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奏啓第二十三

奏啓第二十三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夫奏之爲筆,固以明允篤爲本,辨析疏通爲首。秦始皇時代確立進奏制度,但因崇尚法家卻少有文采。自從漢代建立以來,奏事文字或又稱作上疏,儒生雅士有如接踵而出,文采各殊並皆值得觀賞。書奏作爲一種無韻的文體,正應以審察確當忠厚篤當作根本,將明辨清晰疏朗暢達列爲首要。

早年唐堯虞舜的臣僚,敷奏陳事皆以口述爲言;秦漢時世輔君的官員,上書進言則又稱之爲奏。陳述政事見解,呈獻典制禮儀,上告緊急變故,彈劾罪過錯謬,各種内容的上書,一概都可統稱爲奏。所謂“奏”,就是“進”的意思,指的是言詞都由臣下敷奏,下情則又進呈君上。秦始皇時代確立進奏制度,但因崇尚法家卻少有文采。看看王綰等大臣歌頌勳德的奏本,言辭質樸且又含義淺近;李斯爲驪山陵宮所奏的上書,敍事簡略並還直捷了當。爲政嚴苛,缺乏恩澤,體現於文筆篇章也祇能是如此了。自從漢代建立以來,奏事文字或又稱作上疏,儒生雅士有如接踵而出,文采各殊並皆值得觀賞。比如賈誼關於注重務農的進言,鼂錯述說兵戎之事的上疏,匡衡提出定點郊祭的建議,王吉勸說講究禮儀的意見,路温舒有過減緩刑獄的申述,谷子雲諫呈廢絕仙術的主張,理義闡發既能切實而得當,文辭敍寫也顯通達而順暢,都堪稱是懂得奏書要領的撰述了。待後漢時世羣賢進奏,嘉言直諫更毫無隱晦。楊秉因災異徵兆的出現而耿介上書,陳蕃爲尺一詔書的公正而憤激陳辭,骨氣堅挺正在這裏顯示;張衡上疏曾指責一些史著未合事實,蔡邕奏書更舉列理應有的朝綱典則,博學雅正又在此中體現。魏時也有不少名臣學士,符合文理之奏相繼出現,如高堂隆觀察天象的上疏,黃觀注重教學的言論,王朗關於儉省的主張,甄毅考核官吏的意見,也算是竭盡爲臣之節,深知治國之理的書奏了。晉朝時期多災多難,禍患横行牽連不斷,但劉頌上疏那麽深摯地關注時政要務,温嶠奏章如此懇切地勸止勞役耗費,無疑又都是體察國情的忠直規諫了。書奏作爲一種無韻的文體,正應以審察確當忠厚篤誠當作根本,將明辨清晰疏朗暢達列爲首要。見解深徹足以寫好奏章,知識淵博更能窮盡道理,加以參酌古式駕馭今文,治理繁雜歸納集中,這也就是奏書寫作的體式要求了。

【註釋】

①言:此處專指口述。 輔:助,指輔君之臣。 典儀:禮儀制度。 急變:緊急重大的變故,如軍情等。 劾:見《章表》註⑧。愆:過失。謬:錯誤。

②秦始立奏:《章表》篇:“秦初定制,改書曰奏。” 少文:欠缺文采。

④疏:列條言事。 儒雅:任名詞,指儒雅之士。繼踵:相繼出現。踵,腳後跟。 殊:不同。殊采指文采互異。

⑤賈誼之務農:賈誼有《論積貯疏》,言積蓄糧食事。見《漢書·食貨志上》。鼂錯之兵事:鼂錯,西漢初年文人,有《言兵事疏》,向漢文帝獻戰匈奴、守邊防之策。文見《漢書》本傳。 匡衡之定郊:匡衡,字稚圭,西漢元帝時任丞相,有《奏徙南北郊》,建議確立在長安南北郊舉行祭天典禮的制度。文見《漢書·郊祀志下》。 王吉之觀禮:王吉,字子陽,漢宣帝時爲諫大夫,有《上宣帝疏言得失》,主張延儒生、述舊禮、明王制,勸宣帝以禮儀治民,故句中“觀禮”應據《御覽》校作“勸禮”。文見《漢書》本傳。

⑥温舒:路温舒,字長君,西漢宣帝時任臨淮太守。緩獄:路温舒有上宣帝的《尚德緩刑書》,主張崇尚德治,輕緩刑獄。全文見《漢書》本傳。 谷永:字子雲,西漢成帝時官至大司農。諫仙:谷永有《說成帝距絶祭祀方術》,勸君上不迷信仙人。文見《漢書·郊祀志下》。 至:到,指得當。

⑦嘉言罔伏:語本《尚書》僞《大禹謨》:“嘉言罔攸伏。”罔,無;伏,隱匿,埋没。此處謂善言無隱,必當陳述。 楊秉:字叔節,東漢桓帝時官至太尉。耿介於災異:桓帝微服行至河南尹梁胤家,是日大風拔樹,晝昏。楊秉上疏直言,以爲是微服私行帶來的災異。耿介,正直不阿。楊秉上疏見《後漢書》本傳,《全後漢文》卷五十一題爲《因風災上疏諫微行》。 陳蕃:字仲舉,桓帝時任太尉。尺一:指詔書。漢制以一尺一寸長的簡板寫詔書。桓帝時世,吏制腐敗,内寵勢盛,陳蕃上《諫封賞内寵疏》,其實是對尺一詔書公正性提出的質疑,故云“憤懣於尺一”。疏文見《後漢書》本傳。 骨鯁:這裏指骨氣。焉:於是,於此,即今所謂在這裏的意思。下文“博雅明焉”的“焉”字用法相同。

⑩災屯(zhūn)流移:《御覽》作“世交屯夷”,意相近仿。屯,艱難。流移,流轉,即言接連不斷。文本若作“屯夷”,則夷訓創傷。 劉頌:字子雅,西晉惠帝時爲吏部尚書。殷勤於時務:劉頌任淮南相時,曾上六千多字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詳論當時政務。文見《晉書·劉頌傳》。 温嶠懇惻於費役:《晉書·温嶠傳》載,太子建西池樓觀,頗爲勞費,温嶠呈《上太子疏諫起西池樓觀》以諫阻。懇惻,這裏爲誠懇痛切意。 體國:體察國情。規:勸誡。

筆:謂文、筆之“筆”,指無韻的散文文體。 明允篤誠、辨析疏通:八字並列,闡述概括奏書體式的要則。允,信,指確當;篤,忠厚;疏,指疏朗;通,暢。

強志:志通“識”。強志本謂記憶力強,引申指智商高、識力強,也即是見解深徹的意思。成務:成就事務,指寫好奏章。有註本“強志”解作有堅強的意志,恐未妥。意志堅強並非爲寫好奏章的必要條件。 窮理:窮盡事理。 酌:斟酌,參考。御:駕馭。 體:主體,這裏指奏書寫作的要領。

至於說到按察彈劾的奏章,那是用來嚴明綱紀廓清國政的文書。早年周代設有太僕官位,專司彈糾錯謬之類的職責;秦朝所稱的御史大夫,主管法令條例等各項事務;漢代建立又置御史中丞,統領查檢劾奏的有關重任。由於處在鷹隼搏擊的位置,所以要磨礪其剛猛的氣勢,務使彈奏如風雷般的振蕩,簡牘有凝霜似的嚴峻。試看孔光參劾董賢的上奏,確已坐實了他的奸回邪惡;再看路粹揭發孔融的文字,則又誣陷其犯有種種罪行。名儒與險士之所以大相徑庭,實在是由於心術迥異而引起的。再如傅咸爲人剛勁正直,其舉奏言辭堅确而深刻;劉隗品節嚴厲方正,其彈劾文章疏闊而扼要,那又是各有寫作習性所造成的了。後有所謂“彈事”的奏文,也屬同類可斟酌互參,因經常應用而寫法日新,卻並未背離原有的準則。製甲人意欲保全性命,造箭者總想殺傷敵人,劾奏寫作旨在糾正邪惡,文辭勢必顯得深刻峻利。《詩經》斥責讒邪之徒,曾說“應當投諸豺狼虎豹”;《禮記》痛恨無禮之人,則又將其比作鸚鵡猩猩。戰國的墨翟非難儒生,把他們視作是公羊肥猪;反過來孟軻譏諷墨者,更還將其比作禽畜野獸。《詩經》和《禮記》,儒家與墨家,既已如此的出言不遜,彈劾作爲嚴苛的文字,誰說此類用語就能够避免了呢?因此,後來的文人撰寫這類文章,競相以詆訶攻擊爲能事,並皆用吹毛求疵作手段,直至尖刻入骨纔予罷休;這簡直又像比賽誰個善駡,多已失卻了公允折中的品格。若能開啓禮法之門以確認規範,標明道義之途而樹立準則,然後再像踰牆者折斷胳膊,涉邪者刴去腳趾,訂出嚴格的懲罰制度,那又何必非用醜言惡語方覺痛快,定得詬駡羞辱纔顯嚴厲呢?所以,要確立範式依則而行,先宜明了該體的要領。務應使述理有常規典則,文辭有風紀軌轍;要綜合應用法家的體式,秉承吸取儒家的文采;要大義凛然不畏強梁,正氣充沛流布於翰墨之中;對詭詐邪惡毫不縱容,聲勢可觀震響於簡册之外。這樣的作品,纔真正堪稱是獨佔一席的雄文,端直方正的舉奏了。

【註釋】

“《詩》刺讒人”二句:《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zèn)人,投畀(bì)豺虎。”讒人,即譖人,惡言毁謗他人者。畀,給予。 “《禮》疾無禮”二句:《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疾,痛恨。

孰:疑問代詞,誰,哪一個。

詆訶:辱駡訶斥。 吹毛求瑕:即言吹毛求疵。瑕、疵同義,指小毛病。次骨:深徹入骨。次,至。戾(lì):《爾雅·釋詁下》:“戾,止也。”註家多解作乖張、暴戾,謂訶駡尖刻入骨,流爲暴戾,可通,但戾訓“止”解句更顯順暢。 折衷:即折中,公允正中。

闢:開。禮門:禮儀法度之門。懸規:謂制定儀規。懸,掛。 義路:道義之路。植矩:樹立規矩。《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劉勰語本此,意謂應按禮儀規範而行事。 踰垣(yuán)者:越牆者,喻超越禮法。垣,牆。肱:胳膊。 捷徑者:走近路小路者,喻違背正道而涉邪不軌。趾:腳指頭。折肱、滅趾,喻受法律制裁。 詬病:詬,駡;病,羞辱。二字皆當動詞用。切:切厲。

總法家之式:《御覽》式作“裁”,謂取法法家的裁斷。作“式”亦可通,則言取法法家奏疏的體式。 秉:持。 不畏彊禦:《詩經·大雅·烝民》中句。彊禦指仗勢横暴之人。 氣流墨中:指正氣流布於筆墨之中。

關於“啓”,則又是開的意思。當年殷高宗說過,“敞開你的心扉,澆灌我的心田”,啓的文體正取這一含義。因孝景皇帝避諱一個“啓”字,故兩漢時期並無這類名稱。到了魏朝出現的箋記,方始有了“啓聞”的說法;奏章陳事行文的末尾,有的又署“謹啓”等的字樣。晉代以來盛行啓文,類同表奏兼通互用。陳述政務分析時事,既能當作是奏章派生的旁枝;上書君王讓爵謝恩,又可視其爲讓表衍生的別幹。務必要收斂整飭以符合規式,緊束文筆並短促音節,明辨扼要而潔淨輕捷,注重文采卻不顯奢華,這些也就是啓文寫作的大體要求了。再有,表奏文字要求堅确切實,於是又有別號稱名“讜言”。所謂的“讜”,也即糾正偏頗的意思。王道若一旦出現偏差,有違坦蕩正大的風範,呈上啓奏以矯正其偏,故而也就稱之爲讜言。孝成帝曾經稱道班伯的率直而言,讜言貴在耿直應是不言自喻的了。自從漢家王朝設置八能之士,又有測試音律察知隂陽的儀規,黑色錦囊密封簡板,因而人們又將其稱作“封事”。鼂錯曾受命向伏生學習《尚書》,還朝後又呈便捷宜行的意見。後世因此而流行的“便宜”,大多也都加封類乎封事,這又包含著慎重保密的意思了。君王之臣祇要不顧自身,必能口吐真言率直而論,事跡俱在聲名猶存,這裏自也無須多作空泛的議論了。

【註釋】

高宗:商王武丁,諡號高宗。 “啓乃心,沃朕心”:語見《尚書·說命上》。啓,開。乃,人稱代詞,你,你的。沃,灌、澆。朕,人稱代詞“我”。古代不論貴賤皆可稱“朕”,秦始皇以後纔成爲帝王自稱的專用語。高宗還將此比作服藥治病,用以鼓勵臣下直言進諫。 取其義也:劉勰認爲啓的稱名即取此義。

斂:收斂,聚集攏來。飭(chì):整治。規:這裏指啓文寫作之規。“飭”字,舊本皆作“徹”或“轍”,二字古通用。“斂轍”謂收束入軌,與“入規”二字義重;黃注本校爲“飭”,指啓文寫作宜收束整治使之合於規範,應顯勝。 促:短。 輕清:輕便潔淨。 侈:費,過多。這裏各句言啓宜簡淨明晰,不當鋪排奢華。

蕩蕩:語本《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蕩蕩謂坦蕩正大。其偏:顯有脱字,應據前人校本前補“矯正”二字。

八儀:范註據《後漢書·禮儀志中》校爲“八能”,是,指八能之士,通曉音律的樂師。一説,八能、八賢、八儀一意,無煩改字。 密奏隂陽:漢代有測試音律察知隂陽人事變遷的儀規。《後漢書·禮儀志中》載,八能之士於夏至日、冬至日測音律,書板以言事;若不調,也“各板書,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書”。此即所謂“密奏隂陽,皁囊封板”。皁囊,黑色袋子。皁,同“皂”。板,簡板。

總之,黑衣司直執掌舉察事務,肅清邪祟確保風教嚴整。筆端鋒銳好比干將寶劍,墨翰凌厲又如醇厚毒鴆。雖說具有透骨入髓的深刻,卻又不靠誣陷浸膚以傷人。奉獻政見,陳述事宜,寫好奏啓就必可勝任。

【註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