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然不形而神

油然不形而神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宁可相信,自有达意表情,一线文脉,即在氤氲之中,老子之所谓“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是也,它与中华民族的栖存、蕃衍与壮大相伴随,自然,也同经了无数灾厄与斲伤,“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不经意间,秉天地之灵气,它又会激浪扬波,顿现一派长江大河的浩荡景观。

“忽闻海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海外对于古人而言,曾是一个烟波浩淼,极其遥远,不易达至的领域,而在今天“地球村”的概念里,大约不过是邻家池塘的一侧罢了。

以往及现在,成千上万炎黄子孙走到了海外。

他们步履所至,中华的文脉也随之而至。

中华文脉,源自何处?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还是《诗》、《书》、《春秋》,屈宋班马?我们宁可相信,自有达意表情,一线文脉,即在氤氲之中,老子之所谓“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是也,它与中华民族的栖存、蕃衍与壮大相伴随,自然,也同经了无数灾厄与斲伤,“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不经意间,秉天地之灵气,它又会激浪扬波,顿现一派长江大河的浩荡景观。

文脉之兴,首在心存文脉。有论者探究海外作家成功之由,认为首先是对传统的认同和尊敬,我在细品他们的文字之后,深以为然。这些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或深或浅传统文化的底蕴,看到文脉流转的历历印迹,他们固然“吐纳英华,莫非情性”,而另一面却也能娴熟地放言遣辞,令“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同时,在一个新的时代,将汉语言推向一个新的境界。的确,对传统,后人不惟要认同,更要尊敬,或者,惟在尊敬中,才有更深切的认同。我们许多人的文字不好看,不耐看,首先要检讨的就是对传统不够尊敬,且是“打小儿”就不够尊敬,当然也缺乏诚心诚意的认同,中华文脉自是与之无缘。

当然,单是因循传统也是不行的,鲁迅早就说得好,“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且介亭杂文 ·〈木刻纪程〉小引》)鲁迅的识见,允为有识者所首肯。余光中调侃自己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实就是“拿来主义”:不拘一格,广采博取,闳其中而肆其外。海外散文名家,多为学者,是一大优势。虽然,精于某一专门学问,确也未必就能做好文章,斯学也,或更应是指一种博雅厚实的人文学力,余先生和他的同道有幸获此学力是令人歆羡的,而更令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的不平凡的襟抱与目标——他们并不是只为了写出几篇漂亮文章、扬芬文苑而已,而是冀望我们亲爱的汉语言的精心重铸与再现辉煌。这应该是所有书写方块字的作者共同的愿景。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刘勰)中华文脉婉转曲折,如今已是春水漫溢,它必定与日俱新,流传永远。

是编铨次之余,对此我良久思之。

(《海外散文名作·象》前言)

2009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