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与“形而下”

时间:2022-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形而上”与“形而下”1.“形而上”与“形而下”人生的有限性是现实的,而人生的意义则是理想的。所以确切地说,不是不要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问题,而是完善与超越的尺度发生了变化,即以“实利”代替理想主义。所以,在人生问题上,我们注定要与虚无主义“纠缠不休”。“我”凭什么要放弃当下的好处去考虑与“我”无关的子孙万代的伟大事业?

“形而上”与“形而下

1.“形而上”与“形而下”

人生的有限性是现实的,而人生的意义则是理想的。由于这现实我们才需要这理想,但这理想始终面临现实的挑战。

人的家是理想的家,它是人通过艰苦的劳动在天地间营造的理想家园。

在回家的路上,有必要去买菜、体验商业时空中的神经过敏和情感奔放,想念家中的住房和宜人灯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极为现实的。回家的路原本就是既理想又现实的路途。

朋友小李,读大学时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大学毕业时两人没能分在一起。为了早日团聚,他努力整整两年,考到太太所在城市的名牌大学读研究生。功课不错,两情相悦的日子也不错。最大的问题是囊中羞涩。一个月二三百元的助学金只够他吃最一般的饭菜。好不容易坚持到硕士毕业。

导师见他肯吃苦又有悟性,建议他毕业后承继学术大统,实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小李敬重导师,但还是很坚决地拒绝了。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尽快脱贫。拿到硕士学位后.,他与太太一起去南方。赚大钱的工作远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好找。门难进,脸难看,文凭并不很管用。脱贫之路多坎坷,斯文敌不过冰冷的现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骑着破自行车大街小巷地串。开始兜售家乡产的茶叶。刚起步时,批发或零售店都对他不屑一顾,爱理不理。沦落到“直销”还怕什么?硬着头皮坚持。渐渐的,由于茶叶的质量上乘,足斤足两,人也厚道,销路好多了。后来,越做越好,只要送货人说到他的名字,都交口称赞,他成了诚信的代名词。

小李的太太也不错,在他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做起证券交易,最后成了深交所小有名气的操盘手

赚了一笔以后,双双回到北京,在三环边上买了一栋房子并重新寻找工作。朋友相聚,酒意正酣,踌躇满志之际,小李坦言:“如今,我什么样的行业都敢进入,因为游戏规则是大同小异的。我的梦想离导师的希望越来越远。还是实在一些吧。我想再买部车子,养个儿子,把老爸老妈都接出来。”

对这样面向实际,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的朋友,几个同学都点头称赞。

如今的年轻人不像风沙的中年,不再怀揣令人热血沸腾的理想,虽九死而不悔,为崇高的目标义无反顾了i,表面看起来他们似乎由理想主义的狂浪风潮跌入实惠功利诱惑的乱花迷眼之中。淡漠理想、躲避崇高,不信什么大道理,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旨归成为他们世纪末无主张的主张。吃的要生猛、穿的是牌子、用的是靓瓶子、行的是漂亮车子。这些活法和想法算不算堕落?他们是不是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潭?是不是如无根的浮萍,灵魂无处挂拾?他们会不会在“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许诺与祝福里彻底失去与神圣相逢的可能?年轻一代是否需要理想性的人生迫求?又如何在理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找到契合点?问题一个个抛掷过来。

可以肯定,目前存在的青年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恰恰相反,自我超越、个人奋斗仍是他们的旗帜。所以确切地说,不是不要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问题,而是完善与超越的尺度发生了变化,即以“实利”代替理想主义。换句话说,当代青年只是改变了具体的理想内涵而不是真的不要理想。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意义徘徊在理想与现塞之间。人生的有限性是现实的,而人生的意义则是理想的。由于这现实我们才需要这理想,但这理想始终面临现实的挑战。

几乎每一个青年都希望自己拥有理想的人生,都希望美梦成真。但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时,个人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问题就出现了。

比如,有人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理想当然是非常个性化的,只属于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远比集体主义重要。

又如,有的青年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改革开放20年不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吗?哪有什么绝对真理?哪有什么统一标准?崇高者不讲理可不行。我的理想,比如通过某个投机性极强的电视大赛为老爸赢回一台电脑,为自己赢一个CD机,为妈妈要一套健身器等等,这比较其他人的摘金夺银为国争光也差不到哪里去。

再如,有的青年感到:虽然正值青春,但已身经目睹了许多著名人物和普通百姓的生老病死,是非成败转头空,滔滔长江东流水,一切皆逝,一切都是虚无的,不必过份认真。

其实,正是为了抗拒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人才要为人生确立理想和追求。但人生的理想、意义由于始终无法达到确定无疑、绝对现实的程度,因而便始终面对虚无主义的威胁。所以,在人生问题上,我们注定要与虚无主义“纠缠不休”。每一个青年都不得不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作出选择,或者放弃现实肯定理想,或者放弃理想肯定现实。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他们都容易走向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好像非如此就不能走出虚无主义的困境。

的确,面对虚无主义的困境,那些原本被人们奉为神明的所谓真、善、美等绝对价值很容易被怀疑是虚幻不实的。即使退一万步讲,它们可能是存在的,但虚无主义者认为对所有必有一死的人而言在事实上也毫无意义,因为它们不可能在人生中成为现实。所以在人生之中什么美好的理想、崇高的价值或永恒的意义都是不实在的,真正实实在在的只是生存在这个相对世界之上的“我”这个人。既然如此,凭什么“我”非要执着于那些没有现实性的价值和理想?“我”为什么不自量力非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实现那些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我”凭什么要放弃当下的好处去考虑与“我”无关的子孙万代的伟大事业?“我”又为什么要限制个人的利益去满足他人或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对“我”来说,人生在世的头等大事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在只此一生中尽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尽情享受这有限的人生,除此之外,一切都没有意义。

那么,人们究竟能不能以这种方式摆脱虚无主义的困境?恐怕不能,即使能,也不足取。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态度不失为摆脱虚无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看起来,人生态度不再动摇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它从超然的理想回到现实世界。但其对现实的肯定是以放弃人生的理想性为代价的,因而与虚无主义一样,它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成了要么是不现实的理想,要么是没有理想的现实。所以当以这种态度肯定现实世界的时候,它终究还是以虚无主义的观点看待现实,仍然视之为不合理的存在,只不过认可了现实的不合理性而已。

人是一种需要价值、依靠价值的存在,在自然的荒野上建筑起价值的堤坝。没有了价值这座堤坝,人又何以为人?人生又何以为人生?或许有人会说,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并非否定一切价值,它们否定的只是那些超现实的绝对、普遍、抽象的价值,而它们要确立的则是现实、具体、个人的价值。且不说任何具体、现实、个人的价值都是相对的,总是要被耗尽的,就算它们有持久性,也不足以充当人生的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价值的集合,它要求内在的统一性。因此,虚无主义虽然由人对价值的渴求而生,人们却不能为了摆脱虚无主义而放弃价值。这种自毁堤坝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实在不足取。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摆脱虚无主义的困境呢?

根治虚无主义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所分裂的两方面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

一方面,我们应避免在理想问题上存在误区,不要把理想看作是超现实的存在,也不要把它理解为人生之外的东西,因而无法在有限的人生中成为现实,而是立足于现实,确立一种能够体现在人生一切活动之中从而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想。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避免将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既不把现实看作是无可救药的,也不去消极地顺从现实,而应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以其独特的价值活动改造现实。总之,现实是能够理想化的现实,理想是能够成为现实的理想。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走出虚无主义的困境。

对我们来说,并不存在两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非人的世界,而是“人生天地间”的世界,所以它也是一个价值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危险与希望并存。

人生天地间,天地就是人的家。然而天地并非自然而然就是人现成的家,人的家是理想的家,它是人通过艰苦的劳动在天地间营造的理想家园,人类就好像一个离家出走的浪子,他以毕生的精力寻找自己的理想家园,殊不知他找家的征途正是他建设家园的过程。因此人的家不在别处就在人的心里,这个家就是理想。心中无家,有家也是无家。心中有家,无家胜过有家。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家,而是我们心中应该不应该有这样的家。毫无疑问,对于只此一生的人来说,需要有一个理想的最终归宿,需要有一个家。千百年来,人始终怀着乡愁寻找自己的家,最终将发现,其实家就在自己心里,那是一个无形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在家的引导下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时,我们就找到了家,找到了我们的理想归宿。当然,可以想见,在回家的路上,有必要去买菜、体验商业时空中的神经过敏和情感奔放,想念家中的住房和宜人灯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极为现实的。回家的路原本就是既理想又现实的路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