记不要把里子翻在外面;吃饭时盛完饭,饭勺要直插在锅里,不能放倒;吃鱼时,一面吃完不能直接翻过来,非翻不可时要边翻边说“顺过来”。

潮汕人眼里,船是龙。船在行驶时,遇上有蛇争道横渡,行船人必须加快船速,赶在蛇未过船头时抢先驶过去,因为“龙”若是与蛇斗输了就要倒霉。潮汕地区的船家最忌讳的是船上死人。如果不幸船上死了人,除了把尸体马上推下水外,还得赶快杀狗,用狗血洒遍全船,再用水冲净,以求禳解灾殃、祐护生者平安。

在这些禁忌之外,船家还有一喜,那就是乘船的孕妇临盆生产。“生”意味着船家将有生意、要发财。碰到这样的事,船家会欢喜不迭地煮糖面、鸡蛋,并烹制丰盛的菜肴来款待产妇。

渔船

百年潮剧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汕头人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这种用潮州话演唱的地方性戏曲剧种是我国十大剧种之一,不但极富地方特色,充满生活气息,更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被誉为“南国奇葩”。

潮剧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时就已开始流传。它与梨园戏的关系十分密切。初期的潮剧语言为白话掺杂潮州话。嘉靖《广东通志》中有记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嘉靖四十五年(1566),用潮州方言写成的戏本《荔镜记》问世,表明用潮州方言演出的戏已在当地占主要地位。

潮剧表演

潮剧曲调优美,轻俏婉转,长于抒情。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了板腔体音乐。有清一代,潮剧相当盛行,这一点从清人的笔记著作中可见一斑。有记载说,清初的潮州“迎神赛会,一年且居其半。梨园婆娑,无日无之”;“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者,曰潮州戏”。而后,“潮剧所演传奇,多习南音而操土风,名本地班。观者昼夜忘倦。若唱昆腔,人人厌听,辄散去。”

潮州歌剧剧本

神奇南澳

碧波摇得游人醉,孤岛悬在水中央。

南澳岛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明朝时,南澳岛被冠以“海上互市”的称号。如今的南澳岛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是一个被人们称为“没有金山银山,只有绿水青山”的好地方。

神奇的传说

南澳岛不但风景如画,更有众多神奇美丽的传说。

南澳岛绿树成荫

相传很久以前,海面上有两座城,一座是东京城,另一座是南澳城。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两座城,玉皇大帝赐给掌管东京的男岛神一个鼎盖,赐给掌管南澳的女岛神一个酒盅。

一天,女岛神忽然想到,南澳岛形如酒盅,虽然美丽,但置于海中,不免有沉没之患。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女岛神遂提出和男岛神互换宝物,得到了同意。

当时东京城内有一位钱员外,得知东京男岛神的鼎盖被南澳女岛神换走了,总担心东京城有朝一日要下沉,便去找卜卦先生问卜。卜卦先生对他说:“南澳岛北角山东面那头大石狮脖子流血之时,就是东京下沉之日!”

钱员外听了,惊恐万分。他一面请人赶造逃难用的大船,一面派了一名婢女每天去观察大石狮。有天夜里,一个杀猪的不小心将猪血洒在了石狮子上。第二天一早,婢女发现石狮身上血淋淋的,急忙赶回家向钱员外报告。钱员外一家急忙收拾细软,等他们登上船时,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东京城果然沉到海里去了!

这就是流传于南澳岛一带的“沉东京,存南澳”的传说。在南澳岛,还流传着藏金谜的传说,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来这里寻宝。

在南澳宋井亭东北面约千米处,有一太子楼遗址。遗址中有一棵茂密的古榕,长在一处硕大的石壁上。石壁下方有一裂缝,裂缝两边刻着一些歪歪斜斜、难以辨认的文字。相传在石壁内有一个石室,石室内藏着南宋皇室未能带走的大批金银珠宝。若有谁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出义,石壁便会自动开启,里面的宝藏都将归其所有。

太子楼遗址

南澳总兵府

在深澳镇大衙口,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明清风格的建筑,这便是南澳总兵府。

南澳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了巩固海防,打击海盗和倭寇,明政府实施禁海的政策,在这里设置了总兵府,使南澳岛成为管制闽粤台的重要军事基地。总兵是明清时代镇守边区的武官。南澳总兵府是南澳总兵的衙署,最初由时任南澳副总兵晏继芳于明万历四年(1576)所建,后于万历九年(1581)由副总兵侯继高完善。

南澳总兵府见证了明清两朝历史的变迁。镶嵌在府内右侧院墙上的23块古碑均保存至今,其中最有文物价值的当数刻有中国最早港务约法的税务碑。

这里1992年被辟为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成为当时我国第一座县级海防史专题博物馆。如今,两尊铸造于1840年的土炮坐落在南澳总兵府门前,讲述着中国海防的曲折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