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顺其自然,不汲汲而求

顺其自然,不汲汲而求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动之徐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做一切事都不急不躁、不乱不浊,一切悠然“徐生”,态度从容,怡然自得。人生是不可避免的“劳生”,但“劳生”更要“徐生”。只要人们心胸宽广,顺随自然,不汲汲而求,应缓则缓当急则急,就不仅不会耽误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还可以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修养。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道德经》

智慧品读

天神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使者,让她到人间去撒播。

临行前,天神仍不放心地问:“你准备把它们撒在什么地方呢?”

幸福使者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把这些种子放在最深的海底,让那些寻找快乐的人,经过惊涛骇浪的考验后,才能找到它。”

天神听了,微笑着摇了摇头。

幸福使者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说:“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之上吧,让寻找快乐的人,通过艰难跋涉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天神听了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幸福使者茫然无措了。

天神意味深长地说:“你选择的这两个地方都不难找到。你应该把快乐的种子撒在每个人的心底。因为,人类最难到达的地方,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灵。”

岁月本来是很漫长的,而那些忙碌的人自己觉得时间短暂;风花雪月本来是增添闲情逸致的,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却觉得多余;幸福本来洒落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而那些脚步匆忙的人却没有发现幸福的眼睛。

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了一辈子,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自己都无法回答。

《道德经》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够有条理、循序渐进地扭转混乱的局面?谁能够在人们都长久偷安的时候,伺机而动,创造生机?

其实,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才能生生不息。“动之徐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做一切事都不急不躁、不乱不浊,一切悠然“徐生”,态度从容,怡然自得。

人生是不可避免的“劳生”,但“劳生”更要“徐生”。如果每个人都疲于奔命的话,会错失很多生活乐趣的。适时放慢脚步,给自己留一些心灵时间,去体味幸福,才是从容之道。

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总免不了有如此的情况:到了吃饭的时间,一点饥饿感都没有,但又觉得不吃不行,不得已强迫自己硬塞些东西落肚,方能心安理得;到了睡觉的时间,尽管一点睡意都没有,但观念上觉得该睡,就告诫自己一定要睡,翻来覆去,更加无法入眠。吃饭和睡觉,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单从这些事情上,也能看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一天,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

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吃饭、睡觉,是所有人都必须过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圣人也不例外,但差别也正在于此。学者冯友兰先生说:“圣人的生活,原也是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不过他比一般人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了解更为充分。了解有不同,意义也有了分别,因而他的生活超越了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这里所谓的“超越”,实际上指人能放平心态,该休息时休息,该娱乐时娱乐,该工作时工作。

只要人们心胸宽广,顺随自然,不汲汲而求,应缓则缓当急则急,就不仅不会耽误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还可以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