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音律五音宫商角徵羽

音律五音宫商角徵羽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故外聽之易,絃以手定;内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⑧。實因外聽音響容易察知音準高低,内測音韻卻難以明瞭聲韻規律的緣故。外聽所以易察,在於弦索音高可以憑手調定;内聽難於把握,又因聲律與心志之間並無必然聯係。這裏指聲律靠脣吻調節。聲律用與情志表述之間並無必然的關聯,故稱“聲與心紛”。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迕]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其爲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神明,樞機吐納,律呂脣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徵。夫商徵[徵羽]響高,宮羽[商]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摘[摛]文乖張,而不識所調。響在彼絃,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良由[外聽易爲察],内聽難爲聰也。故外聽之易,絃以手定;内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詩文音律運用的始初,乃是一種源於人聲的方法。言語聲腔本含宫商五音,來自氣血運行生理本能,先王據其音調特徵,用以製作各種樂歌,由此可知音律本是器樂模擬人聲,而不是人聲仿效器樂的作法。所以,關於言語,其實是文章精神之所在,情志吐納之樞紐,講究音律不過是脣舌協調的手段罷了。古代教習歌唱,先宜掌握發音技法,要使急疾發音合於宫聲,徐緩吐氣切中徵音。徵聲羽聲音響高遠,宫音商音聲韻低沉;振喉而出與卷舌而發的聲音的差別,合脣迸發與激齒衝出的音響的不同,正如洪細相較肥瘦對列,應是可以清楚明白地區分開來的。如今操琴者調有不協,必得調弦更張求取音準;詩文寫作時違背聲律,卻不知怎樣去更改調節。樂曲音響奏在弦上,都能做到諧和悦耳;言辭聲韻萌於内心,反倒失卻協調的韻律,原因究竟何在呢?實因外聽音響容易察知音準高低,内測音韻卻難以明瞭聲韻規律的緣故。外聽所以易察,在於弦索音高可以憑手調定;内聽難於把握,又因聲律與心志之間並無必然聯係。因此,我們祇可依循聲韻規則而予以探求,卻很難單憑文辭的運用而達到目的的了。

【註釋】

①“夫音律”二句:《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劉勰據此組言,借以說明詩文聲律本源於人的聲音。 者也:判斷句詞尾,標示音律是一種寫作手法。 本篇論詩文聲律。

③文章:有註家以爲“文章”後脱漏二字,分別補“關鍵”、“管籥”或“聲氣”不等,句逗亦有變。但不補字本可通,表意並無多大的出入。神明:這裏指作品的精神。 樞機:制動的關鍵、樞紐。吐納:本指呼吸,這裏借指文章的表述。律吕:樂律的統稱,包括陽律、隂律各六,前者稱律,後者稱吕,合爲十二律。脣吻:口脣。這裏指聲律靠脣吻調節。

④揆:測度,掌管。 疾呼:指快而強的發音。中:合乎,切中。 徐呼:指緩而弱的發聲。

⑤商徵響高,宫羽聲下:宜據劉釋、王證校改作“徵羽響高,宫商聲下”。五音之中,徵羽清揚而宫商沉濁。 抗喉:振喉而出的發音。抗,振。矯舌:捲舌而出的發音。矯,曲。 攢脣:合攏雙脣衝發而出的語音。攢,聚合。激齒:衝出齒縫的發音。 廉肉:本指瘦與肥,借以喻語音的細與洪。準:度量。相準即言對照比較。 皎:潔白,明亮。

⑥操:彈奏。 改張:改弦重張。 摘文:應校改爲“摛文”,指爲文。乖張:乖戾,背逆正常,指詩文聲律不諧。 絃:通“弦”。 克:能。 萌:生。 更:改變,此處謂出乎意料。

⑦良:任副詞,是信、確實的意思。“良由”句:前後文的論述皆内聽外聽並舉,故“良由”後宜據《喻林》補“外聽易爲察”五字。外聽,指傾聽器樂的音響。内聽:謂探察作品的聲律。聰:明。

⑧紛:亂,不一致。聲律運用與情志表述之間並無必然的關聯,故稱“聲與心紛”。 數:術,規律。 難以辭逐:謂光憑文辭應用尚難收到聲律和諧的效果。有註家說與《神思》篇“言所不追”句意同。非是。彼文謂纖意曲旨有時非文字所能表白,與這裏言運辭跟協律的關係純屬兩碼子事。

聲字有清揚沉濁的差異,音響有雙聲疊韻的區別。詩文之中,雙聲字隔字而出每每會感到彆扭,疊韻語雜相重現必將又顯得不順;全句純用仄濁發出音響斷續而不連,整行皆爲清平聲調輕揚卻不能迴環。按說聲律都應像轆轤圓轉那樣循環往復,如逆向鱗甲一般正反排列,錯失協調配合的機遇,行文往來便蹇滯阻塞,將其比作疾患,猶如文家犯了口吃的毛病。文章拗口的弊病,產生於喜好詭奇,言辭運用的逐新趨異,自必導致喉脣諸音的紛亂。要想排除這些障礙,務須果斷摒棄陋習。左邊遇到礙難應從右面尋找解法,句末出現阻滯則在前面設法彌補,這樣,婉轉的聲律便出自脣吻,如玲玲振響的玉器;華美的言辭又萦繞耳畔,像串串貫連的珍珠。所以,語言聲韻的美醜好壞,其實正寄寓在朗讀吟詠之間,文章情味本就借安字造句得以流露,風氣神采又全靠諧和叶韻予以體現。不同聲調文字的交叉相從稱之爲“和”,相同聲韻尾音的前後呼應又稱名爲“韻”。用韻一旦已經確定,其餘韻腳相對自較易於安置;和諧文句講究抑揚頓挫,字音鋪排則又難以做到妥帖。這就是說,文章撰寫新巧爲易,做到聲律和諧卻又極難;詩文創作精深難求,句末押韻則還較顯容易。聲律雖說還有許多細微要求和隱曲變化,這裏無法逐條加以論及,但舉其大綱概述如上,其餘的想也不至於越出這個範圍了。

【註釋】

⑨聲:指字的發聲。飛沈:飛指輕清飛揚的聲響,沈謂沉抑重濁的字音,分別相當於平聲字和仄聲字。 響:指字發出的音響特徵。雙疊:雙聲和疊韻。兩字聲母相同稱“雙聲”,如“躊躇”(chóu chú);韻母相同叫疊韻,如“徘徊”(pái huái)。

⑩雙聲隔字:雙聲字隔字而出。舛:差錯,不合。 疊韻雜句:《文鏡祕府論》引作“疊韻離句”。“雜句”與上句“隔字”對,作“離句”也指疊韻字隔離混雜而現,表意相同,無煩校改。睽(kuí):乖違。黃本、楊校寫作“暌”。表背離、不合義時,二字可通用。雙聲字、疊韻字皆連綿組詞,造就聲律之美。但雙聲字若由別的字隔開,疊韻語在句中雜相重出,則反而有損於文句的諧和。沈約有“八病”說,稱前者爲“旁紐”,後者爲“小韻”。 沈:指句子全用仄濁聲字。斷:不連續。 飛:謂全句純取清平聲字。環:迴環,即指起伏。

礙、滯:指協調聲律受到阻礙和滯塞。 玲玲:玉器撞擊聲。 靡:輕麗,指聲音悦耳。 纍纍:狀多,連貫成串。

聲畫:揚雄《法言·問神》:“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此處聲畫即指文章的聲韻。姸蚩(yán chī):美醜。《練字》篇又寫作“姸媸”。 吟詠:後一“吟詠”衍。 “滋味”二句:《文鏡祕府論》引作“滋味流於下句,風力窮於和韻”,是。下句,指安字造句。 氣力,校改爲“風力”,指作品的風采神氣。和韻,和諧音律,句末押韻。 異音相從:指平仄間雜,而綴連成句。 同聲相應:謂句末押韻前後呼應。

屬筆、綴文:均指寫作、創作。文、筆,本謂有韻、無韻兩類作品,這裏泛指撰寫,明確提出了“和”難“韻”易的見解。 選:擇。選和即言做到聲律的諧和。

纖意:一作“纖毫”,意相近仿,皆指細微具體的規則和要求。曲變:不易細察的隱曲變化。 縷言:逐條論述。縷,條。 振:揚舉。

至於說到“和”,既有宫商天然相諧的,猶如吹奏管籥那樣;又有往復調節得和的,好比調瑟求協一般。琴瑟靠弦柱轉動校音,所以有時會失卻和諧;管籥有音孔聲高固定,樂奏因此無往而不協。曹植潘岳所吟之詩,正如吹籥一樣能自然協律;陸機左思所撰之作,又像調瑟之後方有的和諧。概要舉例而予以推斷,其餘創作的聲律狀況想是可以比類而見的了。

【註釋】

大和:又作“太和”,語出《周易·乾卦》彖辭:“保合大和,乃利貞。”朱熹《周易本義》:“太和,隂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此處大和即謂音律的天然諧和。籥(yuè):一種似笛的竹製管樂器。 翻迴:旋轉,指反復調試音準。均:均衡協調。均字古代又作“韻”,註家多以爲此處之“均”即“韻”字。非是。此列各句言“和”,下段方論及用韻;魏晉後已有“韻”字,本篇“均”、“韻”二字前後並出,理當意不相混,故“均”應訓協調求匀意。 瑟:似琴的弦樂器,二十五弦,各弦一柱以調定其音高。

移柱:即言調柱。 乖貳:不協。 定管:指音孔位置固定。 壹:一致,協調。

“陳思”二句:曹植、潘岳生長京華,用正聲寫作,故以籥音有定喻其聲律的天然和諧。 “陸機”二句:陸機是吳人,左思是齊人,創作雜有方言,於是以瑟柱可轉比方其音律的調節取和。

再如《詩經》三百篇的音韻安排,大都顯得清爽而又適切;《楚辭》依據楚音寫詩協律,於是音韻錯雜頗覺繁亂。待到張華論及用韻,指出陸機創作多有俗音,陸機《文賦》自己也說,糾正方言委實不易,可見正是承繼了屈原遣聲的餘波,終將成爲偏離黃鐘大吕的失正音調了。大凡符合聲律的用韻,勢如圓環運轉自如;那些聲調不正的訛音,又如方榫入圓總難相契。祇要避免圓方相配的這種情況,用韻也就不至於有大的毛病了。練達的才士深鑒此理,善於選取文辭辨識音響;疏淺的作者粗枝大葉,不識音韻調諧隨遇而安,那末,創作的韻律祇會有長風吹過孔穴、南郭濫竽充數那樣的聲響效果了。古人身上佩帶的玉器,左合宫調右合徵音,用以調節步履的度數,玉鳴不失應有的節奏。音韻正爲節制詩文聲律,難道還能予以忽略的嗎?

【註釋】

詩人:指《詩經》的作者。綜:織機上的裝置,借指組織、運用。 率:都。率多即言大多。清切:清謂清晰,切指貼切。《詩經》所用均爲當時通行的音韻。辭楚:以楚音爲辭。“辭”任動詞。 訛韻:不切之韻。

切韻:指切合規範的聲韻。動:指運用。下文“作”字意亦近同。 轉圜:喻聲韻圓轉如環。 枘(ruì)方:宋玉《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鋙(同‘齟齬’)而難入。”枘,任動詞,指揳入。枘方即言方枘,指方榫插入圓孔。

練:熟練。洞鑒:深徹地瞭解。 鑽響:硏求聲韻的運用。 闊略:粗疏。籟:古代一種三孔管樂器。這裏指孔穴。 南郭之吹竽:《韓非子·内儲說上》載不善吹竽的南郭處士混在數百人樂隊中爲齊宣王吹竽事。此處借喻有些作品音韻之糟。竽,古代竹製的簧管樂器,形似笙而略大。

“古之佩玉”二句:《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節其步:節制步伐,使其有度。 序:次序。聲不失序謂佩玉的鳴響不失其節律。 律文:律,任動詞,訓約束,與今所言的“律己”、“律人”的用法相同,爲動賓結構的語詞。 其:任副詞,表反詰,相當於“豈”字。忘:據《訓故》本校作“忽”。

總之,標舉情志務須高遠,比附音韻則宜切近。吹音吐律發自胸腔,協調聲韻依仗脣吻。和聲好比鹽梅入湯用以調味,協韻又如添加榆堇菜肴滋潤。捨棄那些支離不正的音調,宫商正響自能在耳邊和鳴。

【註釋】

標情:即言表情述志。標,舉,顯示。 比:排列,指音韻的安排調配。吹律:指吹奏器樂,發出音律。 調鍾:謂調和詩文作品的聲律音韻。鍾,即上文說的黃鐘,亦借指音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